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表态发言 > 至千里和致千里多层解读|至千里

至千里和致千里多层解读|至千里

来源:表态发言 时间:2019-10-16 08:05:53 点击:

至千里和致千里多层解读

至千里和致千里多层解读 (PPT展示两组词所在完整语句:①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引导学生讨论 分析它们的意思) 师:对于句中两个加点的词你们是怎样理解的?意思相 同吗? 生:我觉得相同,都是到达的意思。

生:好像不同吧。句①中的“致”课本注释为“达到”, 句②中的“至”应该是到达的意思。

生:这还不一样吗? 生:不一样。虽然都有到的意思,但“达到”多用于表 示抽象事物或某种程度,后面不能带表示地点处所的宾语, 比如达到国际水平、我的目的没有达到;
而“到达”多用于 具体事物,后面常跟地名,比如到达某一地点、某一阶段。

师:看来,你查过工具书。那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中“致” 和“至”的不同?后面接的可都是“千里”啊。, 生:①中的“致千里”意思是说达到了千里之外那么远;

②中的“至千里”意思是说到达了千里远的地方。正好一个 是抽象一个是具体。

师:是不是有点牵强?请大家仔细读一下这两句话的前 后文,看能否再换个角度理解。

(生默读第2、3段) 师:也就是说这种人是被动的,是靠外力才到那么远的,是不是?这样看来,本段中的“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 马者、假舟楫者”所导致的结果,都应作“使自己……”理 解,大家读读看,是这样吗? (生读体会) 生:第3段论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其中“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这个比喻,是从反面论证知识积累和循序渐进 的重要性,“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 远的目的地”。句中的“至”是“到达”的意思,说明这个 行为是靠自己主动完成的。

师:与第2段表示的被动不同,这段中的几个正反比喻 像“积土成山、不积小流、驽马十驾、骐骥一跃”,包括蟹、 蚓等事例揭示的结果或后果,都是行为的施动者主动去做的。

所以这里的“至”强调的就是主动到达。

师:有的材料把这两个词都解释为“到达”,可以吗? 生:如果意思一样的话,那就可以换用了,苟子也就没 必要用两种写法了。

生:不可以。我查了一下《说文解字》,释“至”为“乌 飞从高下至地也”,所以“至千里”即“到千里”;
释“致” 为“送诣也”,“致”本意是“送达”,所以“致千里”即 “被送达千里之地”。

(生鼓掌) 师: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常查字词典是个好习惯。这样我 们就又多了一种理解,荀子之所以前后两句用词不同,原来是所用“工具”不同。①中的“致千里”借助的是“舆马”, ②中的“至千里”靠的是“积跬步”,也就是双脚。

师:谁还有不同看法吗?(生小声议论) 生:我觉得“至千里”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是说一步一步的积累,一定的量变最终才能 达到质变。而“致千里”表示的则是一种结果,①中的“致 千里”并非经过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而是善假于外物 的结果。所以①中的“致”解释为“使到达”,②中“至” 解释为“到达”,意思更准确。

(生鼓掌) 师:受大家的启发,老师想从汉字“六书”的角度作一 点补充:“至”是象形字,甲骨文写作“”(板书),犹如 鸟儿飞到地上;
而“致”是形声字,右面的反文犹如一只手 拿着武器,所以“致”是借助外力,这个意思今天还常说, 比如—— 生:因病致贫、宁静致远、致病等。

师:大家再思考一下,两句话中“致”和“至”能不能 找个合适的词替换? (学生热烈讨论,大胆尝试,并相互 比较优劣,想到的字如“到、达、往、造、诣、及”等,分 析的结果,都不如原文的“致”和“至”。由此不难体会到 古汉语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 师(小结):其实不光是这 两个字,《劝学》中的其他用字几乎也达到了“一字不可易” 的境界,比如“已、积”等,这就是苟子的高妙,所以《荀子》一书被誉为“学者之文”。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