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有高校普遍存在 共性的问题,面临同样的困难,又有其自身的实际问题,也 有深化改革的有利条件。改革的突破口恰恰在于为人所忽视 的实践教学。
笔者基于哈尔滨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多 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三全”育人的教育背景下, 提出超越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新的实践育人体系,尝 试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拓展和运 行研究,期望对于推动体育院校乃至其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能够有所裨益。
一、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构 成 按照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活动内容,其 实践教学形式可划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
按照 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活动外延,其实践教学 形式可划分为校内实践、本地实践和省外实践;
按照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活动性质,其实践教学形式可 划分为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按照体育院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活动载体,其实践教学形式又可划分为 现实实践教学和网络实践教学。
总体来看,经过多年实践积累固化并普遍采用的实践形 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互动性实践、以调 查研究为主的自助式实践、以参观考察为主的体验式实践、 以主题活动为主的参与式实践和以网络教育为主的虚拟性 实践。
1.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互动性实践 课堂教学实践区别于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其主要特点 是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平等性和参与性。教师根据学生思想 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模 拟授课、知识竞赛、影视观看、主题演讲、撰写论文等方式 方法,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变被动为主动、 变消极为积极,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效 性和针对性。其根本教学目标是强化综合素质,激发创新精 神,增强实践能力,增强上手能力,追求思想、知识和能力 的统一。而这恰恰是各类实践教学的根本诉求。
课堂教学实践之所以受到教师的重视和青睐,还有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它是一种最为便捷的实践模式,便于学生参与, 其实施不受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过程易于控制,标准 易于把握,质量易于评价,成效直观明显。尤其是对学生相对散漫的体育院校而言,教师如果能够掌控实践教学的全过 程,当然乐于把它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和组成部分,把它视为发挥教师思想才智、达到教育目标的 重要手段。
2.以调查研究为主的自助式实践 调查研究是一项学生可以普遍参与并且经济实用、易于 操作的实践活动形式,因而被多数体育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所普遍采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期,分别进入农村、 工厂、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围绕自己所学专业或自 己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研,也可以在校内调研,回到自己 的家乡开展社会调查。这种实践形式所受到的时间、空间等 条件限制最小,参与学生的覆盖面最广,因而广受欢迎。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和教 师给定的参考题目进行调研,据此可获得一定的课程分数或 免修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学生的 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学生 产生的疑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把握 和调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实践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 有机联系在一起。[1] 3.以参观考察为主的体验式实践 参观考察是一种直观性、体验性极强的实践活动形式, 也是目前各高校广为采用的一种实践方式,但受到资金、组 织、安全、学校重视程度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参与实践的覆盖面宽窄不一。条件好的学校主要依托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或拓展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大型国企民企、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等广泛地域。在参观考察地,学生身临 历史沧桑巨变、直观改革开放巨大成就、体验社情民情国情, 使思想认知在感性体验中获得理性升华,在历史现实的事实 存在中转化为自觉,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确实大有裨益。
依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参观考察性的实践具有明显的 目标性、方向性,绝不是简单地游山玩水、走马观花。一是 到红色资源地,开发以革命遗址为载体的红色资源,包括中 共党史重大事件旧址、战斗遗址、伟人故居、烈士陵园、重 要战役纪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深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缅怀领袖高风大义,体验先 人创业维艰,感悟伟大社会变革。二是到先进企业、农村、 社区等参观考察,使学生切实感受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 巨大变化,感知中国力量,胸怀中国梦想,切实增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是寻访老、 少、边、穷地区,了解风土人情和民生状况,接地气、转思 维,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明晰自身发展定位, 增强忧患意识,克服浮躁心理。[2] 4.以主题活动为主的参与式实践 此类实践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紧扣主旋律,易 于见成效,因而广受欢迎。但活动的组织需要学生工作部门、 团委、院系和思政课教师相配合,否则容易淡化主题,冲淡效果。因此各院校需要在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形成合力上 下功夫,尤其要注重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指导和引领作用。
5.以网络教育为主的虚拟性实践 积极开展网络实践教育,依托网络开展实践教学不仅可 以弥补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同时可以拓宽高校思政课实践 教学的途径和内容,既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也是相 对独立的思想教育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各高校比较成 熟的网络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建立专门网站。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精 品课程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网及其他红色网站的建立和完善,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实践教学资源,也为思想政治 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教学平台。因其便捷高效、资源丰富、 新颖乐见等特点,愈发受到各校师生的追捧。但同时在内容 监管和网站维护等方面也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各校还是根据 主客观条件的成熟度审慎选用。在建设和维护网站时,尤其 要注意三点:一是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资源。要把握规律性, 切实围绕大学生关心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选择社会热点, 关注社会难点,既要符合主旋律要求,放大好声音,增强正 能量,又要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防止千篇一面。二是 有时效性地选择教育资源。要体现时代性,富有现实动感和 青春气息,还要充分体现思政课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理 论。三是娱乐性地选择教育资源。要富于创造性,开放性地 选择大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图片、影视资料,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研讨热情。[3] 第二,利用网络媒介加强师生思想交流,开展网络实践 教学。一是设立专门论坛,进行网络沟通。当学生遇到思想 问题或者学习、生活、就业上的困难时,可以登录指定论坛 发表留言,教师进行解答。这种实践教育的方式可以使多人 同时受教,从而提高了教育效率。但对论坛发表言论要及时 加以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监管。二是通过E-mail、BBS、QQ 等信息化方式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构建网上思想交流、平等 对话、心理咨询等平台,以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 方面的实际问题。[4]学生直接向指定的教师提出问题,教 师将答案或参考意见直接返给特定的学生。三是通过MSN进 行即时性沟通和个别交流。这种网络实践交流的优势在于快 捷,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作出反 馈和解答。此外,各校师生还凭借“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 实践教学平台进行信息检索、资料查询、网络通信、网上调 查、制作个人主页、开设博客、微博等,这些形式已成为师 生日常生活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有效载 体。
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既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缺 乏广泛性、灵活性等弊端,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师 生可以在虚拟空间里尽情交流真知、吐露思想。既拓展了实 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又开拓了实践教学的全新路径。[5] 二、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和拓展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践相结合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校园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对学生有 着重要的环境熏陶和文化影响力,它潜移默地影响学生的思 想,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成才观、择业观等的影响均不容忽视。思想政 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 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有着无法割舍的密切联系。他 们在内容上互联互补、在形式上相近相似、在目标上高度一 致。在任何学校内部,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都是一个 有机统一体,双方的界限是相对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过渡、相互转化、共生共建、相辅相成。二者科学地有机结 合,既给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可供利用的资源环境,又为 促进校园文化功能的健全、机制的完善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6]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和依托,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 践教学的开展提供空前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例如,举办主题 演讲会、座谈会、主题晚会,组织校园大型活动图片展和红 歌会等等。这些活动既可以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开展, 也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依托学生社团开展马克 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活动、实施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 养工程、邀请高水平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等,助力校园文化 活动层次的提升。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活动月(周)、体育竞赛月(周)、田径运动会、冰上运动 会、趣味比赛、辩论会、演讲比赛、歌咏大会、献爱心活动、 卫生评比、植树节等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实践活动,使广 大学生都能置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建的 平台,真正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三全育人的目标。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志愿服务相结合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志愿精神的概念并大力推广 志愿服务以来,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在中国落地开花。在近些 年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哈尔滨大冬会 等重大赛会事件中,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突出。可以说,在当代中国,提倡志愿精神既是对中 华传统文化精髓“仁爱”思想的继承,也是以雷锋精神为代 表的奉献精神在新时期的弘扬,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内在要求和集中体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志愿服务 活动相结合,不仅会开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 途径,更能够大大增加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拓展实 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 实际、切近社会生活,有声有色,掷地有声。
多年来,各体育院校已经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方面 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不小 的成绩。以我校为例,在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 会期间,共有187名学生参加了大冬会志愿服务工作,10人 获得了突出贡献奖。哈尔滨体育学院也获得了最佳组织单位的荣誉称号。但举目全国体育院校,能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 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几乎 还处于空白状态,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仍 然是“两张皮”,彼此不能互通共融。
因此,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教师要引起充 分重视,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志愿服务发展历程,把握志愿精 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一致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把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 助、进步”的精神内化为思想和行为自觉。同时,思政课教 师完全可以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活动前的动员培训, 帮助做好活动后的学习总结,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 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的通路,弥补思政课教学的“短板”。[7]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运动竞赛相结合 5.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体育文化传承相结合 体育文化的本质是内含的体育人文精神,例如女排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北京奥运会“绿色 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等,这些都非常值得我 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和发掘弘扬。思政 课教师可以通过“关注优秀运动员的心路历程”、“探寻中 国体育成败之路”、“设计自我体育人生”等主题活动,大 力激发学生专业梦想,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开拓未来。
三、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和 保障1.深化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 践教学重要地位的认识,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 行的前提条件 这一点在对思政课教学本身重视程度就不高的体育院 校显得更为至关重要。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单纯依靠思政课教学部门和思政课教师本身的力量是难以 实现的,必须有学校领导和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8]唯此 方能获得实践教学运行的经济条件,建立各部门协调联动的 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序运行、长效运 行,走上常态化、制度化轨道。
2.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协调机构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运行的必要保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涉及学校多个部门,它 们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因此实施难度较大。为有效整合和 利用学校各种资源,确保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应建立 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的实践教学管理和协调机构,专门负责 组织管理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统一部署、 安排和协调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这样就能够 在计划制订、基地建设、资源利用、政策落实、经费保障、 考核奖惩等方面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形成党委宣传部、思 政部、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竞训处和财务处等职能机构 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良性互动 格局,从而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9] 3.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经费保障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运行的重要条件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生队伍,少则 几百上千,多则上万,要组织这么多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如果没有相当的经费投入,其效果可想而知。虽然教育部早 已明确要求各高校每年要按一定的生均数额标准划拨专项 经费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但现实中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状况 都是捉襟见肘,甚至债台高筑,压力沉重,这样实践教学资 金保障的问题就一直悬而未决。[10]相比之下,体育院校的 实践教学资金保障状况更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基本上就是 “零保障”。因此,贯彻国家政策要求,设立思想政治理论 课实践教学专项资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4.建立并实施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制度 是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制瓶颈直接而有效的手 段 即便是限于客观条件在经费保障等方面一时无法落实, 也不等于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无法推进,更不能成为学校管 理者和思政课教师观望等待、无所作为的借口。建立并实施 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兼任制度不失为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体制瓶颈的一种直接而有效的办法和手段。
因此,各校完全可以让具备条件的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 师或担任助教,或者让思政课教师兼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并且形成长效机制。利用辅导员身份的“天然”优势,打开思 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局面,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运行和完善,大力提高“三全育人” 的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吕 志,张居永.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 及其实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74-77. [2] 刘 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改革与实证 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34-36. [3] 刘湘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 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57-58. [4] 唐景成,毛廷贵.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整合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载体[J].沙洋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6-29. [5] 王凤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初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174-176. [6] 张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共 建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7):46-47. [7] 王涛清,霍宇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探索[J].邯郸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12(3):84-87. [8] 叶山土.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 新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5-120. [9] 赵东城,熊韵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机 制探究[J]. 滁州学院学报,2011(6):97-99.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