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由于我国民办高校大多数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 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导致教学过程中重技术轻素养,重实践 轻理论,在这种背景下促使思政课被弱化甚至变成可有可无 的学科。最后,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机制和体制等客 观因素,某种程度上学生的就业率决定着学校的未来的发展 趋势,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倾向于专业课程以及实践类课 程,而思政课基本上被排在非重点时间段,也容易导致学生 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足,认为可有可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育逐利色彩严重,直接弱化民办高校思政课的 教育功能 随着市场经济转型以及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各 种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意识发 生深刻变迁,总的来说主流是好的,在竞争意识、法律意识 等方面得到积极提升,同时不可避免会沾染上西方腐朽思想,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好逸恶劳等错误思想在一部分大学生 中广泛存在,一切以“实用”为标准,有用就学。除此以外不做无用功。思政课作为理论性极强的课程自然不能引起大 学生的重视,“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现象很普遍, 即使来上课也认为是给老师“面子”。课堂上,教师在上面 你讲你的,在下面我玩我的,上网、聊天、玩游戏、睡觉等 现象很普遍。在一部分学生中甚至还存在着“我花高额学费 来上学,学什么应该由我自己来决定”的思想。在这种功利 主义色彩严重背景下,思政课的教育功能完全被弱化,无法 体现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师资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较高的教学、科研水 平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指出“所谓大学者,非谓大 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见,一所大学的师资力量是 大学的根本。实际上,随着民办高校不断深入发展,其师资 力量趋向于合理化,大部分思政课教师毕业于正规院校,进 行过比较系统而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是具有一定 的理论和科研能力的。但是,由于民办高校师资采取聘任制, 待遇普遍偏低,易使教师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作为思政课 教师受重视程度本来就不够,被视为可有可无,易导致职业 彷徨。另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 特殊性,决定了思政课必须与时俱进。但是因为政府相关主 管部门对民办高校重视不够,加之办学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 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公派培训学习的机会和名额较少, 视阈狭窄,获得提升的机会很少,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除此以外,很多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结构 不合理,缺少稳定的教师队伍,很多是外聘教师,有的高校 甚至以辅导员代替专职思政课教师,尚未形成老中青传帮带 合理布局,也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教学模式单一、手段陈旧,考核方式缺乏客观性 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模式非常单一,手段也很陈旧,基本 上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是全部教学手段。课堂教 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为辅,很多学生完全是被动听课, 缺乏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加之思政课内容理论性较强, 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生活在网络等新媒体高 度发达时代的这群思想活跃、崇尚个性发展的90后大学生来 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外,传统思政课的考核方式也很 单一,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试题大部分以死记硬 背为主,只要认真复习就可以考出高分,根本无法考核出学 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缺乏客 观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然导致思政课针对性 和实效性匮乏。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很多 与初中、高中的政治课重复;
思政课本身四门课程由于缺乏 统筹,在内容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重复,如《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关于“爱国主义”的内容与《毛泽 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关于“文化建 设”的部分内容就有重叠现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纲要》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也出现重复现象,促使学生失去学习的 动力,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实现。针对这样的教学 现状,民办高校思政课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找适合民办高校 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以解当前困境。
二、民办高校思政课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现性的路径与 对策 (一)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 根据“05方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 教材编写工作已经被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 程,相关部门已经组织全国教学科研力量集中编写,教材内 容高度凝练,理论性较强,甚至有些晦涩难懂。对于民办高 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深厚的理论功底,在知识的理解 上有所欠缺,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民办高校思 政课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当 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新编排课程内容,构建教学体系,对 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 教授,避免内容重复,促使理论和实际有机融合。既对学生 进行理论讲解,提升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又 提高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思政课之所以缺乏吸引力,关键就在于教学方法手 段的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提高思政课教学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案例式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参与 式教学等授课模式,改变以往教学单向度模式,进行“互动” 式、“讨论”式甚至是“辩论”式教学模式来发挥学生的教 学主体作用,从“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既增强了教学 的生动性,又实现了教学课堂翻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不可否认,当今时代新媒体电子网络迅猛发展,QQ、邮箱、 微信、微博等新的交流沟通方式日新月异,作为思政课教师 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善于运用学 生喜欢、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如音频、视频、图像、 MOOCS、课题翻转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进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毫无疑问,当今的90后大 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更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提 升,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且及时迅捷,对社会上 的热点、焦点问题高度关注,基于对社会实际的观察提出的 问题也比较尖锐,有的大学生知道的甚至比教师还多,只是 缺乏对知识的深厚理解和掌握。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如果 不能采取更加新颖、科学、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对疑 难问题不能做出正确回答,势必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 象,从而降低思政课教学的公信力,对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也提出了更多新要求。除此以外,一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把思政课教学当作一件精美的艺术 品来打造,优美贴切的教学语言、丰富的姿态语言、详实的 案例都会为教学增色不少。(三)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实现知识教育向信 仰教育转化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把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思政课教学过程,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 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全面发展的必 由之路。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和针对性,对于不断 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 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定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奋斗,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 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民办高校思政课必须不断 提升培养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利用当地的 红色资源培养大学生的信仰,通过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和孵化 器,提升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 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在 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政治敏锐感,真正实现知识教 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化。
(四)强化党委领导,合力保障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 实现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