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表态发言 >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共2篇):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共2篇):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来源:表态发言 时间:2019-10-28 07:53:50 点击: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共2篇)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共2篇) 第1篇: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8月—2015年8月河南省洛阳市志愿呈报系统筛选出的 116份ADR(AdverseDrugReaction)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其中全部选自世界卫生 组织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 (WHOCollaboratingCentreforDrugStatisticsMethodology)规定的分类索引,通过 描述性研究方法对ADR涉及的患者情况、用药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的利尿药物与 吲达帕胺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如下:
2结果 2.1基本情况116份ADR报告研究对象均选自2011年8月~2015年8月河南 省洛阳市志愿呈报系统筛选出的报告结果,其中,男性51例,女性65例,男女之 比1:1.3;
除去1例年龄不详外,年龄最小10岁,最大92岁,其中0~17岁2例, 18~39岁6例,40~59岁42例,≥60岁65例。ADR严重程度为重度者4例,中度者 104例,轻度者8例。ADR的转归除3例不详外,“治愈”为77例,“好转”为33例, 死亡3例。ADR因果关系评价为“肯定”的为3例,“很可能”的为66例,“可能”为39 例,“可疑”为8例。

2.2临床表现临床统计分析数据将ADR分类中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主要临 床表现作为参考依据,统计结果如下:皮肤及附件损害40例(29.2%),主要临 床表现为全身皮疹并瘙痒;
消化系统反应22例(16.06%),临床表现恶心、腹泻;

神经系统反应21例(15.33%),临床表现头晕头疼;
呼吸系统反应17例(12.41%), 临床表现为咳嗽;
循环系统反应13例(9.49%),临床表现为心悸、心律失常;

免疫系统反应11例(8.03%),临床表现为药物过敏;
泌尿系统反应5例(3.65%),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
运动系统4例(2.92%),临床表现关节痛;
血液系统反应1 例(0.73%),临床表现血小板下降。

2.3引起ADR的药物本研究中的30种西药以及7种中成药均符合ATC分类 法,其中研究中的116份ADR报告中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分类原则均符合药物 分类原则。由数据统计分析可知,肾素-血管系统类药物占28.93%;
钙通道阻滞 剂药物占21.49%;
中成药占19.83%;
ADR重度药物占5.63%。3讨论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易出现术后颅内感染,有较高 病死率,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在神经外科手术系统药物ADR中占据最大比例为 92.24%(107例),这与此类发病群体及用药患者自身身体器官功能相关,年龄 越大,患病几率及用药种类越多。此外,皮肤过敏及皮疹瘙痒也是最为常见的 ADR,临床诊治时应与普通皮肤疾病相区别。

肾素-血管类药物在引起心血管疾病用药ADR方面占第一位,这与此类心 脏治疗药物的治疗医药费用、用药频率相关。ACEI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率的增 加,从而导致此类ADR患者肝肾功能受损者较多,易出现干咳等症状。钙通道阻 滞剂引起的ADR易使患者出现心悸、心律不齐等临床症状,尤其是近些年高血压 发病率的提升,更是增加了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在引起ADR的药物分类中,中成 药中的丹参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占据最高比例(66.67%),这与其具体制作 工艺、注射方式有着联系,在临床诊治中更应注意观察药物胃肠道反应。

作者:乔鹏,郭孝龙,李兵,程小兵 第2篇: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菌素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其可以有效破坏细菌细 胞壁,在细菌繁殖期将细菌杀死,起到强抗菌功效[1]。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性强, 几乎对人类无毒性,是一种被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为进一步探讨头孢菌素 类抗菌素的应用安全性,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 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2月-2014年6月发生的40例对头孢 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83岁。

1.2调查方法分析患者临床病例情况,研究其选药、给药途径、不良反应 发生类型及临床表现。

1.3观察指标(1)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器官-系统。(2)比较不同给药 方式和药物种类所产生不良反应情况。2结果 2.1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器官-系统本研究中,40例患者中,发生变态反应27 例,占67.5%,消化系统不良反应6例,占15.0%,其他不良反应7例,占17.5%。

所有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后均进行对症治疗,未发生患者死亡情况。

2.2不良反应发生与药品种类及给药方式的关系40例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 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对第一代药物产生不良反应5例,占12.5%,对第二代 药物产生不良反应17例,占42.5%,第三代药物不良反应18例,占45.0%,其中 加酶抑制剂的有3例,无第四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40例不良反应中仅有 两例为口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第二、三代药物产生的不良反 应高于第一、四代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静脉滴注产生的不良反应要高于口服药 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3讨论 随着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应用稳定性、安全性也成 为广大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因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特性和专属成分,其相 对起青霉素类药品致敏率较低,理论上认为临床应用较安全,但随着抗菌药物专 项整治活动的进行,临床选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断增多,在临床运用中,其 可疑不良反应上报的例数有所增加[2]。

本研究中,所选取的40例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 发生变态反应27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6例,其他不良反应7例。经过对患者的积 极救治,未发生患者的死亡案例。但是相关研究文献中称,因头孢菌素类抗菌药 物产生不良反应而死亡的患者占所有不良反应患者的10.0%,其比例相当高,因 此,临床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应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给予重视[3]。

3.1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变态反应变态反应通常伴有炎性反应 和组织损伤,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4]。而头孢菌素类抗 菌药物常引起的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症状,即出现皮炎、皮疹、瘙痒等不良 过敏反应。本研究中发生变态反应27例,占比67.5%,是所有不良反应中发生率 最高的。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相关资料证实,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肠道、胃部不 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5.1%左右,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食欲 不振等,患者症状表现较轻无需进行特殊处理,若较重则要给予必要药物对症处理,缓解症状[5]。本研究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之所以高于相 关资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中调查患者中儿童和老人所占比例大,其本身消化系 统弱,易发生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相关研究称,静脉滴注头孢唑啉及头孢哌酮,可能会 引起患者的心慌、头痛、头晕等症状,甚至产生房颤,在停药后应用VC级硫酸 镁处理症状可消失[6]。本研究中,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3例,占比7.5%。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还会引起血糖代谢障碍 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但通常症状较轻,可以进行有效控制。

3.2不同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有研究指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 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7-8]。这是因 为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在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其抗菌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强,对于患者的致敏成分也较低,更具有 安全性。而本研究中,第二代药物产生致不良反应17例,占比42.5%,第三代药 物不良反应18例,占45.0%。第二、三代药物的不良反应率高,这是因为,随着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均受限制,且临床 选用第二代抗菌药物-头孢呋辛、第三代抗菌药物-头孢曲松进行治疗较常见,所 以,第二、三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率相对较高。

3.3用药途径致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中,选择40例发生可疑药物不良反应 的患者,其中38例采用静脉滴注,2例采用口服用药。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率明 显高于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这可能是因为静脉滴注的作用时间较快,所 以静脉滴注患者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头孢菌素 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时,能口服用药的,要尽量避免选择静脉滴注,对特殊患者, 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个体化选药,防止发生过敏性休克。

3.4用药监护及抢救预防为主临床认为所有的头孢菌素都能抑制肠道菌群 产生维生素K,因此,都有潜在的致出血性危险。所以,对于营养不良、肾功能 不全、溃疡、血小板功能性障碍患者,应避免大剂量、长时间的服用头孢抗菌素 类药物,并应该在治疗期间及时补充维生素K,以恢复患者体内正常血流量。同 时,患者用药期间,要按时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等进行检测,避免患者产 生凝血功能异常情况。

仔细询问过敏史过敏反应是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可见皮疹、荨麻疹、药疹等,其中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性 休克的表现与程度,通常与患者的机体功能、抗原进入量及应用程度等有关,通 常发生较为剧烈,如不进行及时处理,可能会危险患者生命健康。相关资料显示, 在药物过敏病人中,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发生过药物过敏史。因此,在使用头孢菌 素类抗菌药物前,要仔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疾病史等,从而 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防止发生过敏反应。

重视皮试皮试是借助抗原、抗体在皮肤内或皮肤上的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 的方法,是预防药物过敏的重要检测方法[9]。由于相较于青霉素过敏,头孢类 抗菌药物的过敏反应要小,且头孢类药物抗原的多样性和抗体的不均性,都限制 了皮试的有效作用。所以,临床在使用头孢菌类抗菌药物时,除产品说明书明确 指出需要进行皮试,否则很少对患者进行皮试;
对于部分有过敏史的特殊患者要 在用药前进行皮试,且建议使用所选抗菌药物稀释液进行皮试。

注意用药方式本研究中,静脉滴注产生的不良反应高于口服药物所产生的 不良反应,这直接说明给药方式影响着患者的不良反应。而静脉滴注是常见头孢 类药物使用方式,因此,要在滴注过程中注意调节滴速,并密切观察患者临床指 标变化,尤其是对于有药物过敏史患者,要尽量避免直接静脉推注,如果出现紧 急情况,要及时进行抢救。

特殊人群另外,除了要注意以上几种常见预防和处理措施,对于体质特殊 的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患者等,在进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时应谨慎,要 综合各方面原因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改善,尽量选择安全、合理、规范的药物及用 药途径进行患者的治疗,以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时,要做好预防和处理工 作,高度重视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危害性,做到规范、合理用药,提 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郭培钿,郭海花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