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实践 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以本地食品发展需求的各个方面为具体案例,进行课程案例 教学的可行性。本文以食品质量管理学的理论,从食品管理基础、食品质量控制 等角度,对常州市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寻求切实 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应用于教学研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1常州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的管理基础分析 在农村,逢上乔迁祝寿、结婚生子、丧事等红白喜事,都有在自家举 办宴席的习俗,一般都有50~100人参加酒席。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2015年备 案的农村自办家宴2030户次,平均每户次达30桌以上。农村自办家庭宴席基本两 种模式:①全部承包式,事主将宴席全部承包给厨师,事主只需提供场地;
②聘请厨师式,事主只聘请厨师,厨师只负责食品加工,事主负责食 品采购。这些模式存在不少食品安全隐患:①食品的采购、加工、贮藏不能按照 要求严格控制。②餐具的消毒措施无法真正落实到位。③加工食品的场所缺少必 要的卫生设施,卫生条件不达标,生熟菜混放。④操作人员大都是民间厨师,无 健康证明,缺乏食品安全知识,操作过程不规范。⑤就餐人员集中,有的露天就 餐,易造成流行病菌在就餐过程中传播。
虽然监管部门意识到农村集体聚餐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但农村 集体聚餐的管理有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①监管力量不足。对农村自 办宴席进行义务指导的专业人员原为乡镇卫生院的防保医生,随着餐饮监管职能调整,各辖市(区)卫生部门不再承担餐饮监管职责,而市场监管部门短期内仍 不具备全面细致地履行餐饮监管职能的条件和业务水平;
现在对家庭自办宴席的 监管一般是依赖乡镇、村委会的兼职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来开展,他们在基 层本来就有很多事务要做,食品安全专业水平也非常有限。②农村集体聚餐监管 对象不确定,所有的居民都可能是事件主体。对象的不确定给监管带来了极大的 难度。一个餐饮店或食品企业,一次监管存在问题,多次监管总会有所认识和改 进。可要想所有的居民都有安全意识,积极配合监管就非常困难。还有的请自家 多个亲戚朋友来当主厨和帮厨,这些流动的人员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健康标准无 法预知。③全程监管难以到位。农村的传统宴席往往延续一两天甚至更长,就餐 次数多,要对长时间的宴席准备、制作、保存、食用过程进行监管,需要很大的 人力物力。监管难以实施到位。同时也易加重农民负担。④政策规定执行难。由 于农村居民传统观念浓厚、安全意识淡漠,他们不愿在喜庆或悲伤时再为宴席去 备案和被检查。同时由于现有的政策规定并非有明确约束力的法律,执行没有强 制性,即使村民不按规定办理,管理部门也无权处罚,这极易使相关规定流于形 式。
2常州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的质量控制分析 通过研究常州市农村集体聚餐的特点,系统分析了其食品安全的质量 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2.1健全管理网络 加强基层机构建设,进一步充实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人员力量并强化培 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业务水平,明确专职监管人员,才能使食品安全这张大网不 至于网底漏空。
2.2强化源头监管 宴席所用的食品主原料、配料、调料及采购的成品种类繁多,采购或 取用的原料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甚至运输储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可能直接 影响宴席的安全。因此,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食品的源头监管,把好第一关。
2.3加强综合宣传 食品安全涉及多渠道、多环节,提高农村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识是保障 自办宴席安全的治本之策。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了,就能自觉在采购、加工、储藏、人员等方面做到安全可靠。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应逐步引导 农村居民移风易俗,将宴席交给专业餐饮店来举办。但提高意识是一项艰巨的长 期的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多方面不懈的努力。
2.4完善补贴机制 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考核和奖励补贴机制,进一步促进申报工作相关负 责人员做好申报工作。
2.5落实责任追究 农村家宴的事主和厨师是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人。对于事主举办家宴 拒不审报、厨师拒不进行健康检查和未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操办家宴,造成食 品安全事故的,一切责任由其自行承担。
2.6引入自律机制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片成立土厨师行业协会并组建专门举办农村家 宴的厨师队伍,准备统一的加工工具和餐具,政府可对厨师采取适当补贴的方式, 举办家宴的厨师对宴席整个过程的食品安全负责。让厨师既是制作人员又是监督 人员,发挥自律作用。
2.7探索家政化服务 扶持发展面向农村地区的家政服务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农村 家宴服务业的专业水平,实现农村家宴“一条龙”服务。实施公司化运作,既便于 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又可以为农村居民节省开支,同时还解决了一部分不适宜 外出打工的农村居民就业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2.8深化整顿治理 以农村、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大力整治主副食品生产加工及市场 流通环节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 退出制度,严厉打击各种食品制假售假行为,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农村市场。
3常州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的案例教学实践效果 以常州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的案例教学,通过这一难点问题的管理基础和安全控制分析,由学生参与讨论,总结了针对这一问题的具体研究 内容:①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划分,举办者、承办者、各级政府、餐饮食 品安全监管部门各自应承担责任、职责。②是否要划分农村集体聚餐的形式、规 模,形式、规模如何确定。③农村集体聚餐的承办者、民间厨师的管理。④农村 集体聚餐食品及食品原料的采购、贮存、制作加工等要求。⑤农村集体聚餐食品 安全的管理方式,信息采集渠道、方法(信息化管理)。⑥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 全管理相应机构、人员、经费的安排。通过与常州市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共同合作, 完成了一系列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被《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工 作的意见》(苏食安办〔2016〕5号)采用。
4结语 借鉴已有的教学培养经验,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特点,高校的 课程教学与本地食品安全监管具体问题紧密结合,双方共同研究,互利互惠,既 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实际解决了本地食品安全监管的需 求[4,5]。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食品质量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也能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相关工作的需求。
作者:陶永新等 第2篇:从管理学原理谈技工院校现行德育教材的使用及改进 现行全国技工学校(第四版)德育课通用教材,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 向,强调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身边的事例入手,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价值 标准和是非观念。同时,符合了教材改革要求,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材过于理论 化、成人化的问题,并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较好地把握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 求,启发学生从调适自我开始,进而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当然,这套教材还需要教师不但要在“课程标准”下依照授课,而且要 实事求是地使用——这其实是一个管理教材的过程——既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 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又能够不断改进完善以更好地开展教学。而判断一套教材 的好坏优劣应当以“是否适合使用的人”为基本标准,即以学生的需求为本,这与 管理学中最基本的“对人性的假设”这个基本前提是一致的。
因此,本文将以笔者在长期的授课和教材使用实际中的经验总结为基 础,从管理学基本原理的“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和“生态人”四个假设出发, 对现行技工院校德育教材提出使用思考和建议。一、从管理学原理谈教材使用感受及存在问题改进 目前的德育课教材不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而是按生活中可能涉及到 的问题进行编排,汇编了包括心理健康、法律、哲学、政治、经济、职业道德等 在内的较多内容,因技校生学习基础和能力问题,处处只能点到为止而稍显庞杂。
这样的编排除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工具书的需要,在避免将德育课学科化方面有 了一定的改善,却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主线。同时,作为基础理论课程, 大多数技校每周只设2课时,学时少、教学时间跨度大等问题,相对弱化了教材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展开与学习方法的引导。具体而言:
(一)第一册 “社会人假设”认为在社会上活动的人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 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具有社会性需求,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 归属等。
因此,针对本册主要含概的心理健康、法律和哲学内容,在具体的教 材使用中,可将心理健康教育从专门的纯理论教学转化为“为职业服务的心理调 试”,即为学生即将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做好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职 业道德有机结合,做到“文道合一”。法律基础部分应着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 及行为习惯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引导和强化,做到“懂法守法”,将教学重点转回 对学生自己作为“犯罪人”的防范教育上。而哲学本身就是较难理解掌握的高端人 类智慧,可将此部分融入之前的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中,以相应的“哲学思考” 存在,既相辅相成又有针对性,便于学习掌握。
(二)第二册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 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我 们虽然承认一个人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机会的社会现 实,但是也要充分教育引导学生能够对自己、对身边的人、对社会负起管理的责 任,即: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序良俗,能够克制情感欲望的冲动,成为一个对 社会有价值的人。
因此,针对本册主要含概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内容,在具 体的教材使用中,首先应当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教育课区别对待,而应倾向于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以政治和经济基本常识为基础开展“促使人 的行为发生改变的学习”。
同时,“生态人假设”是指具备生态意识,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能够做 到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约束个人与集体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经济和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个人或群体。它是与“经济人”相对应而生的。这就要求在对社会政治 和经济内容的授课中,还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及由此而生的重视环保、追求 公义、关怀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等基本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三)第三册 “复杂人假设”认为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由于 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可以说,没有一套 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因此,针对本册主要含概的职业道德的知识内容,在具体的教材使用 中,应当“轻理论、重体验”,增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结合与培养,侧 重行为导向,避免老生常谈。同时,可与当前大力开展的“工匠精神”教育课相配 合,以人物和事例带动,将复杂的职业发展具体化、对象化,培养学生正确认知、 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促 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对现行德育教材的使用思考及建議 综上所述,第一,应该在充分尊重技校生知识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重 视学生兴趣,努力建构“生活化”、“技能化”的课程。因此,教材在内容的调整和 补充上应当以激发、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为基础的,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社会 问题、经济现象和心理问题等,如:校园暴力行为的处罚,智能手机与自媒体时 代的生活,以及早恋、物价楼市、就业形势等。
第二,要正确处理知识理论与行为导向的关系,实现将德育课由科学 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的转变。只有设法建构“身边的品德教育”,才能体现德育与 人的密切关系,凸显人文价值。
第三,正确处理及使用教材中的各个栏目(环节),令授课丰富多彩。
现行教材中设有“想一想”“议一议”“资料卡片”“案例链接”“探究与实践”等多个板 块及栏目,都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尽可能多的开放性平台。
三、结语 任何一套教材都不是、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教材的使用和管理本就一 体,管理则在于根据实际进行的调整、补充和修订,在于不断改进完善以更好地 适应教育教学所需,在于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职业活动;
既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又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需要教师们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 注意发现总结,不断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作者:王丹雯 第3篇:PBL教学模式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问题的提出 管理学作为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综合 性学科,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统计学、数学等密 切相关,是一门专门研究管理实践的规律、原则、方法、手段的科学,具有综合 性、科学性、实践性、艺术性等特点。管理学是高等院校众多专业必修的专业基 础课程,它的实践性很强。然而,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不足:重视 理论知识,轻视实践知识,教师主要以口头讲授为主,缺少虚拟情境的有效构建, 师生之间及学生团体之间互动较少,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性、积极性 受到限制,课堂思维活跃程度不高,学习气氛缺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围绕学 生求学与就业所要求的综合知识、才能、素质得不到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开拓 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领导力、决策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沟通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洞察力、人际交往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的培养和提高有 赖于强有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实践。管理学产生于实践,又服务于实 践,只有将管理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管理的效率和效力才能够提高。因此,有必 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希望通过在管理学课程中引入比较先进的 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来缩短理论教学与现实实践之间的距离,增强课程的时效性,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PBL教学模式概述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近年来受 到国际上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模式最初在加拿大被应用于医学教学。目前,PBL教学从最初的医学教育领域走向其他学科领域,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 一种教学方法。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 力和素质。PBL改变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思路,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把所 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框 架。在PBL的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领路人,以学生为中心, 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围 绕问题和项目查阅、收集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小组成员齊 心协力,相互交流、沟通,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小组结论形成后再在班级上展 开陈述、辩论。
长期以来,我国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被动学 习,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象,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以教师为主 的单项沟通,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方式束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较为成熟的PBL教学模式是 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与教师的双向沟通,它强调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能力,通过 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 能力,值得我们尝试和借鉴。
3PBL教学模式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1教师精心设计问题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问题的设计是PBL教学模式的核心和起 点,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管理学的教学效果。PBL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任 务设置到现实的、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去。教师要努力钻研管理学教材, 能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 的求知欲,问题的角度要新颖,难易要适中,数量要适当,应注重问题的多样化、 开放性、综合性、思想性和可操作性,设计出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问题体系。在 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查找资料、收 集资料,围绕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相互探讨、分析、证明、论述,从而更 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管理学教师一方面要具 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实践教学能力。设置的问题情境答案应尽可能多元化,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以便在 实际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PBL学习过程均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领导能力、 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确定组长,把专题分配给组长,组长和组员之间 自行双向选择确定小组分配。学习小组组长要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能力、 动机、难度系数等因素分配任务,由于组员和组长之间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 动机而走到一起的,小组成员之间具有归属感、认同感、凝聚力,从而能够明确 分工、团结协作。小组的人数在5-6人比较合适,人数太少起不到团队合作的效 果,人数太多又容易出现搭便车行为,做事的是少数人,其他人不劳而获,分享 劳动成果,不够公平。分配任务时,组员既要能胜任,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挑战 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使得权责明确。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职责 是做好协调工作及整体规划。
3.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专题和小组确定以后,针对问题,小组组长进行组员的明确分工,学 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围绕问题和项目查阅、收集文献资料,对资 料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小组成员齐心协力,相互交流、沟通,得出较为一致 的结论。在这些活动中,小组成员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 主动学习管理学的相关课程知识,彼此交流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
通过反复的交流讨论,小组成员彼此之间互相分享学习心得,活跃思维方式,从 而形成小组最终的解决方案。为保证活动的有效进行,要求每个小组的课后讨论 都要做一个内容包括时间、地点、照片、内容、观点、结果的会议记录。教师作 为PBL教学模式的引导者、辅导者和促进者,要随时掌握小组的学习动态,聆听 小组的进展汇报,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小组的学习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3.4成果展示 各个学习小组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是通过课堂成果汇报的形式 展现出来的,展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主题辩论、ppt演示、网页、主题演讲 等形式。任课教师根据各个专题的特点,确定各个小组的课堂汇报顺序,安排具 体的汇报时间。组外的学生可以根据小组汇报内容向该小组提问,由该小组的成 员陈述观点,答疑。成果汇报答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充分、透彻地展现小组成员对于其主题的理解,同时可以让 小组外的同学对于主题有了全新的理解视角。各小组的成果汇报是在教师指导下, 在小组之间及全班同学之间的协作学习,各个小组或互补、或对比、或接力,他 们从不同的方面、角度论述问题,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分析问题,实 际上又一次在资源、成果、过程、方法方面实现班级共享。
3.5成绩评定,效果反思 成果汇报后,要对小组的学习效果进行成绩评定。评价形式包括小组 成员互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其中,教师评价占60%,其他两项各占20%。
评价内容涉及陈述观点是否科学、有吸引力,重点是否明确、表达是否清晰、讨 论结果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是否合理、小组合作是否充分、资料收集是否恰当、筛 选信息的方法是否合理、答疑是否有力、结论形成的依据是否可靠、是否具有批 判性思维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多项指标。在管理学期末总评成绩中,小组进 行PBL学习活动的最终成绩占60%,以兹鼓励,体现效果与公平。
实践证明,管理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后,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 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不仅有利于学生 真正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还有利于其综合能力和素质 得到培养和锻炼。PBL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适合高校公共课程的教学模式,它较 好地解决了高校学生对于公共课普遍缺乏学习积极性及混學分的问题。与此同时, PBL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控能力、自学能力要求较高,一些懒惰、自律性不强的 学生很难适应,反而会增加他们学习的难度,从而影响对管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应 用。
4结语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收效显著,并受到广大 学生的欢迎与认可。管理学课程中积极采用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等院校 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也有利于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PBL 教学模式使管理学教学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这 对管理学课程的改革和增强课程的时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在教学实践中,PBL教 学模式需要任课教师在管理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交流和反思,发 挥其最大功效。
作者:陈潇源等第4篇:关于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不仅具有广泛性、实践 性,而还具有科学性与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些经济管 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同时要注重管理理论的应用,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借 助各种理论知识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经济管理专业是很多高校开设的专业,为社 会培养了很多经济管理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 学习偏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单纯地按照同一种方式进行教学,在教 学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情况的掌握,有针对性地对高校教育过程中 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只是一味地强调要从逻辑 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将主要的经历放在各种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学生的积极性 有很大影响。
1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管理学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既要重视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 理和基本方法,又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运用。如何提 高管理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是我国高校管理学教育面临的重要 课题。在新时期,互联网和各种媒体平台的应用使得高校管理学教学变得更便捷、 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还比较 单一,当前很多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单一的大纲教材,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影响。另外,高校 管理学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转变。再比如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学理念依旧没有完 全转变,有的教师对实践教育、现代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依旧采用传统的方 式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高校管理学教学策略 2.1加强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创新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传统的教 育理念根深蒂固,对高校管理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是 习惯采用传统的知识传输方式,单纯地给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主 体性的考虑不够。高校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各种经济管理基础知 识和实践技巧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在高 校管理学教育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创新,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教师明确自己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2.2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技术手段,为教育改革提 供了很多的帮助与支持,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一方面体 现在教学方式上,管理学教育是一个实践教育的过程,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可以同 信息技术平台、多媒体设备实现生动形象的教育,将一些比较抽象的管理学知识 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知识,便于学生加深对各种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另外,, 高校可以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经验,构建在线教育平台,加强与其他学校 的合作,通过设计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的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将线上教育和线下 教育进行结合,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更频繁,也能逐渐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转型。
同时,通过学校之间的合作,也能实现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共享,便于學生开拓视 野,比如计算机应用开发理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解,学习到更多 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素材的丰富上。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 合理制定教学大纲,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从而为该课程教育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
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内容,比如管理理论研究、管理实践探讨等,管理学 中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复杂,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 素材,帮助学生加强对各种深奥的知识的理解。
2.3加强实践教育 在高校管理学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实践教育,要将实践教育和理 论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使得管理学教育效率更高。尤其是管理学教学,必须要为 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例如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真 正深入到企业中,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解,对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意见。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管 理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点课程,这门课程的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很强, 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抽象性,随着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高 校必须要加强对管理学教育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引导学生加强对各种知识点的理解,并且要学会自主思考问题,成为复合型、 专业型人才。
作者:刘晓青 第5篇:管理学原理在高校物业精细化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背景下,许多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 校的学生人数也逐渐增多,一些高校为方便管理,采取了多校区办学的方式,在 这种情况下,新的办学特点外加多校区的办学模式对高校物业管理提出了较高的 要求。因此,高校需要改变传统管理中高投入、粗放型的物业管理模式,将后勤 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作为高校物业管理中重点探讨的问题。要想提高后勤服务 保障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推进精细 化的管理,才能使后勤管理服务不断得以优化,也能有效地提升后勤管理保障, 为高校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高校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物业管理中,涉及到的安全管理内容相对较多,尤其是学生公寓 以及教学楼管理方面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这些区域也是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管 理的区域,学校的保卫部、后勤部以及行政部需要进行协调管理,但是在实际管 理过程中,学校多部门之间的协作性不强,对安全管理的统一性不够,从而造成 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卫生管理方面,过去的校区实施的是粗放型的管理方式, 管理标准基本一致,只有在学校进行突然袭击检查的时候才会形成洁净的状态, 这种洁净状态不能够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方式,不能够符合学校对卫生检查的要求。
此外,高校后勤管理中缺乏整套科学的考核体系,主要因为后勤管理涉及的范围 较广,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采取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也是比较复杂 的工程,后勤管理中的某一项工作做不好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我国很多高 校存在着管理机制不科学,考核系统不完善等现象,从而使得后勤管理人员工作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
二、管理学原理在高校物业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一)系统化管理措施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物业管理是一种过程化的管理方式,其管理目标是基于物业服务主体 目标,在管理中将学生公寓以及教学办公楼作为系统化的模块进行管理,其中管理模块主要分为安全、卫生、硬件设施以及人员管理,这些管理设施之间相互联 动和交叠。安全管理作为物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将具体的管理内容纳入精细化管 理的范涛,从人、机、物、法、环等多方面入手,其中“人”指的是物业管理对象, “机”主要是指公寓以及楼宇使用的设备,“物”主要指物料以及一些半成品原料 等;
高校物业管理中的“机”是指保安用来保洁和维修的一些材料设备;
“法”具体 指的是管理的规律规章;
“环”指环境,在学校中的主要环境有学生公寓以及一些 办公场所等。强化制度管理和过程管理,从而使得安全管理的效率不断提升。
物业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高校中的师生和主要的物业从业人员都是 管理的对象,从业人员有卫生保洁人员、设备维修人员以及学校管理部门的一些 领导干部。在加强人员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人员的身份进行准确的识别, 做好相关的登记工作。对学生要加强安全知识的培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制 定安全用电等规章制度,避免学生使用大功率的电气设备。学校应该定期做好相 关管理检查工作,对学校的主要设备进行检查,对学生宿舍以及教学楼上的设备 做好维修管理,避免因为设备问题引发安全管理隐患。
(二)目视化管理措施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 物业管理的首要标准就是卫生评价,为了方便管理人员对卫生状况进 行考核,结合管理学原理中的目视管理原理与方法确立了卫生管理的标准。学校 的管理人员要对卫生管理标准清晰明了。除此之外,需要对保洁卫生的摆放以及 垃圾车循环收集区的垃圾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能够使得卫生 保洁常态化。为更好地推进精细化管理,需要对学校的保洁人员加强训练,采用 影像培训的方式使保洁员能够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细节。还可以在学校公寓开 展垃圾袋装化倡议活动,抓好垃圾处理规范化执行力度,通过目视化的管理方式, 能够快速的提高学校卫生管理水平。
(三)精细化管理措施在考核管理中的应用 考核管理是高校物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没有有效的考评方式, 精细化管理仍然是无法全面实现的。因此,需要对高校物业管理进行综合考评, 将员工行为规范以及安全卫生岗位职责作为考核的项目,进行定期考察或者是临 时抽查的方式将每一位员工的考核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分数评价管理人员的工 作状况很难区分管理的成效,为此,可以引进模糊管理评分方式,根据对项目的 考核将员工的工作绩效分为三个等级,评分按照优秀、合格和差三个等级考核, 将日考核和月考核的结果相结合,将考核结果和员工的工资挂钩,从而提升物业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之,推进高校物业精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需要对 管理方式不断进行更新和改革,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够一 蹴而就,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到 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等多个方面實施管理模式的转变,坚持以师生满意作为管理 的最终目标,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为高校健康持续发 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李菲 第6篇: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研究的走向初探 21世纪是一个新纪元,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经济和 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对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 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朝着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在朝着新方 向不断前行的途中,必将出现全新的研究成果。教育工作者应紧紧跟随时代的步 伐,促使教育管理学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简述 建国初期,教育工作者将教学管理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教 学管理学研究成果的发展情况,可以将我国的教学管理学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前期阶段 1949年~1977年。建国初期,在历史因素的作用下,国内教育体制完 全参照苏联,而我国为了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大部分资源都投入经济建设方 面,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漠不关心。总体来说,由于受到政治因素和社會环境的 影响,国内鲜有探讨教育性质和特点的文字发表,导致教学管理学处于停滞不前 的状态。
2.初步发展阶段 1978年~1989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人民思想大解 放,同时,各类学术研究也在这次思想解放的运动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教学管理学也在此时有了初步发展。在这发展初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首要工作 就是制订教学计划并建立出初步的教育体系,以推动教育工作步入正轨,进而完 成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因此,在这一时期,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是根据自身情 况,开展经验性的学术研究和初级的理论研讨,同时,各地也陆续成立了教育管 理工作的研究组织,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研究论文。
3.稳步发展阶段 1990年~1999年。随着改课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国人民思想的进一步 解放,学术研究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高涨。在这个阶段,学术研究工作者对教学管 理学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来解答教学管理学中出现的各种 问题,并取得了重大成功。研究成果不但可以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意见,还为教 学管理学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4.飞跃式发展阶段 2000年至今。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飞速的发 展,其中教育事业更是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学管理学 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一大批专业人才,建立了专业的研究团队,并取得 了大量研究成果,研究的主题也越发多样化,促使教学管理学更加繁荣发展。
二、近年来教育管理学完成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教育管理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地的教育研究组织发表了 大量的学术论著。对这些学术论著的研究主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发现近年来 教育管理学完成的主要工作。第一,完成了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工作;
第 二,完成了针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建设反思性研究工作;
第三,完成了高等教 育管理学学科数学的研究工作;
第四,完成了教育管理学范式的整体研究工作;
第五,通过借鉴外国的研究成果充实国内研究的主体。
三、近年来教育管理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观察近年来教育管理学的发展情况,对于学术研究的主体已经不再单 一,而且研究的成果、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主体等内容也极具时代性。总结教育 管理学的发展存在这些特点:第一,丰富多变的研究主体;
第二,研究成绩显著;
第三,专业人才数量不断增加;
第四,研究的视野不断扩宽;
第五,研究的方法 趋向多元化。四、国内教学管理学未来发展的走向 尽管近年来国内教育管理学的发展硕果累累,值得庆祝。但是,教育 管理学依然存在可以优化的地方。第一,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理论体 系,并强化教官管理的基本理论探讨;
第二,致力于完善教育的管理体制,改善 教育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某些难题,进而推进国内教育 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五、结论 新纪元就应该有新气象,为了推进教学管理学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 者应该不惧困难、敢于挑战、突破自我、抓住机会,为教学管理学的健康快速发 展而不断奋斗,寻求一条适合当前社会大环境的教学管理学发展道路,为社会的 进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袁园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