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营销方案 > [关于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同质性思考(1)论文] 法制和谐社会内容

[关于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同质性思考(1)论文] 法制和谐社会内容

来源:营销方案 时间:2019-12-02 07:49:21 点击:

关于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同质性思考(1)论文

关于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同质性思考(1)论文 摘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走过十年历程。和谐社会与法 治国家具有天然的同质性,二者追求社会和谐进步的目标一致,民主、秩序、公 平正义、人权保障等价值追求一致。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 的重要作用,通过尊重保障权利,禁止权力滥用,大力培育市民社会的公民意识 与法治精神以及建立道德规范体系,加快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推进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法治 和谐 法律 法治精神 道德规范 和谐社会与法治国 家都是理想的社会状态 法治是近代西方的产物,同时也是全人类的文明成就。

现代法治的原则包括:法的普遍遵守即法律至上,法律高于任何权力、高于任何 其他规范、高于任何人,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良法的实体价值即法 律必须保障自由、平等、权利等基本人权,是法治的根本目的之所在,是法治的 灵魂;良法的程序价值即良好的法律要具备不溯及既往、明确性、公开性、普遍 性、不矛盾性、可行性、安定性等形式;分权制衡、司法独立、司法审查制度。

可以认为法治是在法律至上、人权保障、良好形式、基本制度设立原则下的一种 社会状态。“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法律与国家、政府之间,运用法律约束 国家、政府的权力;法律与人民之间运用法律合理地分配利益;法律与社会之间, 运用法律确保社会公共利益不受权力和权利的侵犯”。法治国家“就是指主要依靠 正义之法来治理国家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和权利得以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 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胜利而奋斗”,和谐社会的概念已在人们心中刻下深深印记。什么是和谐社会 2005年2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对“和谐社会”的特征、要求作了具体的阐 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不是对社会生活的具体设计,而是社会整体的价值目标,是一种理想的社 会状态。

从二者的含义看,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都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秩 序井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等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和谐社会“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义 也同样是法治社会的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社会。

和谐社会 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其首要之义,就是民主法治。民主意味着民众拥有平等的权利,政 府给不同群体平等地提供与政府沟通的渠道,让各个群体都可以参与政府的立法和决策过程,表达自己的诉求。它也要求政府通过民主的程序,为不同群体间的 博弈提供平台,由此制定出为整个社会所认可的公平公正的规则体系。法治意味 着清晰地界定政府活动的范围,政府的一切权力均须具有法律依据,民众与政府 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一旦社会主体的权利与利益受到政府部门及官员的侵犯, 他们可以到公正的法院主张自己的权利,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民主程序能 够使民众感觉政府制定的法律规则、政策是公平的,公正的司法体系则能恢复受 到侵犯的权利和利益;反之,民主的欠缺与法治的不完善,必然损害公平正义, 而造成社会不和谐。可以说,公平正义是民主法治的必然结果,没有民主法治, 就没有公平正义;没有这两者,也就没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 谐。

和谐社会是以人权为基础的社会、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即保障人权。

尊重 和保障人权,在法律上体现为对人权的承认、尊重与保护,国家和社会应当充分 保障和实现个人的福社,促进个人人格的发展,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和自由。人 本身理应成为法治的逻辑起点和归宿。事实上,法治也是一种源于人类对自身的 存在、价值和命运的制度安排,“以人为本”是深藏在它背后并决定其发展方向和 命运的最高精神力量和终极价值追求。法治的目的,是让人成为具有完整人格和 富有人性的人,并应当体现着对现实的人当前命运与未来前途的热情关注。经济 增长、技术进步、收人分配以及社会现代化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最 终仍只属于工具性范畴,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目的。因此,和谐社会形成的 基础恰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和谐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协调好个人、社会与国家 的关系,形成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既相互制衡,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和谐关 系。和谐社会应是一个由法律建立和维护起来的有秩序的社会。

社会稳定、秩 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所谓秩序是指一 种有规律、可预见、和谐稳定的状态,博登海默认为秩序“意指在自然进程和社 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秩序的存在是人类一 切活动的必要前提,是构成人类理想的要素,是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目标。

社会有序就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章可循。在秩序的 形成过程中,尽管有多种力量可能发生作用,但其形成必须依托于一定的规则。

不同类型的规则在秩序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现代社会,起主导 作用的应是法律规则,法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也是社会利益的分配器。“秩序 的维持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存在着一个合理的健全的法律制度为条件的,而正义则 需要秩序的帮助才能发挥它的一些基本作用”。和谐社会形成的基本标志和必要 条件是安定有序。和谐社会必定是运行有序的社会,而秩序一旦形成,社会自身 就具有了一定的自我维持、自我协调、自我发展的能力,就能减少、消除各种社 会冲突和矛盾,形成符合人们期待的和谐。

和谐社会应该是体现法治的正义价值的社会,法所维护的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前提条件。

正义的具体形态 体现为平等、公正等,恩格斯指出,“平等是正义的表现,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或 社会制度的原则”。现代社会的和谐是机会均等、主体平等,政治法律上平等和 经济利益分配平等相统一的和谐。“一个社会体系的正义,本质上依赖于如何分 配基本的权利义务,依赖于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机会。

人类社会既有利益一致的一面,又处处充满矛盾。防止利益冲突、实现社会和谐 的前提就是使各种政治、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得到合理而平 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如果 有严重的社会不公、明显的两极分化,势必导致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 之间利益矛盾的剧烈冲突,直至暴力冲突。一旦社会的尖锐利益冲 突演化成剧 烈的政治冲突,社会和谐就随之失去了制度的保障。所以,没有社会的公平正义, 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是实现正义的手段。法与正义不可分,法的基本价 值之一是正义,法律有良恶之分,法治国家的法律不仅是“法律之治”,而且更是 “良法之治”。而公平正义则是“良法”的灵魂,是现代法律合法性的基础。社会生 活中正义仅仅靠个人的美德是不足以维持的,必须依靠法治来促进。法治在促进 和维护社会正义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指导分配的正义原则化、法律化、制度化, 并具体化为权 利和义务,实现对资源、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进行权威性的、 公正的分配;法不仅可以为和平地解决冲突提供规则和程序,而且可以为公正地 解决冲突提供规则和程序,最终使社会成为资源分配公平、群体利益均衡、人际 关系协调的和谐社会。

法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又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法治社会,法的基本价值—程序、 正义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是在社会主义法治的基 础和平台上构建的秩序井然、公平公正,人民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人能够安 居乐业、和睦相处的和谐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只有加强法治, 才能保障社会有秩序运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 治的重要作用,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谐发展。没有健全的社会主 义法治,就不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人民享有殷实安康的生活,现代化的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建成。另一方面,虽然法治社会追求的秩序井然、公平正义、 权利保障目标与和谐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协调一致,人 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稳定,社会发展全面持续的目标本质一 致,都追求在规则和秩序范围内的社会和谐与进步,然而和谐社会的内涵更为丰 富,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广泛的领域,法治社会则是从制度 层面集中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领域中的内容,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建设 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文章 来源:中华 励誌网 论文 范文 www.zhlzw.com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