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代表发言 > 【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产学研相结合模式的构建策略】 什么是产学研相结合

【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产学研相结合模式的构建策略】 什么是产学研相结合

来源:代表发言 时间:2019-10-09 07:46:45 点击:

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产学研相结合模式的构建策略

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产学研相结合模式的构建策略 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 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 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 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 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 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随着技术发 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 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 2.0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 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①高校既是创新人才 的集聚地,也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发源地。如何以高水平的创 新成果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最重要 的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可 以有两种,一种是国家经济层面,为科技创新服务,促进科 研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另一种是为教育服务,通过产 学研与学术的培养、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将学生培养成才。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现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本科专 业、国防特色重点专业、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江苏省“十 二五”重点专业以电气工程领域为对象,注重计算机科学、 控制理论和信息科学在电气工程各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广阔 的发展前景,相关研究领域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该专业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 化三个方向。培养具有电气工程领域较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 和工程技术基础,具有较好的电气分析、电气设计、电气系 统设计、电气系统运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能 力的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新能源 产业发展的高素质的电气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样一所重点大学,重点是培养 研究型人才,进行知识创新活动,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问 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 生在社会的竞争力,而且也能够促进科技发展。近年来,南 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了较多广泛且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与实 践,尤其在电类领域的合作,效果较为显著。通过合作,实 现了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共建、人才培养、干部交 流等全方位的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助推了经济发展。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无锡市开展风电领域政产学研合作为 例,自合作以来,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率领无锡市党政代表 团先后两次访问学校,并就政产学研合作事宜与学校的领导 深入交流。而且,学校党委书记崔锐捷、校长朱荻等校领导 也多次带领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部分专家走访无锡市 惠山区,实地考察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合作模式,推动政产 学研合作。② 2 电气专业产学研结合的思考及具体做法电气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学科,由于和人们的日 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 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这个专业的学生能够从事与 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 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 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是“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 技术人才。该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正是由于社会 大量的需求,不言而喻,电气专业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质量, 对该个专业领域,乃至我国国民经济领域的发展影响也是极 其重要的。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被社会所接纳,被企 事业单位所需求,需要我们高校在培养学生时要制定合理的 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因此,产学研的结合,为高校的学生 培养、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1 产和研的结合 企业有较好的生产能力,但科技含量低,科学研究创新 不够,如果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立于不 败之地,需要把高校的知识资源和科技研究成果可以很好地 转化,技术上进行创新。而作为高校,是服务发展的主体, 是科学知识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整合和 流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在搞科研的目的也是为生产 服务、为社会服务。产学研结合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 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建立良好的互动,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 的学校教育模式与直接获取工程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 科研实践有机结合,才能适时调整学生的培养模式,使学生 获得良好的实习机会和实习场所,让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 容易走上社会,被企业所需求。电气工程专业就是一个实践 性很强的专业,能够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等实际生 产问题。

但是,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在科研管理机制上存在 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科技成果转移渠道不畅。很 多企业拿着大量资金寻找科技创新成果,而高校的科研成果 又转移不出去,导致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科技资 源分散,浪费精力、物力和人力。(2)科研人员考核制度 不利于成果转化。当前,高校普遍采用职称和职务等级发放 科研津贴的,而职称职务的获得,主要是看权威性期刊发表 论文的数量、申请的项目获得的奖励,专利情况等,对于科 技成果能否实现产业化问题很少重视,致使高校老师很多科 技项目申请后,过多地偏重于技术与理论,与社会需求脱节, 大部分科研成果很多是只申请了专利,或者发表了论文的水 平上,实际应用产出的效果不高。另一方面,当前部分教授 评职称前,发论文,申报项目,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职称 评定后,科研动力不足,研究成果停滞不前,更多的是享受 这个教授待遇,从而导致研究资源流失。(3)科技成果推 广机制不完善,重视不够。高校由于学科建设发展需求、整体实力提升等众多因素影响,学校科技部和老师的关注点在 于国家或省部级重大项目的申报上面,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国家级973、863等重大项目课题、各项科研成果奖励申 报,而对真正获得的科技成果,如何将其转化投入不够,重 视不足。

因此,在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的同时,更应该要结合学 科、科研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科研管理制度对科技创新的 激励、支持和引导作用,要进一步搭建平台,发挥政府的作 用,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产业四力强强联合, 不断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形成和发展,为科学技术的研究 和创新做出贡献。

2.2 学和研的结合 随着电子、计算机、通信和信息等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广 泛应用和发展,给电气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出的电气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 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相应研究方向的科研课题。首先,让学 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当中。从我校电气专业学生培养来看, 学生实行“导师制”,对于优秀的学生,从大学开始就跟随 导师做相应的课程设计,等到了研究生阶段,不仅能够很早, 而且将课题研究有延续性,能更好地做出科研成果,培养科 研能力。第二,让学生参与到各种科技创新比赛,老师进行 指导,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课题,以及研究生课题,有80%的题目与产学研基地的实际 和教师科研课题紧密结合,有部分学生直接参加教师承担的 课题。通过多种渠道,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接触工程实际, 增强实际工程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在完成自己学业任 务的同时,培养了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 产和学的结合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发展之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 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是高等教育 的两个方向。精英教育培养拔尖人才,大众化高等教育培养 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各具功能,不可替代。学校应根据不同 的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 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质量标 准。③ 电气专业的学生培养,需要保持和加强原有专业特色和 优势,培养学生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 力。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应因材施教,引入各类培养机制, 如结合产学研的合作平台,一是和企业联系,为学生提供相 应的实习基地;另一种则是根据企业的需求,企业的科研方 向,制定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模式及课程体系。如开设专 门的“卓越工程师”班,单独组织学生完成一门企业课程授 课,一次企业参观实习,一次“工程技术讲座”。除此之外, 每年暑假,我校的电气专业与陕西航空电气有限公司、陕西西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许继集团、南京机电液压工程 研究中心等多个校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开展合作,这些企 业每年为电气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条件,提供合作科研项目。

3 总结 电气工程专业行业属于高精尖端行业领域,尖端人才的 培养十分重要,它的社会需求较广,而培养这样的优秀人才, 就需要高校制定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研 合作的模式,让学生、教师有良性发展,才能促进电气学科 的发展,而外部则需要社会与企业的需求,产学研的结合便 是达到这一目标的良好途径。

基金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科 技创新基金-高校科研管理中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资 助编号:NR2013029;项目负责人:李洁)成果之一 注释 ① 宋刚.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科技创 新体系——以城市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为例[J].科学管 理研究,2009.27(6):1-6. ② 孔祥浩,宋迎东,熊克.政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J].中国高校科技,2011(7):32-3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