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代表发言 > 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有哪些

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有哪些

来源:代表发言 时间:2019-10-21 07:59:19 点击:

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以现实为依托,突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以发散思维为主,培养学生思维方式;
以角色转变为切入点,培育多元互动的课堂。在实践中教师要有课程教学改革的 意识,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方法以及完善传统教学法 ——讲授法。

一、引言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个跨学科、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它要求本专业的毕 业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在党政机关、 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能力。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很大程度上是从政 治学分化而来的,因此与政治学具有天然的联系。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介绍,“政治学原理”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为该专业的本科生 培育政治学兴趣、奠定政治学理论基础和认知框架的目的与重要功能。然而在传 统的“政治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往往有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课程要求的知识传递和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接受之间存在的差异往往让这些目的 很难达到,甚至产生使学生远离政治学的负面影响。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 行。

二、“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这些年来一直在向前推进,但是研究成果 并不是很多。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白淑杰认为应通过教学实践,不断从资源建设、 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形式的角度出发,以“整合”为核心来探究一种更科学、更符 合开放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他认为“整合式” 教学实践需要解决资源共建、共享以及课程评价体系问题。高丽、张凤艳、李见 恩提出要在“政治学原理”授课中运用动态教学法,所谓动态教学法是指在讲授过 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发展变化的眼光和思维方法,把教科书中的基本 理论与现实政治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求更具体、生动、真实地加以阐发。张荆 红提出教师在“政治学原理”教学中应将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落实到政治学原理教 学的每一环节,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陈莉莉认为在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生的主体地位。郭淑清、范丽娟提出教师要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尊重个体的生命 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生态教学模式是提高“政治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陈 红、宋强分析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点,认为该模式实质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 为主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创新作用,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付金柱认为在“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中 采用“读写议”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讲授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上研究成果是对“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富有重要 启示意义,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但是前人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教学方法的研 究,在“政治学原理”的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各种方法都是各有利弊,并不存在一 种绝对有效的方法。传统的讲授法在目前仍然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方法,所以仅仅 将其作为批判的对象也是非理性的。因此,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虽然非常重 要,但是不能仅仅为了方法而研究方法。除了方法研究,还要探讨“政治学原理” 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在此基础 上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什么笔者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 析,并提出课程改革的思路。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政治学原理”作为行政管理 专业的基础课,概念多、理论性强。例如,主权、政治、国家、权力等概念均是 对人类政治社会中某些共同特征的归纳,在现实中几乎很难找到完全符合的对应 物,学生在接受相关知识时就容易感到空洞,兴趣寥寥。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 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是“洗耳恭听”,是机械的记 忆和记笔记,教师和学生不是处于对等的地位,好像平行的两个世界。现代教育 理念要求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 地位。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再 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诚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 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趣怎么能 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能鼓舞人呢” 2.以现实为依托,突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 规律的科学。通过对原理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政治认同感和政治信任感;
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助 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 国政治生态的了解,提高对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认知水平。因此,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是必要的。然而纯理论的教学会比较枯燥并且容易和实 际相脱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及时关注现实政治生活中发生的具有 重大理论意义的实际问题,要密切地关注时代的发展,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政 治问题,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从而使“政治学 原理”充满鲜明的时代特色。

3.以发散思维为主,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思维总 是同人们的认识过程相联系,它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判断和推理的 认识过程。发散思维是人们在一段时期内不拘一格地朝着多种方向去探寻各种不 同的方法、途径及答案,呈散射型或分叉型的思维模式。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的 特征,它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有助于 打破思维定式,摆脱传统的知识或经验的束缚,开拓新的知识。江泽民同志曾指 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散思维鼓 励人们不要墨守成规、由此及彼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可说发散思维是创新的必 经途径和特征。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也说过,“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 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 大学阶段的学习,学生掌握必要原理、具体的专业知识当然重要,但 是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模式训练。一些具体的知识学生可能 没出校门就忘记了,但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可能会对其一生产生巨 大的影响。作为一个大学生要学会思考、敢于思考,要培养一种发散型的思维模 式而不是“漏斗”型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开阔视野,兼收并蓄提高自 身的综合素质。“政治学原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息 息相关,作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社会的突出政治问题不要做预设性的结论, 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最后再运用知识去分析。此所谓,“带着 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4.以角色转变为切入点,培育多元互动的课堂。角色一词原来是指规 定演员行为的脚本,社会心理学家把它引入到社会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的社会行 为特征。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状况决定了人的社会行为,和脚本规定了演员的行为 相似,人的社会角色受到一个人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发挥作用的影 响。同时角色理论也说明,一旦所处的环境或者影响的条件发生改变就需要及时 改变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在 不同的角色下教师应当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组织行为学认为,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由动机驱使的。其中需要是动机的基础,没有需要一定不会 产生动机。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只有教师有了改革的需要并有意识地去研究时才会 对其行为产生影响。当然,这种需要不是外力强加给教师的,而是教师内在的激 励所形成的。此外,一旦教师有了这样的角色需要,那么其自身的行为也就有了 一定的目标指向。为了实现这种目标,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选择将如何去行动, 应该承担和扮演怎样的角色。

四、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1.课程教学改革要有激发性。所谓激发性就是在“政治学原理”课程教 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和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就自己所喜欢 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育学生属于自己的观点 和方法。激发性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的兴趣,挖掘学习的潜 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实现此目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课题的选定、 方法的采用、问题的设计、考核的方式等环节均需要认真思考、精雕细琢。

2.课程教学改革要有针对性。首先要紧紧围绕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的目标,譬如对于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课程 教学改革要突出应用性。其次要针对课程的性质,“政治学原理”毕竟是属于专业 基础课,教学改革中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忽略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学习。最后要 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教师在授课及课余应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对 课程的要求和偏好,根据学生的一些不良思维定式和对政治课的偏见,有针对性 地逐步转变学生的观念。要解决学生轻视课程的心态,培植他们对专业的兴趣。

3.课程教学改革要有互动性。所谓互动性,就是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 理念指导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以教师为主的单中心模式为以学生、同事、 督导等参与的多中心模式。在“政治学原理”教学改革中要欢迎其他教学主体的参 与,集思广益,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取得好的改革思路。笔者以为其中最为重 要的是,教师可以尝试转化为学生中的一员,与他们平等沟通和切磋。利用课堂 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遇有争议性的问题或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自 己不先做预设性的结论,鼓励学生人人参与讨论,互相交流。

五、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教师要有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识。改革的意识就是忧患意识和问题意 识,它对于课程教学改革同样具有指引作用。教师作为课程教学改革最主要的主体,必须要有改革意识,这是教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首要因素。

2.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20世纪末,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 会就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学习、学 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 知识还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教给他们做事技 巧、与人沟通合作、生存的技能。为实现此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优化自 己的知识结构,在质和量上都要不断提升。

就“政治学原理”而言,该课程难度系数很大。教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历 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扩大自身的阅读 量,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期在授课的过程中做到有广阔的发挥空间。

3.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方法。首先,可以尝试任务驱动法,指学生在教 师的引领下,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源 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引导学生进行一种学习实践活动。该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 题相结合。以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

其次,合理使用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较为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它突 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讨论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 识、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通过讨论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在使用讨论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发现和掌握讨论的时机,选择好 讨论的主题,合理地设计讨论程序。

最后,合理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把具体的理论知识和 社会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政治学原理”的核心概念,培养 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打破学生 的思维定式,有利于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要选取 适当的案例、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和可辩论性、教师要恰当进行角色定位并且 做好案例教学的过程设计。

4.完善传统教学方法——讲授法。在传统的讲授法中,存在以教师为 中心、忽略学生的参与、教和学相脱节等弊端而广受批判。但不可否认,目前在 课堂教学中讲授法还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批判而是应该在 实践中不断完善它。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要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来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同时要处理好知识性和 趣味性的关系,以期使“政治学原理”摆脱枯燥而又空洞的说教,激发学生潜在的 求知欲望。

作者:马君昭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17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