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营销方案 > 迷失的德育阵地:德育阵地

迷失的德育阵地:德育阵地

来源:营销方案 时间:2019-10-09 07:48:01 点击:

迷失的德育阵地

迷失的德育阵地 【摘要】现行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 是摆在第一位的。德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庭和社会共 同担负的责任。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如“殴打老师事件”、 “泼硫酸事件”等,令人触目惊心。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 孩子是怎么了?一个个知识文化水平是提高了,但道德品质 低下了。我想问题出在以下三方面:
一 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的人格在此大致形成。家 庭教育是孩子将来品德形成的关键。

1独生子女 条件优越 这个时代的青少年的父母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人,他们经 历了苦难的岁月,又适逢计划生育,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再 加上改革开放后,经济水平明显提高,所以他们不想让自己 贫乏的童年生活再次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难免对孩子是 百依百顺。殊不见累得直不起腰迈不开步的父母和高高在座 的儿女,殊不见低头哈腰、忍声吞气的爹娘和横眉冷对、吆 三喝四的子女,殊不见节衣缩食、苛刻自己的爸妈和开个生 日paty就得千儿八百的孩子。

王霏,聪明乖巧,会钢琴芭蕾。由于父母出手阔绰,她 学会了用钱结交朋友,成为校园“大姐大”。为扩张势力, 她两次强逼同学张兰为8个校外“大哥”提供性服务。当遭到拒绝时,花季少女对昔日“好姐妹”是拳打脚踢。

父母无原则的宠爱毁了一个曾今天真烂漫的孩子。

2教育方式 有欠妥当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有些家长是过分的溺爱,有些则 是粗暴教育,还有的是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这三种方式都 是不可取的。

四川广元17岁的覃覃的父亲是个粗暴的人。有一点小问 题就不问青红皂白,暴打儿子。从小在覃覃的心中埋下了暴 力的种子。一次因12岁的好友轲轲不陪他玩,他打了轲轲导 致双方家长的矛盾,为了报仇,他竟拿着水果刀砍杀轲轲。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得 鹅卵石臻于完美。”像这种传统的“棍棒教育”是对孩子的 成长极其不利的,会让他们产生逆反的心理,形成扭曲的人 格。而对孩子不管不问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可取的。我们知道, 想让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就得不断的修剪枝叶,让它积蓄能 量向上冲。种树都如此,何况是育人呢?我们只有不断的剔 除孩子身上的各种毛病,才能让他成才。

3父母自身 道德迷失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有其父必有其子。一项针对 10~18岁学生而进行的学术研究显示,对他们产生主要影响 的大部分来自父母的态度和行为,他们的榜样作用,远超过 歌星影星。所以说,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有 楷模的作用。但有些父母自身道德素质并不高,他们的所作所为,起到反面的影响。

一次在超市,我遇见我的学生和她的妈妈在叫骂,原因 是别人不小心碰了一下,没有及时道歉。母亲骂的很凶,女 儿说的也很难听。当时有人评价她们是“无敌双雄”。我很 不好意思,赶快走开,真不敢设想我的学生将来会是“何等 人物”。

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1正确引导 孩子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多少个点,就会有多少个 点。有些家长对社会的阴暗面有不满,但不能在孩子面前表 露。因为他们只会放大问题,而不会像大人一样综合考虑, 给出恰当的评价。许多美国家长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身体 力行,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严于律己 形象,如按时交纳税 金,遵守社会公德等。

2宽严有度 讲究方法 孩子需要温暖,否则内心将是冰冷的。但这种爱不能泛 滥,要有度,原则性的问题不容动摇。

当然,还要讲究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的意 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父母耳提 面命式的灌输,居高临下的说教,使教育的功利色彩暴露无 疑,还没等你展开说教,孩子已产生抵抗的情绪。怎样做到 “润物细无声”,受制于对象和情境。这有待于家长们的细 心摸索。3养成教育 从小抓起 英国诗人德莱敦说:“首先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 出了我们”。中国有句老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讲的就 是人的性格、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所以在第一次出现 问题时,就要严加制止。就如同从源头截流容易,要想在它 形成大的势差时堵住,那是很困难的。

二 学校教育的无力 学校作为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课堂,对孩子品德的形成起 举足轻重的作用。

1师德师风 不达标准 老师不仅起传授知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将在学生 面前立起一道“人格的墙”(陶行知语)。纵观历史,所有 令学生敬仰的老师,无不是“传道授业解惑”,如孔子、苏 格拉底……但现今的部分老师或因观念的守旧,或受不良世 风的影响,或由于应试的桎梏,或因过重的心理负担,或因 待遇不高而对职业的冷漠,而导致师德的严重“失范”。他 们无信念、无操守、唯利是图,直接或间接向家长索取财物, 使得教育界在社会声名狼藉。

2学校教育 存在空洞 我们的教育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道理教育,一是范 本教育。前者是一种强制性或半强制性的知识化说教,在于 通过逻辑思辨使学生接受知识。后者相反,是通过对示范者 的直观、模仿、默识、领会而达到心智的觉悟,因此,它又被称为“唤醒教育”。

杜威认为道德的知识是不可教的,因为它是一种”见识”。

所以,道德知识是不能靠理性的思考获得的,而依赖于直观 的体验。但学校德育往往采用苍白的道理说教,把学生看做 是等待填充的“美德之袋”(科尔伯语),就算是学生勉强 接受了,一旦受到不良影响,立马改辕易辙。

3受教机会 还有不公 《人民日报》报道:福州市某学校40个“好孩子”尽情 在公开课上表演,赢得听课老师一致好评,而该班另外29名 “差生”被老师留在班里做作业,原因是该校老师担心“差 生”坏事,为保全学校名誉而不得已为之。不知该校是否考 虑,这群孩子以后将如何自处? 教育机会分配中也存在不公平。一些学校迫于上级压力 或受诱于金钱,往往每年拿出相当多的名额去应付各种后门 关系。所以,“贵族学生”可以任意妄为,视校纪校规为儿 戏。这既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也造成“平民学生”心理的失 衡。

在此,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1顶住压力 抵制诱惑 做为社会中最洁净的地方—校园,我们应倍加珍惜与呵 护,让不公平不公正在此荡然无存。这首先得要求学校能顶 住各界的压力,抵制各种诱惑,还学生内心的平衡,帮助他 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正确认识 无私奉献 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特点,做到“教育者先受教 育”,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起引路人的高大形象,具备 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美国南加州大学教育系教授里欧·巴 士卡里雅就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就该肯于把自己当做桥 梁。他邀请学生跨上这桥,并在帮助他们走过之后,高高兴 兴地把它拆掉。” 我们也应向“英雄教师”殷雪梅学习, 学习她从教30多年无怨无悔的敬业精神,以生为子、更甚于 子却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在瞬间便可决定以身挡车的献身 精神。

3范本教育 激励前进 魏书生说过:“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 育,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克制。”在教室校园张贴再多的 班规校级,悬挂再多的口号标语,还不如用真正有效地东西 —典范来触及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质。如老师 可以主动向学生打招呼,像学生一样不在校内骑车,也可以 在同学间树立自己的榜样。这既贴近学生,又消除学生的畏 难情绪, 4情感体验 自我反省 传统德育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德育与生活的严重脱节, 我们应改变那种“书里来,书里去”的德育模式,让学生更 多的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思考问题、悟出道理,从而提升 自己的道德素养。美国某中学规定学生上下学背个假娃娃,要像对待真娃 娃一样照顾它。通过两个星期的实验,学生既明白了要尊重、 感激父母的道理,又认识到过早当爹妈的不理性,从而扼制 了该校学生还未成年就为人父母的现象的出现。

三 社会的不良影响 人是社会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影响青少年的因素 无处不在,而那些负面的影响,则是一剂剂毒药,一棵棵毒 草, 1陈规陋习 祸患无穷 中国有着古老的文化、优良的传统,但同时也有不少的 陈规陋习:对权力的盲目崇拜,对裙带关系的趋之若鹜…… 深受这些影响的孩子,会不自觉的否定自身的价值能力,陷 入权利的漩涡,成为一个丧失独立人格的人。

2黄色暴力 无孔不入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西方的种种涌入中国,既带动 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东西。

陈晓明,一个懂事的儿子、优秀的学生,因迷上了港台 的动作片、色情片,决定也去实践一下,在抢劫的同时强奸 一位女生,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社会应担负起以下责任:
1净化环境 正面导向 据调查,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一个布满罪恶的火炉, 对未成年人的影响非常大的占70﹪。因为青少年人生观尚未形成,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要 还孩子一个纯洁的环境,但这需要社会每个成员的支持。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德国人在河边散步,看见一个小 孩在河边钓鱼,旁边还有一个空凳子和一根鱼竿,就走过去 问:“为何有两根鱼竿?”(德国法律规定每个人钓鱼只准 使用一根鱼竿)小孩回答:“我同学上厕所去了。”说着那 个孩子回来了。德国人又问:“有执照吗?”(德国法律规 定只有持有钓鱼执照才能钓鱼)。那两个孩子自觉地从口袋 里拿出执照并让其检查。“带尺了吗?”(德国法律规定7 寸以下的鱼必须放回河里)那两个孩子每人又拿出尺子。而 这个德国人和那两个孩子并不认识。问及为何要这样做时, 德国人的回答令我们汗颜:“在德国,所有的孩子都是我的 孩子,我不能让我的孩子违反国家规定”。

2尊师重教 呵护校园 如果大家注意每年的高考录取情况会发现,并不是成绩 最好的学生就会报考师范院校,而一个地方环境最好的并不 一定是学校。为何会这样?因为现实中教师的地位并不高, 待遇并不好,学校教育还不是现今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当 然,我们得肯定近几十年国家做出的巨大努力。但做为天底 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做为祖国的未来—学生,难道不应 成为国家发展、腾飞的重中之重吗? 日本在二战后,经济极为不景气,但“再穷不能穷教育”, 日本政府毅然加大对学校的投入,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时隔半个多世纪,世界还能小觑日本吗? 希望尊师重教之风来得更真实、更快、更猛一些。

我想,如果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齐心协力,定能让 迷失了阵地的德育重获生机。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