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表态发言 > 王崧舟枫桥夜泊教学技术 从王崧舟《枫桥夜泊》的教学中品诗意语文

王崧舟枫桥夜泊教学技术 从王崧舟《枫桥夜泊》的教学中品诗意语文

来源:表态发言 时间:2019-10-17 07:49:57 点击:

从王崧舟《枫桥夜泊》的教学中品诗意语文

从王崧舟《枫桥夜泊》的教学中品诗意语文 【关键字】经典 古诗 诗意 这周学习了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课堂实录视频, 亲眼见证了王老师用经典诠释经典的教学过程。不觉荡气回 肠,心如潮涌。良久!我还沉浸在那古老钟声的余韵,陶醉 在那悠远绵长的意境里。王老师用他诗意的语言、从开头与 结尾用古诗经典呼应主题,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带着学生 们穿越千年,去聆听那萦绕千古的不朽绝唱。王崧舟老师“这 就是经典,这就是文化”的豪迈语言,给我留下了颇深的印 象。

“诗意语文”是王崧舟首先提出来的,是对语文教育理 想境界的一种追求。王崧舟注重在情境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 文字的能力,关注学生内在体验的语文课堂。以“ 诗化语 文”“诗意语文”实现语文艺术的研究。“诗意语文”追求 学生语言和精神生命的协同发展,可谓名副其实的“真语文”。

《枫桥夜泊》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经过千百年的反复传唱, 影响远及海外。正如张晓风在《不朽的失眠》中说:“感谢 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 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我们只 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以下我就分三部分来谈谈我观摩了王老师《枫桥夜泊》诗意 化教学的感受。

一、穿越历史隧道,拉开“钟声古诗长卷”涛声依旧的钟声曾令人无眠,沿着历史的隧道向前摸索 就会发现写“钟声”的诗句层出不穷。在课伊始王老师用一 组组诗为我们拉开了关于“钟声”的长卷。二百年前清朝诗 人王士祯的“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令人回味。

是啊,整整十年!青丝也变成了白发,在这里只是为了听上 那寒山寺的钟声。五百年前明朝高启的“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告诉人们是张继的诗奏出了经典文化的新 旋律。六百年前元朝顾瑛的“西风只在寒山寺,长送钟声扰 客眠”使人们深深感到有多少人在寒山寺因钟声而无眠。八 百年前宋朝陆游的“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告 诉人们,一年又一年,变的是南来北往的人,不变的却是那 寒山寺的钟声。十年、百年、千年不到枫桥寺,钟声依旧。

文章仅一首简简单单的七言绝句。王老师以“寒山寺钟声” 为出发点,追溯到二百年前、五百年前、六百年前、八百年 前描写寒山寺钟声的诗词,让学生充分了解古代诗人对钟声 的理解,引发学生对古诗背景的联想,触发学生想象,引起 学生心灵的振动。王老师用绵长的画卷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关 于“钟声”的天窗。

二、创设生动的意境,体味“钟声”独特魅力 王老师抓住诗中的文眼“ 愁眠”,并以此为核心,鼓 励学生读诗不仅读出诗的韵味,更要准确地读出诗人的内心 世界。当老师引导学生配乐诵读时,整个教室一片宁静!台 上台下都笼罩在一声声时断时续、时远时近、时高时低的木鱼声中!在缓慢的乐曲中!偶尔会传来一声浑厚而富有质感 的钟声。这时王老师和着旋律用圆润的男中音,把我们带进 了梦的境界,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老师的朗诵,也感染了学 生! 他们和王老师共同吟唱,时而高昂,时而低沉!那悠悠 钟声,透过漫天寒霜,穿过瑟瑟江枫,伴着点点渔火,划破 寂静的秋夜来到了张继的客船上。这钟声飞越时空,深深地 敲在每一个人的心坎上,震撼着一颗颗跳动的心,一切都沉 浸在那悠长的钟声里。整堂课上,王老师的脸上始终洋溢着 淡淡的微笑。用他那极具韵味的朗读感染着孩子,也感染着 每一位听者,他俨然就是一位表演家。

三、紧扣“对”字,巧妙地折射出经典文化 在愁眠中,诗人看到了:
月落、江枫、渔火。在愁绪 中,他听到了乌啼、钟声,满天的霜华。让张继觉得这个夜 晚更加凄凉。所有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对”字。正是这一“对” 才“对”出了诗人的苦闷和忧愁,才“对”出了这篇千古绝 唱。诗人的内心愁绪要向谁倾诉呢?向明月?明月升起又落 下,张继无奈只好把愁绪寄托给了“钟声”。正因为如此, 这钟声才经久不息,才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永远留在 每一个人的心中,沉淀出我们悠悠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折射 出中国古典文化迷人的风采。欣赏着精美的课件,聆听着王 老师富有诗意的朗读,我耳边似乎隐隐听到了那从遥远的地 方传来的夜半钟声。一声接一声,余音绕梁,久久不息……这也许就是经典的魅力,就是文化的力量。

这节课的容量之大。王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首 《枫桥夜泊》,而是一组承载着千年中华文化的诗,从当代 诗人陈小奇,到清朝诗人王士祯,再到明朝高启,最后是南 宋陆游,穿越历史,穿越时空,伴随着枫桥的悠悠钟声,学 生们读懂了“愁眠”,最后王老师又以倒叙的形式将四首诗 一一呈现,在学生们的朗读中层层推进,螺旋上升,让人意 犹未尽。

此外,这节课从听、说、读、写、练,全方位地训练了 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但每个环节都过渡得非常自然, 整节课如行云流水般舒畅,这些都来源于王老师深厚的文化 底蕴、实践教学的摸爬滚打和理论方面的分析提炼、概括提 升,正如他在自评中写的那样“我希望自己不是教书匠,希 望在自己的匠气的基础上,再多一些书卷气,希望自己能朝 着学者的、专家的方向去实践自己的诗意语文理想。” 王老师的这句话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是鞭策,更是 激励。让我们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钻研劲,肩负起一名老 师神圣而又艰巨的使命和良知。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