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中的燕子 在民间,燕子,是“天命玄鸟”,作为诗词中的意象一 般为家燕,体态轻盈,长相俊俏,成双出现,啄泥筑巢在房 檐下,秋去春回、栖息旧巢,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作为益 鸟,人类与它们友好相处,民间有“打燕子,烂眼子”的说 法。从中可见燕子这一意象体现了自然的变化,燕子意象集 寓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规律的顺应。这也影响了后世借 燕子意象惜春伤秋的文学创作。
古典诗歌中的燕子 《诗经》中有大量借用燕子意象来表达爱情的篇章,如 “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等。
双飞的燕子,被寄寓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祝福。在这种朴素 的情感中,燕子意象被赋予了佳偶良缘的意味。
此后,大量诗歌也借燕子意象表达渲染离愁、或寄托相 思、或感伤时事。例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 几道《临江仙》);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 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桑子》);
“泪眼倚楼 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 州》),诗人笔下的燕子意象已被寄托了不同的情感。政治风云中的燕子 历史更迭中的燕子 刘禹锡并非纯粹的文人,这和大多数诗词人一样,诸如 欧阳修、苏轼、纳兰性德等,另一身份是朝廷官员,这也符 合古代“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人世相。安史之乱后,大唐国 力由盛转衰,虽然在文学、艺术上依然延续、保持着“盛唐 气象”,但政治利益集团的派系冲突是士大夫必须面对的生 存处境。据《旧唐书》记载,刘禹锡出身贫寒,持才傲物, 心胸狭小,在唐顺宗时期参与王叔文集团(“二王八司马” 及“永贞革新”),推行新政,得势之后,“多中伤正直人 士”,而且与门第高贵的韩皋集团结下宿怨,而“永贞革新” 不过百日,王叔文集团失势,刘禹锡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 德)司马。
刘禹锡在被贬十年之后,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 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然后在归长安途中,他写下了《元和 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由 于刺痛了当权者,他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
因此,刘禹锡的诗用一种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人生多 艰”的悲愤,承载了戏剧人生的一幕幕情景,用一种“微言 大义”的文人式聪明留给自己一份情感日志,留给后人的却 是暧昧、朦胧的认识忖度。《乌衣巷》一诗,不能简单理解 为寻常的闲情逸致,不是借“乌衣巷”的变迁来抒发思古幽情,而是借这样的叙事语态,表达诗人因悲欢离合、官宦浮 沉的生存状况带来的心理、道德、归宿、审美的转换。
燕子与文人自救 英国心理学家霍普森认为,任何影响生活稳定的转变 (包括社会体制的变革、年龄的增长、恋爱婚姻等)都会给 人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应激 反应,并随着事件的次数、强度增加而反应增强,而过量或 过重的应激反应则会导致应激性疾病如溃疡病、高血压等多 种心身疾病和不良情绪反应,甚至引发精神崩溃。刘禹锡的 脾性、以及当时的处境和心境,需要一个载体来发泄内心的 不满、抗议和愤慨。余秋雨曾作过总结,古代知识分子在仕 途不顺时,会机智和狡黠的选择“隐居”,这种“达则兼济 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两面性是一种传统,可是刘禹锡坚 持的是等待“咸鱼翻身”。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