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表态发言 > 中医学概论 [论中医学与临终关怀的契合点]

中医学概论 [论中医学与临终关怀的契合点]

来源:表态发言 时间:2019-10-30 07:56:28 点击:

论中医学与临终关怀的契合点

论中医学与临终关怀的契合点 中医学无论在理论还是在操作方面都与临终关怀有很多契合之处,而 中医学积极参与临终关怀实践的缺失是目前的现实情况。从中医学理论、辨证方 法、治疗观、中医文化及中医药技术在临终患者的照护作用方面作以探讨,以推 动临终关怀事业的本土化实践发展。

1临终关怀的概述 临终关怀是由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人员、政府和慈善 机构等组成的为生命处于晚期的病人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全面的支持与照顾, 创造一种安享、舒适和充满温情的临终环境,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和价 值,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人世的一种服务。

临终关怀的宗旨是以照护为主、尊重病人的权利与尊严、重视病人的 生命质量。服务对象是经诊断明确、目前医学条件尚无救治希望,估计生存期在 3—6个月的患者或者老人。从广义上来说,临终者家属也是需要关心和服务的对 象。

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人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 保病人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品质;
以控制疼痛、缓解病人其他相关生理症状,以 解除病人心理、社会层面的痛苦为重点;强调的是通过服务者为病人提供保守性 的治疗和支持性的照顾,尽可能地使病人有尊严地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与此同 时,向病人家属提供支持系统与哀伤辅导。临终关怀从生活环境、日常护理、姑 息治疗三个方面出发,采取专业有序的照护,最大限度地提高临终生命的质量。总 之,生命质量的照护是作为临终关怀开展的基础,对临终生命的舒适度和质量提 高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我国实行临终关怀,应尊重中医学作为我国医学的主要组 成部分的事实,所以在中国推行临终关怀必须要关注的是“本土化”问题。

2中医学参与临终关怀的缺失 中医学作为我国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一直在维护人们的健 康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一个具有浓厚社会科学特点,同时受到中国古代哲学、 文化思想深刻影响的医学,中医学在诊治疾病时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临床 重视情志心理、外界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予以运用和发挥。这完全 吻合临终关怀主张的给患者以全方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照护为主,改善生命末期质量的理念。

我国临终关怀的本土化开展目前依然停留在理论和具体形式上,而中 医学并没有积极参与到照护实践中。鉴于西医学“形态决定功能”的理论、思维特 点指导下的治疗和照护操作,现实中对于临终患者身体和心理痛苦的解除,或多 或少的存在着“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现象,药物毒副作用和器械创伤大的弊端, 甚至依然存在过度治疗的影子。然而中医学的理论、辨证、用药和治疗特色可以 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弥补西医学在临终关怀实践照护中的不足。中医学的整体 观思想体现在对临终患者身体和心理痛苦的解除上,不是像西医局限于某个或某 两个不适的局部解除,而是从全局、整体出发改善或解除症状。以“疼痛”为例:
中药、针灸等对于躯体疼痛的祛除可以增加患者痛阈、缩短疼痛时间、延长疼痛 周期和直接止痛,从而改善和保障临终患者晚期的生命质量。

当下临终关怀本土化进程的推进速度和程度远落后于老龄化的速度 和程度,已经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原因,除了限于资金、人力 等客观因素外,中医学的不被重视和未积极参与其中可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人 们对中医的偏见或认识停留在较浅层面,导致拒绝中医治疗或不分病种,不论病 情一概进行积极治疗,往往耽误了治疗时机,加重了病情,增加了患者痛苦和家 庭负担。中医院历来有一个现象,那就是西医院放弃治疗的病患往往会到中医院 就诊,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无法改变最终的命运。如果较早的用中医干预,或 许可以取得更好的结果。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参与临终关怀实践对临终者及家 属更具有人文关怀的作用,并具有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和手段,相信对于临终者 这一特殊人群可以发挥积极独特的作用。

3中医学与临终关怀的契合点 3.1中医学整体观念与临终关怀是相应的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中医学把人看成一个整体,认 为人与自然环境、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这与临终关怀提倡的“全人全程全 家全方位”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是一样的,两者都倡导对病人的关怀,应从躯体、 心理、精神、生活状况和经济能力多方面统筹,即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照护。不 只满足缓解患者症状,还要注意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强调除了对临终者自始至 终的尊重和认真的护理操作外,在临终者生命最后阶段针对性的做好该时期的主 要工作,如:审慎地将病情告诉患者;给病人留以诀别的时间;做好遗体安置和陪伴 最后的旅程等。医务人员还要关注和做好家属的服务工作给予他们安慰、鼓励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其积极的适应新生活。

3.2中医学诊断、辨证与临终关怀是相应的 古代中医学家用望、闻、问、切四诊总结了一整套临终的征兆,如病 人出现目暗睛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撒手遗尿等现象的时候,均为“失神”, 必将死亡。又有“假神”,则指精神由颓靡转良佳,言语转清亮,食欲好转,面色 由晦暗而红赤,是谓“回光返照”,这时可诊为濒死,应及时告知家属准备后事,以 示关怀。另有“经纡听息”法,就是用棉丝置于鼻前观察呼吸停止与否以判断生死。

另一方面,中医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就是讲究“辨证论治”,又结合辨病 的思维,临床治病既不拘一格,又皆在医理,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中医可 以发挥自身学科的专长,良好的应对临终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多端的特点。

3.3中医学治疗观与临终关怀是相应的 中医治疗注重“养”。“养”是特别讲究辨证的,所需要的物质的质和量 需要平衡供给,这样机体才能产生相等的作用,作用相等才能达到整体功能的平 衡和协调,即“阴平阳秘”。结合临终关怀的实践,临终者大多是癌症或慢性病患 者,重视调养对于缓解和祛除临终者身体疼痛,控制症状,保证生命质量有着重 要意义。

形与神,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中医学认为,形、 神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临床治疗时,通过调形可以治神,通过调神亦 可以治形。这与临终关怀倡导的照护过程中不仅要缓解和控制躯体的不适和痛苦, 还要给予临终者心理方面的支持,以达到相互促进,保障临终生命的质量理念是 一致的。因此,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三分治,七分养”“形神合一”等思想可 以用于指导临终服务的照护实践,为我国临终关怀本土化发挥积极作用。

3.4中医学医德要求与临终关怀是相应的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对行医之人提出较高的要求,强调在行医 时要不分清贫贵贱,亲近疏远,一视同仁,皆如亲人一般。用在临终关怀上,则 体现在医务人员对临终者要如同一般病人一样,要尊重和关爱病人。清代医家赵 晴初指出:“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使能博而约。” 黄凯钧在《友渔斋医话》中则更提出“不轻忽临危病人”“不厌恶秽病人”。所有这 些,皆被视作“医家公德”。中医学在伦理道德和技术方面提倡的思想,对现在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的医护人员树立正确事业观,摆脱以往医疗救治观念,转变自身 价值和成就感的评判标准特别具有学习和指导价值。

3.5中医学对临终者的照护作用 3.5.1中医汤剂、针灸、推拿等对躯体疼痛的缓解和怯除。

中医学认为疼痛的病机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在临床治疗中, 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疼痛进行评估,找出引起疼痛的原因,询 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患者的身心状况。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论治,针对不同临终者及同一临终者在生命最后的不同阶段的情况,采取中 药内治(静脉滴注、给药止痛和灌肠等〉和外治(薄贴法、涂擦法、肌肉注射法、 摩擦法、发泡法、穴部注射法、敷脐法和药包热敷经络离子导入法等〉、针灸、 推拿按摩等方法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小。此外,中医治疗对于临终者身体机能的 改善、症状的控制、病情的稳定和情绪的调节具有良好作用。李景梅等用癌痛散 治疗癌性疼痛,并根据证型辨证加减,结果表明癌痛散具有较好的抗癌止痛作用, 并有无成瘾性、耐药性强及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同时对扶正固本,改善机体状态 均具有一定效果。王云采取帮患者按摩肢体或背部,或局部用薄荷、樟脑酊、冰 片等涂擦刺激疼痛周围皮肤、肌肉,来达到止痛目的。也可以采用热敷促进血液 运行,使肌肉松弛;
或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延缓神经传导速度从而减轻疼痛。

3.5.2中医情志疗法对心理痛苦的缓解和解除。

情志疗法是指医师或其他护理人员运用中医的情志学说理论和方法 治疗患者心理及身体疾病,以促使其身心状况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治疗方法。到了 疾病和生命的后期,临终者自身情志因素的影响往往是大于疾病本身的,一般慢 性疾病或已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也比较相信中医,此时运用中医情志疗法就占有 了一定的优势,可以给患者心理上的慰藉。另外,陪伴临终过程的家属在情感、 心理、经济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积极运用中医情志疗法为家属预防情 志疾病以及躯体疾病具有重要价值。董爱荣研究发现采用中医心理护理干预如语 言开导疗法、五音音乐疗法、放松疗法能明显减轻胸痹病人治疗过程中的焦虑、 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此外,具有积极心理暗示的手段对于临 终关怀工作的开展都有很好地干预作用,可以帮助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

3.5.3中医结合传统文化对精神层面痛苦的缓解和解除。中医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医学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传统 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度里,中医 学被民众广为接受和认同,至今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利用人们对传统文 化的信仰,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医思想给予临终患者符合时代的正确的生死观、价 值观、世界观的思想导引,从而缓解和祛除临终者精神方面的痛苦。

4临终关怀开展的意义与展望 临终关怀的开展,是解决社会老龄化、家庭结构模式变化等社会问题 的重要举措之一。一方面保障了临终者生命终期的生命质量,减少了不必要的痛 苦;
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避免了过度治疗造成的医疗 资源浪费。临终关怀的发展对完善和补充我国现行医疗服务体系,彰显以人为本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中医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医学,除了丰富有效的治疗技术和经 验,更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特征。中医学参与到临终关怀的实践照护中,可以通 过医疗层面、心理层面、人文层面、社会层面的照护,帮助临终者平稳渡过生命 最后旅程。应该抓住当下国家和地方支持发展中医的形势,推动中医积极参与本 土化临终关怀的实践,尤其在社会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这不仅对于临终关怀事业 未来发展及实施成效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对每个人的生命观念和死亡观念产生影 响。

作者:恒梦,尤吾兵,陈园,徐辉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8,364083039@qq.com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