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7、8岁时,我看过这本书,里面贾宝玉整天跟女孩子在一起玩, 女声女气的,而林黛玉整天哭哭啼啼的,为一朵花都能伤心半天,当时,我很不 理解,觉得这里的男女都是没事找事的人,而我现在重新读一遍才理解“满纸荒 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含意。
在《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有:薜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 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她们各有各的悲惨命运。
如:贾元春暴病而亡;
贾探春远嫁他乡;
贾迎春被嫁给了一个恶少;
史湘云的丈 夫早死,后来史湘云被买到青楼;
秦可卿上吊而死……从金陵十二钗的悲惨命运反印了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使许多人得不到幸福。
许多人看《红楼梦》印象最深的,一般都是林黛玉和贾定玉。林黛玉 从小就聪明清秀,绝丽无双,气质脱俗,淡雅若仙。与诗书为伴,但父母让她读 书认字。母新去世后黛玉到京,与宝玉一同深得贾母关爱。不久父亲痛故,她便 长住贾府,与宝玉相爱,她虽然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性, 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之道。她蔑视功名权贵,当 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名贵念珠送给她时,她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 而很喜欢丫环莺儿编的花篮。尽管整个贾府都说:“宝玉和黛玉是一对神仙眷侣。” 可是这一段被贾母、王夫人与薜姨妈等人给残忍地扼杀了。最后林黛玉焚稿断痴 情,在宝玉与宝钗二人成婚时的一刻泪尽而逝。到后来,贾宝玉看破红尘遁入空 门出家为僧。
《红楼梦》是一个悲情故事,由一个封建家庭由盛转衰的历程反映了 封建社会的兴衰史。读着它,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感慨时而愤怒,让我想 到很多很多。
【第2篇】 品读着曹雪芹的《红楼梦》,眼前的一切渐渐模糊起来,仿佛来到了 大观园。女儿们果然出手不凡,不是男子, 胜似男子。
我欣赏黛玉的执着和勇气----不顾一切地爱上宝玉,但面对宝玉、宝 钗的姻缘,她毅然地选择了死亡;
我钦佩王熙凤的精干和泼辣----独自一人,支撑着荣国府这栋摇摇欲 坠的大厦;
我喜欢宝钗的稳重和平易----矜持端庄、心地善良、知情达理;
我赞叹探春的精明和聪慧----在大观园里小试牛刀,便有了兴利革弊 之效;
…… 我也欣赏红楼梦里的诗词。黛玉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缠绵悲凄,风流别致。
宝钗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 青云”含蓄浑厚,透出一种力的追求。
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肤易消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 巾香染九秋霜”,黯然*,扣人心弦。
在此中,黛玉和宝玉的故事更令我心动。
只因前生前世黛玉欠下宝玉那几滴琼浆,化成他们今世的姻缘之桥, 演绎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们如山护水 、如水绕山般缠绵,蔑视着世俗的眼光,走出天国的迷梦,到地狱里 寻找自己的真爱,他们不爱那南面的金山、 西面的银山、东面的铜山,却偏爱那座孤冷的北山,情愿用一生去厮 守它的清冷与孤寂。
走在这本让我似懂非懂,朦朦胧胧的《红楼梦》中,感觉就像走在一 座长长的、古老的桥上,让我感悟至深,思 索至深…… 【第3篇】 这几天,《浙江教育科技台》正在如火如荼的播放着新版《红楼梦》, 我不禁又拿起《红楼梦》,再一次地细细品味起来,和电视一结合,还真有一种 让我欲罢不能的感受。每每读到佳句,欢喜的紧,读到伤心处,泪眼连连。
《红楼梦》以贾府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上至朝 廷,*,下到市井、乡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尚习惯,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 生活的“百科全书”。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宝玉,金陵十二钗,下至丫头都是那么的具有才 华,个个都出口成章,让我刮目相看,更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 数黛玉和宝钗了。黛玉或许是从小体弱多病,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养成了她多 愁善感的个性,她的眼泪总是又多、又细、又长。空有了一颗玲珑心和无人可及 的诗情才艺,真是让我倍感遗憾啊! 反之,宝钗从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亲和哥哥的疼爱,她的性 格就大家闺秀所具备的大气了,因此也更得长辈们的喜爱了。更是“是非面前绕 道走”,连丫头们都喜欢她。而我又觉得她虽然表面上是风光了,但做每件事都 要思前想后,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红楼梦》里对每个人都是刻画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 的心思,读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浅,更感到世态炎凉,真真假假,到头来都是“赤 条条,来去无牵挂”。
《红楼梦》引人入胜的地方数不胜数,真不愧为是文学的瑰宝啊!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