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表态发言 > 地方民歌的考查与探讨_地方民歌

地方民歌的考查与探讨_地方民歌

来源:表态发言 时间:2019-11-15 08:24:55 点击:

地方民歌的考查与探讨

地方民歌的考查与探讨 小调:小调在宝鸡流行最广,且曲目众多、题材广泛, 不仅在街头巷尾,而且在广大农村广泛传唱。经过民间艺人 的提炼和加工,小调大多具有固定的词曲,内容涉及社会各 个层面。其中凤翔小曲最为著名,这里有“箫史弄玉、吹箫 引凤”的传说,是秦腔戏曲的源头,其民歌也具有与秦腔一 脉相承的韵律,如“文王访贤”,“十二花”等等。

歌词 宝鸡民歌的歌词:“见景而发,即物起兴”。说明歌词 创作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即兴性。有些歌词,经过人们世代 相传,不断加工、提炼,特别是经过民间艺人在不断演艺的 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使歌词相对的固定下来。比如一些小调、 道情和社火的开场与谢场。而众多的劳动号子和山歌的歌词, 则随情、随景、随心而发,具有多变、有趣、提兴的特点。

这些歌词,大多能体现中国诗歌的特点,有些五字一句、七 字一句,句式工整、对称,韵辙规范;
有些虽是长短句,但 多具有问答,呼应的特点。有固定歌词的民歌:这类歌曲的 歌词不仅已经成型,出于抒情、叙事、唱腔的需要,常常会 利用恰当的衬字、衬词来渲染情绪,加强表现力。如岐山的 《对花》:“正月(哩)开的(一子来吧一呀哈)什么花(我 的娃)?正月里开的迎春花(花儿来吧一呀咳,七不楞森梅 呀个子,八不森哎吆吆)……”,这些衬词都入情、入意的 烘托了歌词,增加了内容的表现力。部分歌词固定:大多开始固定,随后即兴创编,如《打夯歌》。一夯九个人,一人 领八人提(合),领夯者多是能说会道、谈笑风生、妙语连 珠、思路敏捷、声腔洪亮的乡间说客,起夯唱“同志们那(咳 吆),用足劲(咳吆),八条绳呀(咳吆)八条龙(咳吆) ……”。随后的歌词全是现编,他会把乡间的遗闻、趣事、 笑料、传闻等,创造性的与现场打夯者开玩笑的结合起来, 使繁重的体力劳动在打趣中显得轻松起来。即兴创作歌词:
这种歌词具有即兴性和口头性,是身临其境的有感而发,言 之由衷的情绪宣泄。随编随唱,歌词与句式虽不一定规范, 但常常依附对固定的唱腔,甚至用方言俗语入歌,尽管具有 不确定性,但唱出的是内心的真切感触。

旋律 宝鸡民歌的旋律,完全体现了我国民族调式的一些特点, 特别是受秦腔的影响,并结合当地方言声调特点,其大部分 歌曲是徵调式;
其次是商调式和羽调式。由于徵、商调式的 三音是偏音而用得较少,羽调式的三音是小三度,所以,宝 鸡民歌具有中性调式和小调式的特点,旋律相对柔和、优美、 淡雅,体现了宝鸡人民宽厚、平和、真挚的性格特点。“情 之所至,音之所生”,不同的旋律线条,反映出不同的情感 期待与心境表述。一般劳动歌曲、秧歌、社火曲等,旋律起 伏、节奏变化小,音域较窄,强弱对比明显,音乐主要以级 进和小跳的形式出现,大多一字一音,易唱、易和、易传唱, 如凤县民歌《贤妹当门一棵槐》与眉县民歌《兰玉莲担水》;
一些山歌、小调与抒情性强的歌曲,音调高亢明亮,旋律起 伏大,节奏自由而富于变化,音域宽广,音乐中常出现大跳, 一字多音的拖腔常伴随着衬词来渲染情绪。

结语 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世代相传的音乐文化,也蕴 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音乐体系中,民歌处于基础 的地位,和其他音乐形式是源与流的关系。民歌作为民族音 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不仅要了解、采集、记录、学 习、整理、传承其精髓,而且要在借鉴、吸收、创作的过程 中,进行大胆的探索、改革、创新,在古为今用的过程中, 使传统优秀的音乐文化,得到发扬光大,使“文化强国”的 历史使命在音乐领域得到具体体现。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