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营销方案 > 什么是论文 [高校图书馆创新实践服务制度思考论文(共7篇)]

什么是论文 [高校图书馆创新实践服务制度思考论文(共7篇)]

来源:营销方案 时间:2019-11-18 08:24:24 点击:

高校图书馆创新实践服务制度思考论文(共7篇)

高校图书馆创新实践服务制度思考论文(共7篇) 第1篇: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现状与建议 微信是一种新型的通信工具,将其应用到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可 以改变以往被动的状态,主动为读者服务。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建立了微 信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实现了服务质量的提升。但是从信息推送 来看,现阶段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这需要高校图书馆将微信精准、实时、互动等 优势发挥出来,增强学生的体验,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一、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的现状 在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微信已经越来越普及,将其运用到高校图 书馆中,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可以及时推送各项图书信息。当前,基本上所有 大学生都注册了微信号,可以时时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这样图书馆能够自动 将图书信息推送给学生。图书馆增加了新的图书以后,学生都可以得到提示,便 于学生及时获得最新图书资料,从而及时阅读。高校图书馆要转变思想观念,不 断创新自身运作模式,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与学生加强互动与交流,确保将更好的 服务提供给学生。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平台,可以满足学生移动阅读的需求,实 现服务质量的提升,但是此过程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 在信息推送过程中,目标不够明确。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与学生,而 图书馆在建立微信服务平台的时候,只重视知识面的广度,没有掌握学生实际需 求情况,也不了解他们的爱好。从推送的信息来看,多而杂,无法将学生的兴趣 激发出来。二是高校圖书馆在应用微信公众平台以后,让传播途径更加多元化, 但是与此同时将无法掌握学生对图书的需求情况,这为微信平台的建设带来了不 利影响。分析其原因,由于图书馆不重视发挥微信的社交功能,在提供检索、借 阅、咨询等服务的时候,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活动。

二、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建议 (一)以人为本,满足学生需求。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微信服务工作时,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 服务。图书馆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将相应的信息推送给他们,从而提升服务 质量。教师与学生是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为让微信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并充满人性化,需要科学、合理划分馆藏资源,为教师、各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图 书,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同时要为用户提供可选择的功能,通过对目录、关键 词等的选择,确保用户可以快速查找到图书信息。

(二)建立微信平台。高校图书馆借助微信这一工具,可以增强对学 生的吸引力,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因为微信拥有庞大的使用人群,几乎所有 的教师与学生都在使用,所以高校图书馆要建立微信平台,注重自身品牌形象的 塑造。图书馆微信账号包括订阅号与服务号,其中前者每天应群发1条消息,将 最新资讯推送给用户,而后者每月群发4条消息,侧重点是服务交互,能够为用 户提供资源检索、自主查询等服务。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微信订阅号与服务号,从而让每个读者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三)实行互动服务模式。随着微信普及范围的扩大,已经成为了人 们最重要的通信工具之一。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微信服务工作的时候,必须做好下 面几方面工作:一是明确微信服务工作的目标,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提供给 用户。二是实行互动服务模式,要和用户进行实时互动,及时解决用户的疑问, 掌握其实际需求情况,让服务工作更加人性化。此外,要想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 不仅要使用微信公众号,还要利用QQ社区、微博、豆瓣网等工具,加强宣传和 推广工作,确保有更高的浏览量。不仅如此,高校图书馆还应了解学生日常关注 的话题、网站等,合理选用网络社区,让微信服务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开展。

(四)加强对馆员的培训工作。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微信服务工作水 平的提升,需要从整体上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增强其服务意识与工作责 任心,让他们形成先进的服务理念。这样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才 能全心全意为读者着想,认真做好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维护工作。图书馆工作 人员既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还应懂得信息化操作技术,让微信公众平台得到 有效应用,提升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将读者放在首位,在读者遇到问题以后, 需要耐心、细致进行解答,用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广大读者的好评。这样才能 确保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

三、结语 总之,从以往图书馆服务工作来看,服务上显得非常被动,也很少与 师生进行互动与交流。随着微信的普及与应用,为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创造了更 多渠道。对此,图书馆要将微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及 时将有价值的信息推送给他们,提升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图书馆职能作用得到体现,为高校的发展服务。

作者:顾明明 第2篇: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探析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有了 强劲的发展。一座座新馆拔地而起,作为各自所属高等院校的标志性建筑。新形 势下,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深化,为了更好地执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 理念,高校图书馆空间和馆舍空间的布局理念和服务模式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在一定程度上称得上空间再造。

一、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解析 (一)空间再造的内涵。空间再造是指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 而对图书馆内部空间进行重新布局、改造,以及重塑服务模式等一系列服务创新 的过程。科学意义上的图书馆出现以来,图书馆空间概念内涵和结构维度随着外 部环境和服务理念的改变而改变。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互 联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数字化、网络传 送和海量数据逐步丰富和融入图书馆空间,这一趋势要求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过 程中考虑时空距离的压缩及界限的模糊,馆藏空间的疆域也必然有所拓展,学习 共享空间就此应运而生。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也 纷纷依托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构建起“创客空间”。

(二)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意义。1.有利于丰富高校图书馆的内涵 建设。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诸如图书馆书架的排列结构、 推广新的流通借阅模式等服务创新,来方便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并让其在舒适 愉悦的环境下学习阅读,有效实现读者行为与图书馆环境的共生,丰富图书馆的 文化内涵建设。2.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高等院校 的馆藏文献也越来越多,这就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所需要文献信息的时间和人力 成本,很多有价值的或有潜在价值文献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很多低利用 率的图书文献却也占据了高校图书馆有限的馆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 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尽管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将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检索 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通识教育的一部分,纷纷开展了信息检索课程, 开展丰富多样的大学生新生入馆教育,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增强他们的信息辨别、搜索、获取等能力。然而,就笔者了解,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有待 时间的验证。当代大学生过分依赖现有的网络搜索引擎,信息素养水平还有待进 一步提高,尤其是信息意识的培养和养成还任重而道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如 今形势下,如何节省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必然要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

而高校图书馆空间的再造正是通过改变图书馆的内部布局,按照用户的学习目的 和信息需求来重新布置,从而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这也正是高校图书 馆空间再造的价值所在。

二、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紧迫性 (一)高校图书馆流通模式变革的需要。科学意义上的图书馆出现以 来,图书馆的服务和流通模式历经几次变革。最早的图书馆借阅模式是闭架借阅, 读者利用图书的编目目录卡片,一张张翻找目录卡片,通过卡片上的题名、著者、 出版社、出版年代、摘要、关键词、索书号等基本信息来判断目标图书文献是否 是自己所需要的,然后将确定下来的图书信息登记下来交给图书馆工作人员,通 过他们查找来借阅图书,若已经借出,则没有丝毫收获,有责任心的图书馆员会 推荐相关联的图书。这一时期,由于读者用户不能进入书库,空间的设计布局以 节约空间为主,所以书架之间的间距比较近,图书的排列密度也相对较大,书架 的填充率达到75%以上。后来,高校图书馆施行的开架借阅,书架排列、书架间 距、图书在书架上的排列密度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但是在这种服务模式的情况 下,读者用户不能带书包入馆,借出的图书也不能带进图书馆阅读和学习,严重 挫伤了读者用户利用图书馆的热情,也不便读者用户学习效率的提高,阻碍了广 大读者自由利用圖书馆、自由学习的权利。为此,图书馆皆实施了“大流通”的借 阅服务模式,保障了读者用户的自由权利,但是为了保障这一新型的流通服务模 式的正常运转,就必须对现有的馆藏空间进行重新布置和再造。

(二)纸质文献逐年增加的需要。自电子化、数字化的信息文献资源 出现以来,学术界就在讨论电子资源是否代替纸质文献资源。21世纪以来,这种 讨论就戛然而止。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中明确指出每年的纸质 图书的增长量要以学校的在校人数来衡量。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也明确指出高校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仍以纸质文献建设为重点,必须是数字资源采购经费的1.7 倍。然而,高校图书馆的馆舍面积是有限的。纸质文献的逐年增长与高校图书馆 馆舍面积有限性的矛盾几乎是所有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难题,因而有必要实施图书 馆馆藏空间再造以缓解这一矛盾。

(三)低利用率纸质文献增多的需要。自高等院校建校以来,图书馆也随之出现,在各高校长短不一的建校历史中,图书馆一直购买当年出版的各种 纸质文献资料,长期积累下来,形成了庞大的文献资源馆藏体系。在这样庞大的 资源体系中也出现诸多低利用率的纸质文献,这些文献资源的存在既影响了读者 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效率,也影响了新增纸质文献的有效利用。因而,有必要对高 校图书馆的空间进行再造,剔除那些低价值、低利用率的纸质文献,转移那些低 利用率、具有潜在价值的纸质文献,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具体原因和价 值所在。

三、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策略分析 (一)推广和实施图书馆“大流通”借阅模式。所谓图书馆大流通是指 全方位实现“藏、借、阅、检、参、研”等一体化服务为目标的新兴工作模式。这 一模式的实现以整个图书馆为一个大开间、大开架为布局前提的。首先,为了保 证读者能够携带借出的图书入馆阅读和学习,需要对现在馆图书进行改造,将原 有贴入图书的永久性磁条挖出,换之加入可冲销的磁条或者加入RFID电子标签。

各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馆的经费条件选择适宜的改造方式。若经费允许的话, 最好加入RFID电子标签,以便馆藏的清点和后续的剔旧工作。其次,设立统一 和唯一的门禁系统,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基础上,保证图书馆日常出入口的唯一性, 以保障“大流通”模式的正常运转。再次,增加读者阅读和学习的空间,建立读者 学习讨论的独立空间,有条件的话还要考虑信息共享空间和共创空间,以激励大 学生的创新创业。

(二)重构图书馆图书的排列方式。传统的图书排架方式是按图书分 类法的字母顺序来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大流通”的工作模式。“大 流通”模式下,各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本校教学科研的重点和特色按图书分类法顺 序和功用相结合的方式来重构图书馆的馆藏空间。例如,可以构建英语馆以满足 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
构建小语种馆以满足大学生第二外语学习的文献信息需 要;
构建考证考级馆以满足大学生各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级考试、行业从业资 格考试等的文献需要等。

(三)尊重读者的心理空间,重新布局图书馆的家具。心理学研究表 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安全距离,一旦越过这一心理距离就会引起个体的心 理警觉。从这个意义上说,图书馆空间的家具布局如果不尊重读者的心理空间, 书桌的长度不够、家具之间的距离太近都会引起读者的心理警觉,形成相互干扰, 影响读者的学习和阅读效率。研究表明,熟人之间的距离为60-120厘米,因而两 列书架之间的间距合适距离为120-150厘米,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书架之间的间距一般为90-100厘米,有的图书馆的间距可能更短,容易让读者有压迫之感,同 时书架的高度一般为220厘米,间距较短的话,书架之间的灯光会有暗淡之感, 影响读者的情绪和寻找图书的效率。

(四)制定合理的文献剔旧规则,保证合理的书架填充率。纸质文献 的老化是不可逆的过程。由于知识陈旧、知识过时等原因,过去高校图书馆购买 的纸质文献有相当一部分价值减少、利用率降低,图书馆就需要剔除这些低利用 率、低价值的纸质文献。然而,老旧图书中也存在善本图书、具有潜在价值的图 书。因而,需要制定详细的剔旧规则以规范高校图书馆的剔旧行为。在剔旧过程 中,首先要考虑纸质文献的出版年代,确定什么年代之前的纸质文献可以剔旧。

其次,查看这些某个年代以前出版文献的借阅率如何,确定低于某个借阅率的纸 质文献可以剔旧。再次,因为图书馆还有保存文献的功能,因而要引入外部力量, 比如我国的超星公司等,确定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纸质文献在区域图书馆联盟的 成员馆的收藏情况,确定如果低于某个收藏数量的话,则不剔旧。在制定了详细 的图书馆剔旧规则之后,高校图书馆应组织图书馆全体人员参与,集思广益,保 质保量地完成图书馆的剔旧任务。

(五)因地制宜建立密集书库或存储图书馆。剔旧之后的纸质文献如 何处理也是高校图书馆馆藏空间再造所要面临的难题之一。一般来说,有两种方 式:其一,高校图书馆自己建设密集书库,密集书库采用可移动的密集书架来存 储,以便相同的空间内可以存放更多的纸质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的排列方式 可以按图书分类法粗分类排列,若加入了RFID电子标签的话可以按开本的大小 来排列。其二,高校图书馆之间共建存储图书馆。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很多城市的规划都建成了或在建大学城,将同一城市的高等院校搬迁到一起,以 实现规模效应和教学资源的共享,这为存储图书馆的共建共享奠定了设施基础。

(六)依托自身优势构建“学习共享空间”和“创客空间”。学习共享空 间,就是通过馆舍空间的再造来实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大学图书馆建筑已不是 单体形态,更多地把将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功能逐步扩展,直至充满整个建筑领域, 造就空间的共同体,形成图书馆、教学空间、信息中心、学习中心一体化的“学 习资源中心”或“研读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就是通过结 构功能布局的重塑,舒适、优美学习阅读环境的营造,相关学习阅读资源的便捷 获取,以及实时的交流及反馈,来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关于创客空间,在2012年就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浪潮。图书馆界 也形成这样的共识:未来图书馆新空间主要体现在场所价值和服务价值。许多高校图书馆也不断在空间改造和空间功能上寻求突破,不断挖掘图书馆的“新空间”, 掀起了图书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空间革命”。高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可以让 学生接触新知识,体验新科技,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尽管创客空间已 经成为潮流,但高校图书馆也不能盲目跟风,笔者认为还应根据各学校专业特色、 科技能力等一系列自身优势,有选择地构建相关主题鲜明突出的创客空间。

作者:秦红 第3篇: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角色转变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对于图书馆资源建设、发展秩序、系 统管理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如何正确发挥图书馆馆员的角色,不断地 加速图书馆信息化进程,将从根本上决定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质量。因 此,必须要认识到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角色的重要性,他们不但决定了图 书馆质量、加速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而且还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秩序,从 而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与信息化时代进行有效接轨。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角色的重要性 (一)图书馆馆员决定了图书馆工作质量。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馆 员是图书馆文化的重要推动者。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 要的功能和意义是通过图书资源来不断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为其未来的发展和 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条件。图书馆馆员则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他们的 管理水平、操作素质、文化素质及工作效率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工作 质量,尤其是馆员承担的文化教育者角色,对于引导学生提高信息素养起着重要 作用。

(二)图书馆馆员加速了信息化建设进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大 数据成为了图书馆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图书馆馆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及管理 思想,通过整体统筹来促进信息化建设,则促进了图书馆工作模式的转变。在这 种情况下,图书馆馆员的整体信息素质则在根本上决定了图书馆信息水平,也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工作模式的转变。可以说,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质和综合水 平影响到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快慢。

(三)图书馆馆员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秩序。图书馆馆员在根本上决 定了图书馆的发展秩序,对于图书馆建设来说,它包括图书馆现有资源的更新、图书资源的整合、馆内秩序的构建等,而这些都是以馆员的管理为核心来实现的, 对于图书馆整体工作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以大 数据为核心的图书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秩序的重要内容,必须不断提 升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来促进图书馆发展秩序的完善。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角色转变的几点思考 (一)引导高校图书馆馆员树立网络意识。引导高校图书馆馆员树立 网络意识,有效地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利用现有的大数据资源来有效地 促进图书馆工作实践。首先,积极引导图书馆馆员重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特别 要注重图书馆信息系统完善,实现传统纸质图书向电子图书的转化,从而更好地 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进程。其次,还应该不断地来加速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提 升,及时地引导工作人员了解图书馆信息建设形势,并善于将最先进的信息设备 和管理手段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从而全面提升图书馆工作效果。

(二)不断完善并优化图书馆馆员的知识体系。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 要想推进各项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落实,就必须要不断完善并优化馆员的综合 素质,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工作效果。第一,积极对 馆员进行信息培训和讲座,并开设实操课程来进行专门化的培训和指导,从而来 提升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操作素质,这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工作效率有重要的 帮助作用。第二,图书馆馆员还应该多学习计算机、管理学、电子商务等多种学 科的内容,将最先进的思想和工作技能运用到图书管理工作中去,促进图书馆工 作效能的提升。第三,注重培养图书馆馆员的人文学科综合素质,例如文学、历 史、等学科,因为馆员担负着文化教育者角色,而人文学科知识和其蕴藏的人文 精神有实际的教化功能,因此人文内涵的提升将有效帮助馆员引导学生提高自身 的素養。

(三)有效提升图书馆馆员的协调沟通能力。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 书馆的工作周期缩短,这就意味着对于图书馆馆员的要求更高。比如图书馆借阅 处理、阅览室秩序管理、文化建设、媒体运营等,多方面的工作都对馆员的协调 沟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馆员时常要面对师生读者。因此,在平时应该 多进行自我学习及图书馆工作训练,提升沟通的技巧和交际能力。

三、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为了让高校图书馆紧随时代脚步,并更好地发挥出自身效能,那么就必须要实现高校图书馆馆员角色的转变。高校图书馆馆员是图书 馆文化的建设者,对于图书馆资源的更新和图书馆发展秩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引导高校图书馆馆员进行角色的转变,不断引导他们 树立网络意识、不断完善并优化图书馆馆员的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图书馆馆员的 协调沟通能力,从而不断地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

作者:杨玉合 第4篇:浅谈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证管理制度 图书借阅证好像读者手中的一把和图书馆沟通的钥匙,通过图书借阅 证可以开启图书馆知识殿堂的大门,在图书馆借阅和查找文献信息,得到相应服 务。图书借阅证是图书馆对于馆内读者的认证,它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搭建起了 一座沟通联系的桥梁。图书借阅证在规范读者管理和引导读者行为方面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工作,我们发现图书借阅证的管理也存在着相 应弊端。因此,需要加强对读者借阅证的科学管理,规范图书馆内的文献资料借 阅行为。

一、图书借阅证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办理手续繁琐,时间过长。如今很多高校图书馆只能凭借图书 借阅证进入馆内。而图书借阅证的办理制度则相对繁琐,在职或者新调入学校的 教职工,应该由所在单位开证明或者持本人工作证进行办理;
新生入学,应该由 教务处提供名单进行集体办理;
学校额外聘任的客座教授等人员,应该凭借主管 部门的签字介绍才能给予办理。一般来说,办证时间都在两周左右。在图书借阅 证尚未办下来之前,读者是没有权利进入图书馆的。这样烦琐的办证手续在某种 程度上影响了读者想进入馆内探索知识海洋的美好愿望。

(二)图书借阅证容易丢失,而补办时间较长。读者在使用图书借阅 证的时候,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疏忽大意,经常会出现例如图书借阅证丢失 但是还没来得及挂失;
图书借阅证的证号被他人盗用等情况。捡到借阅证的人极 有可能盗用证件去图书馆借书,即使借阅证上有照片,但是一般情况下,进入图 书馆借阅图书的人数较多,工作人员很难验明是否人证合一。这样往往会给读者 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者经济损失,使得读者利益受到损害。

二、加强图书馆借阅证管理的有效措施(一)统筹安排,提高读者信息采集的效率。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以 往办理借阅证的经验,形成一套有效的读者信息采集流程,在新学年开始,馆内 应该指定专门负责人与各个系以及教务处联系好,由各系尽快统计新生各班人数 和名单,由图书馆进行信息录入以及核对和微调之后,尽快制作借阅证卡片,根 据班级进行分批发放。快速的读者信息采集流程能够使图书馆尽快采集好读者信 息,最终达到尽快为新生发放借阅证,使得新生能够及时使用图书馆资源的目的。

(二)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信息录入的准确率。应该指定 专人进行新生信息录入,在录入时为了避免将学生照片和个人信息的对应关系弄 错和弄混,可先确定输入信息的顺序以及照片的先后顺序。然后都按照同一个顺 序同时进行录入,在办理过程中应该进行及时检查,同时出现相应生僻字时,应 该将各班级名单以及教务处总名单进行及时核查即可合理解决。

(三)制定合理的借阅证补办措施。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并不清楚具 体的图书馆借阅证补办流程。针对此种情况,在新生入学时就应该及时向学生说 明清楚,使新生明白借阅证办理流程。另外一方面,在图书馆办理的相关场所之 外,也应该清晰地标明办理流程。此外,在学生申请图书借阅证办理时,也应该 让学生填写相关的申请表格,听取学生的补办理由,很多学生只是因为一时找不 到图书证,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是一种浪费,也影响了学生在 图书馆的正常借阅行为。针对此种情况,应该允许学生对于丢失的借阅证进行挂 失,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借阅证可以解除挂失,规定时间之后如果确实找不到 图书证再来馆内进行补办。

三、引导新生积极使用借阅证 (一)重视迎新工作,做好新生入馆教育,鼓励新生走进图书馆。为 了让高校新生更好地走进图书馆,新生到校之后,图书馆应该主动和各个學院联 系,分期分批对学生进行新生入馆教育,从理论上学会使用图书馆。为了使得学 生利用图书馆现有的现代化设备快速、准确地查找所需要的书刊资料,在理论学 习的基础上,图书馆应该利用电子阅览室对新生进行上机操作培训,教育学生使 用计算机进行文献和书目查找的技巧。

(二)根据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实际学习需要,为新生开设导读课程。

目前大部分高校内专业设置多样化,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实际学习需要不相同,因 此在入馆教育课上,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加强对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关 于如何借阅专业图书资料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工作,把专业资料的引导工作提前放在入馆教育课上,入馆教育课会更有针对性。另外,在对于图书馆的专业资料管 理方面也可以设置相应标示,引导相关学生进行借阅。

四、结语 图书馆的阅读环境、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的不 断提高,使得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依赖图书馆。借阅证则是沟通读 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一道有效桥梁,既包含着读者借阅馆藏文献的权益,又包括着 图书馆应尽的职责。因此,图书馆应该对借阅证进行高效的管理,才能更大程度 上保障读者的权益,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作者:赵云艳 第5篇: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读者服务 毫无疑问,读者服务工作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一切工作 的“最前方”。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推行,图书馆传统的文献信息提供、获取方式 都发生了巨变,读者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任一终端来获取信息资源,这样的获取方 式不仅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信息资源的整个检索、选择及获取过程也更为 便捷。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为知识层次较高的大学生,他们基本上都能正确认识并 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他们所需求的相关专业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满足。

一、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 其一,服务时间与空间的延伸。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已经超 越了图书馆建筑物的界限,读者仅需一台联网的电脑或手机即可随时随地对图书 馆的信息资源进行检索、浏览与应用,不受图书馆物理位置、开馆时间的限制。

其二,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化。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 式不再局限于人对人的咨询、借阅、教育,“人机交流”的远程服务方式(如数字 图书馆、图书馆远程教育、数字化在线期刊等)应运而生,读者并不需要进入图 书馆即可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通过计算机网络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各项服务。

其三,馆藏资源共享化。为读者提供印刷型的馆藏文献是高校图书馆 的传统服务模式。因部分书籍资料是贵重的文史资料,所以基本都实施“不外借” 制度,这就使得那些需要相关资料的读者难以获取。然而在信息化环境下,图书 馆的所有馆藏文献都将成为电子资料,读者通过网络即可以获取自身所需求的文献信息,并且能够获取的文献信息并不局限于所处高校的图书馆,能够实现全省、 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资源共享。

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具体创新策略 (一)建设高效性、灵活性的和谐管理模式。不可否认,要想让创新 读者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作团队。然而, 只有适当的管理模式及高效率的领导组织才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 打造一支高素质团队。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组织缺乏专业 性,所以管理模式难以规范化,并且在人事调动上不够活跃,工作人员难有升职 空间,因此很多人员就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因此,高校图书馆理应向各机构争取 内部员工的升职机会,以此来让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权利都得到有效维护,提高他 们的工作热情。与此同时,图书馆管理者还应该在工作上给予员工充分的认可与 信任,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管理目标化整为零,把具体的任务分配 到每一位人员手中,让他们自己执行自己的任务、自己管理自己。只有这样,才 能让每位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执行能力的同 时也实现对他们领导管理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构建高效性、灵活性的和谐管理 模式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持续开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