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导图的运用背景:初识导图,显其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归纳和类比是合情推理的主要 形式。可见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提炼知识点,逐步建立起 自己的认知体系和表达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能力之一。但是 很多数学课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训练,对于 知识前后间的联系也很少让学生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提炼,造 成知识点分散、凌乱,没有形成整体的串联,难记忆、难查 找等弊端。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独立 思考,学会整合知识,使学习过程重新焕发活力,于是我们 将思维导图引进了教学。实践的结果是,学生用心归纳总结, 学而得法,开始专注于独立思考,专注于自主创新,思维导 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彰显了神奇魅力。二、思维导图的运用原则:科学严谨,灵活引领 思维导图被称为头脑的使用说明书,其特点是直观形象 地将各种观点在图上自然地表示出来,呈现一种放射性思考 的过程。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图形、符号所呈现 的信息丰常感兴趣,思维导图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以此为 出发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形成高效 能知识结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将思维导图与小学生的 思维特点有机融合。
1.科学严谨与形象灵活并存的原则 数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高度抽象,二是逻辑严 密。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必须遵循严谨 的原则,教师应从一开始就做到严谨、科学的示范引领。不 管是课堂中教师呈现的导图还是训练学生自己制图,在形式 上要符合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结构特征,内容上要准确、简 单、明了,逻辑上要呈现知识间的层级关系,各个链接点要 衔接自然,提炼科学、精准。要让学生初次接触就能形成对 思维导图的表象,体会其在结构上的严谨性。但是严谨并不 意味着所有的程序都必须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因为过于严 谨会使学生走向教条化、程序化,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因 此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所决定 的接收与内化能力,在严谨中体现灵活与形象,使思维导图 的制作过程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再重组的过程。教 师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和大胆创新,对于学生的一些有创意的、有个性的思维导图,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肯定,并 有效引导。
2.自主建构与有机引领交融的原则 思维导图的应用,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造 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有意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经过独立思考建立思维导图。在这一知识重组、概念梳理、 知识点发散及链接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得到大 幅度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必须要考虑到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生个体差异。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思 维特点,使他们在面对部分知识的学习及梳理时有困难,由 此制作思维导图有难度,如果彻底放手,会适得其反,形成 特定范围内的思维混乱。而小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思维 导图的理解、制作必然也不相同,如果教师彻底放任自流, 让所有学生绝对独立地随意完成,会使课堂低效甚至无效, 思维导图的功能会大打折扣。因此,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中 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对他们的思维导图作业 予以评价交流,引导他们逐渐构建更好的思维导图。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1.在教师层面的应用 二是用思维导图帮助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维导 图在小学阶段应用最多的是概念课、复习课。教师可以通过 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提 供帮助或补救。同时教师也可以据此评价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不足,以便调整和改进。因此思维导图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2.在学生层面的应用 一是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发散性思维和创 造性思维。对某一系统范围内的知识点,学生要自主借助思 维导图来完成学习,必须积极动脑,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而 全面地集中、分解、归类等一系列重组过程。正是这一思维 过程,挖掘及调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不断提升学生发 散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而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 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设法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用图示 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是对学生头脑的第一次创新性“风暴”。
当思维导图呈现后,要让学生讲解,对图中各个知识点的具 体含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交流、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这是对学生头脑的二次“风暴”。在这样一个“拼 图一制图一说图”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不断矫正偏差, 完善了知识体系,提升了数学素养,使思维的创造性得到了 很好的锻炼。
二是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制作思维 导图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知识系统归类及整理的有机过 程。数学是一门整体的、系统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用思维导图把这些点连起来就是数 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再现。因此让学生把散杂、片断的学习内容聚合提升为可视化的图形关系,一是为学生提供了非常 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二是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 力。如在教学“空间图形的面积和体积”一课时,可利用思 维导图引导学生从空间图形的概念、特征、空间图形之间的 关系、表面积、体积、容积等人手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图示 呈现空间图形间的关系,让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概念、表面积、 体积公式等一目了然。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自己梳理 每一个相关联的知识点,提高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和总 结归纳能力。
三是借助思维导图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以往,学 生大部分精力用在做题上,很少有时间探寻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当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需要寻找各单元之间或不同知 识点之间的结构或联系,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认 真的归纳总结。这个过程是一个梳理的过程,是一个自检的 过程,是促使学生全面反思的过程,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 很强的导向性,也使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学习策略 要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这一学习策略,需经历简单识图、 概念制图、灵活用图这三个阶段。
1.简单识图 制作思维导图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能够识图。小学生 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决定了越是简单形象的图画,越会让 他们兴趣盎然,识图的速度会越快,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及融人思维导图的过程会越有效。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 导图训练时,需要使用简单的、合理的、科学的导图,给学 生以示范与引领。有了简单识图的基础,思维导图识图能力 的强化和深入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过程了。
2.概念制图 思维导图的制图模式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概念制图,制图 过程应是逐步形成概念图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对概念进行 反复集中、分解、归类、重组的过程,制图能力才会逐步提 升。而在制图过程中又会对概念的理解产生强化、深化的作 用,在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中,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解决 问题的能力会快速提升。
3.灵活用图 学会了识图、制图,就要引领学生灵活用图。这需要教 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反复对比、总结、 积累、反思,更需要学生在反复揣摩教师所引领思路的基础 之上,将学与思结合,学与用结合,从而实现用思维导图灵 活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实现高 效教学课堂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学情,科 学合理地加以运用,灵活发挥其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学习、创新学习奠定基础。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