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6-0100-02[ZW(N] “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对德育工作提出的要求。小学阶段是人 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精神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教师要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现代君子风范,孝爱、自信、明礼人格特 征并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科特点、 学生年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德育渗透到数 学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一、言传身教,传递爱的教育 爱是德育的基础,好的德育来自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和教 育。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 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 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学优生、学困生,还是留 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教师都要一视同仁,让他们感受 到教师的爱。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学生,这种 影响比书本的教育更直接、更持久。因此,教师要言传身教, 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情操教育学生,用真诚的语言感染 学生,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
二、结合教学内容,激发爱国激情 教师可以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介绍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史。例如,在教学《圆的周 长》一课时,可以讲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他是世界 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七位小数的人,这一成就比欧 洲人至少早1000年;
再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一课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关于 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记载,让学生知道我国是历史悠久的 文明古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其次,我国近代数学家陈景润、华罗庚等对数学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这 些都是进行爱国教育的生动例子,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结合 他们的故事,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再次,利用例 题中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教学读数、 写数时可出示一些有意义的数据: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为 960万平方千米;
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数是1370536875人,是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些数据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 爱。
三、扎根儿童生活,促使德育生活化 (一)在课堂上及时捕捉好的素材,进行德育 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是水乳交融的关系,这要求教师拥 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敏捷的应变能力与较高的课堂教育智慧。
教师要及时捕捉课本素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些教育 要回归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品质。例如,在教学《元 角分》一课时,可设计分类整理人民币的环节,让学生通过 动手操作来区别、辨析各种人民币,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 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在教学《一分钟能干什么》一课时, 可让学生用一分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用课件出示一分钟能干的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教育学 生珍惜时间。
(二)在教学中增添有益的素材,进行德育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在渗透德育时要联系生活,用事实说话。如果在我们 的数学课堂中联系学生身边的人或事,那么教育效果就会事 半功倍。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分 数是否都能改写成百分数”这一环节,教师出示一条信息:
“‘5·12’汶川地震中,北川的房屋倒塌了60100。”在学 生将此分数改写为百分数后,教师又与学生分享了灾后重建 的一组百分数信息。通过出示“‘5·12’地震”的受灾统 计数据和灾后重建信息,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这些百分数所 蕴含的意义,还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下,北川这一年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懂得团结的力量,懂 得感恩。又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一 课时,教师引入了“六个儿子圈地”的故事:一位老人给六 个儿子分地,每个人拿一根同样长的绳子到园子中圈地,圈 到多大就要多大,剩下的地留给老人种。这给学生带来思 考:在周长一样的情况下,圈什么图形面积最大呢?此时, 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何为老人留下更多的土地?这样, 教师就将关爱人的情感教育天衣无缝地渗透到了教学中,能让学生在用数学头脑分析问题的同时懂得关爱别人,而此类 教育正是现在独生子女不可或缺的。
(三)抓住数学实践活动,进行德育 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需要直接面对学生的现 实生活,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在 生活中真正得到品德教育。例如,在学习了统计后,教师让 学生回家调查每个月的用水量,通过统计计算一个班级、一 个学校一个月、一年的用水量。再让学生制订节水计划,让 学生用实际行动节约用水,不浪费一滴水,提高环保意识。
四、巧妙设计教学,发展个性品质 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 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 认为,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指的是数学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 是个性优良品质的发展。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给予 每一个学生发展优良品质的机会。比如,在教学《笔算除法》 一课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把教材的植树主题 图换成了小猴分桃的故事:两只小猴分42个桃子怎样分才合 理?学生第一次分桃就学会了用公平公正的态度解决问题, 迅速进入到学习新知的状态中。教师接着引发学生的第二次思考:第三只小猴子出现,桃子该如何分?这触动了学生的 内心情感:要与人为善,学会与人分享。
数学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数学的本质,关注学生的参与 兴趣、参与状态、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样才能 使数学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健全人格、具有终身可持续发 展力量的源泉。
wWW.dYLw.Net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梁霜.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小 学教学参考,2011(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