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混合式学习;
信息化教学设计 1引言 信息化设备和教学资源建的再多再好,教师不去更好的 使用,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将流于形式。2012年《教育信息 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将现 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当前,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是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重心。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广泛应用 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新型教学设计,它利用 教育教学资源、技术和手段,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 最优化的系统方法[1]。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应用 信息技术水平的核心。国内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较少,主要侧重于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设计进行信息化改 造,这种改造不能完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 特征与优势。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混合式学习理论 融入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更加符合信息化教学的要求,能真 正起到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作用。
2混合式学习的内涵及应用 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是一种国际上主流的 学习方式,它将传统的“传递―接受”学习方式与西方建构 主义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传统的“传递―接受”学习方式完 全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西方 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则主张学生信马由缰自我探究,强调通 过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目标,形成新知识。混合式学习将教师 主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起来,在教师主导下进行学习探究, 强调“主导―主体相结合”的学习方式[2]。国内外学者认 为,混合式学习不仅能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个性 化学习时间,更是一种全新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在混合式 学习理论等信息化教学的指引下,课堂教学模式将产生重大 变革[2]。这场教学变革既强调贯穿课程始终的在线学习、 虚拟学习等线上学习,也强调课堂面对面学习等教师亲授的 线下学习,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与E-learning相结合的学习方 式。也有学者认为,混合式学习“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 义学习[2]”,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认知行为与方式, 实施课上与课下混合、线上与线下混合、虚拟与现实混合的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认知过程。
3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由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提 出,他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 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的安排教学 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 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 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优化教学效果”[3]。“Intel未来教育计划”总结出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被称为“典型模式”,整个教学设 计过程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 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 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八个步骤[3]。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王文槿等人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通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主要由分析教学目标、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设计学习任务、学习 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提供认知工作和协作工具、学习 策略设计、管理及帮助设计、总结和强化练习设计、教学评 价设计组成[3]。
4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信息化教 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 全校公共课,开课范围覆盖电子信息类几乎所有专业。该课程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计算机网 络概念与协议、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组建技术、因 特网互联接入技术、网络安全与故障处理等,涵盖网络技术 的方方面面,是大学生了解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必学课程。
该课程以理论为主,较为难懂,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网络理论 模型的复杂和抽象,以及实践环节较少。信息技术和教学资 源的加入,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的形象,但如何在理论课的 框架下科学安排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构建信息 化环境,系统组织学生自主协同学习,这就需要研究针对理 论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课堂信息化教学设计分为教学 目标分析、学习任务和问题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情 境与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设计。
4.1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主要是让学习者明确学习主题,教学者明 确教学应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不是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在 其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教学目标分为学习能力目标、教学 内容目标、线上学习目标、线下教学目标等。学生和教师是 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师生之分,只有持续有效的 交流、沟通,分享彼此经验。因此,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制定 应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参与认可教 学目标,教师帮助学生最终达到这个目标。教学目标分析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突出能力目标分析, 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学到能力。4.2学习任务和问题设计 学习任务是教学目标完成的手段与方法,是学习内容的 完成情况,包括目标、内容、操作过程以及对学习成果的描 述[4]。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紧密相连,以问题引导学习任 务,以任务开展学习活动。学习任务驱动教学的进行,学生 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教学全过程,因此学习任务设计关 系到教学过程的优劣。问题设计是学习任务设计的关键,对 问题导向和问题支架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习任务的走向和 完成程度。由于没有具体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手段,理论的抽 象性让信息化理论课堂的学习任务和问题设计变得非常重 要。一般的理论信息化课堂学习任务分为四类:概念学习、 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信息技术针对不同类别的 学习任务设计出不同虚拟学习环境,让理论变的具象。学习 任务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开放性、真实性、复杂多样性、 协作性、学习活动信息化。
4.3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包括学习者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析, 学习者兴趣、情感、态度分析等。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目 标、学习情境、学习任务设计的基础。只有了解了学习者的 特征,才能选择适合的教学与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学 习情境和任务,设置能够吸引学生的问题和学习资源。在信 息化条件下,学习平台能够将学习者特征实时传递给教师, 这使得教师可以全程掌控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理论课是较为单调和枯燥的课程,学习者的 兴趣会随着理论的深入而减弱,实时监控学习者特征,能使 教师围绕当前学习者特征,设计问题导向,调整教学任务, 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
4.4学习情境与资源设计 创设学习情境是学习者形成有效认知的必要条件。建构 主义的学习认为只有在特定情境下,学习者才能产生有效认 知行为。学习情境的创设应具有真实性、生活性、活动性。
学习情境应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的交流互动,驱使学习者自 主学习,达到认知的目的。因此,设计学习情境不能凭空幻 想,不局限于知识本身,要面向学习者的现实生活,来源于 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理论课的学习工作场景很难在生活中实 现,也无法应用于生活中,这就需要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习资 源设计。信息化学习资源是各类信息的集合,包括文本、图 像、声音、视频、动画、三维等形式,可根据需要营造立体 多维的虚拟工作学习场景,实现无法在生活中实现的工具和 场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七层 和四层模型学习难度大,将其模拟成七层和四层居民楼进行 数据传输,通过学习资源在线实现,学生可自主模拟数据传 输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习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深度挖 掘现实生活中可利用的场景和资源,是理论课学习情境与资 源设计的重要原则。
4.5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实施的核心,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 关键。它贯穿教学全过程,决定课堂发展走向,教师必须课 前精心设计,课中全程监控和直接参与。在教学资源的支持 下,教师设计、互动、监控学习活动,学生分组参加活动, 适时生成学习过程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进行有效评价并引 导整个学习活动。理论学习在课堂中进行,可设计的学习活 动有:探究性学习活动、主题式学习活动、协作学习活动、 案例实践活动等。这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学习研讨开始, 对知识点进行探究、质证、练习,充分理解知识点之后,分 组进行案例实践和分享学习。因此,一堂理论课学习活动既 是整体又相互独立,要从整体上把握,又要单独设计与实施。
通过学习活动的指引,学生从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协作学 习到独立实践,完成知识学习到知识内化再到知识应用的全 过程。
参考文献:
[1]李赫.陈晓慧.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操作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3(11):58-60. [2]何克抗.多媒体课件大赛发展历程回顾与评述[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3):22-23.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9. [4]冯瑞.李晓华.教学设计新发展:面向复杂学习的 整体性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9(2):1-4.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