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胸腰段;
骨折;
疗效 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伤情常较严重和复杂,甚至危及生命,常应立即采取手 术治疗[1]。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是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理想的治疗方式[2]。本组 研究对象为7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疗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行前 路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ASIA分级,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5年5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脊柱 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9例。其中男44例,女34 例,年龄21~48岁,平均(31.14±9.8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治疗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行前路内固定术。后 路内固定融合术:俯卧位,全身麻醉,取后正中线入路,暴露患椎及邻椎,内固 定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钉,椎管减压,骨折复位固定,行植骨融合,冲洗并关 闭切口。前路内固定术:仰卧位,全身麻醉,取左侧入路,暴露患椎及邻椎,将 患椎中后2/3骨质及上下椎间盘组织切除,椎管前侧减压,将后纵韧带前方的致 压物完全消除,骨折复位固定,行植骨融合,冲洗并关闭切口。患椎撑开至正常 高度及深度后复位,植入并内固定同侧髂骨块。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 间、并发症及ASIA分级的情况。
1.3 神经损伤分级标准:ASIA分级标准:①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及运动消失;
②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仅存某些骶区感觉),运动丧失;
③损伤平面以 下感觉存在,无效运动(即无有用功能存在),肌力小于3级;
④损伤平面以下 感觉存在,有效运动,肌力大于3级,可扶拐行走;
⑤感觉及运动正常,大小便 功能良好,病理反射存在。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 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及ASIA分级情况比较: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对照 组2例出现腰背部疼痛;
两组经手术治疗ASIA分级情况均有所改善(P<0.05),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伤情常较严重和复杂,常引起严重并发症,影响愈后, 甚至危及生命,常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分前路手术和后路 手术。前者手术彻底,同时风险及对医师的技术要求很高。后路手术即内固定术, 解决了传统的脊柱融合术治疗下腰痛和腰椎不稳的问题,能改变脊柱运动节段的 负荷传递方式,阻止产生疼痛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平面的脊柱活动,但全部保留其 他正常的腰椎活动度,尽可能减少对腰椎生理活动的影响,是一种科学、可行的 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新型手术固定系统,能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3-4]。本组以 7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及对 照组(行前路内固定术)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ASIA分级的情 况,结果发现,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 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较前 路内固定融合术创伤少、恢复快,是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理想的治疗方式。
胸腰负伤后,局部可出现肿胀、疼痛,站立和翻身困难,脊柱活动受限。
可因脊柱损伤出现头、颈痛及活动受限,如果伴有脊髓神经损伤,常可出现损伤 平面以下的肢体麻木,不能活动,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未 出现严重并发症,仅对照组2例出现腰背部疼痛;
经手术治疗ASIA分级情况均有所改善(P<0.05),但两种手术改善ASIA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在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的效果是等同的。
综上所述,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创伤及并发症较 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 实用治疗方法。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