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营销方案 > 中职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矫正措施_中职学生个人发展措施

中职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矫正措施_中职学生个人发展措施

来源:营销方案 时间:2019-10-03 07:59:29 点击:

中职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矫正措施

中职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矫正措施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职学生不良品德现象的阐述, 以及对这些不良品德的成因分析,探究出一些较具体的矫治 学生不良习气的对策。这些对策,对逐步扭转学生的不良行 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遵纪守法、健康 成长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让全社 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关注存在不良行为 的问题学生,促使广大家长履行职责,认真行使教子义务, 树立为国教子,为国培养后代的思想。

【关键字】学生;
品德不良;
成因;
对策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几种具体表现 学生品德不良一般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 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学生受外界影响越来越大,品德不良的 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盲目时尚,不可一世。今天一些学生,思想复杂, 意识超前,家庭经济不是很优裕,仍然追求享乐,无心向学, 平时打扮根本不像学生,小小年纪就崇拜大款,羡慕有钱人。

在家稍有不合意,就咬牙切齿,盛气凌人,甚至对父母大打 出手,有时还以离家出走的行为来表示对父母的反抗。

2、迷恋网络,无法自拔。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学生 开辟了更宽广的视野。网络信息五花八门,颇有吸引力,一 旦学生迷恋进网络,就像陷进了深渊不可自拔。

3、娇生惯养,自我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多数家庭的生活水平较高,尤其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更好,这样由于 家庭教育不得当,使得一些独生子女在家更是“少爷”、“女 皇”。过于优越的生活条件,又给他们幼小心灵抹上了层层 阴霾,他们在家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附别人, 总把自己成功的期望寄托在外部条件上,缺乏创造力,更吃 不得苦。

二、学生不良品德的成因分析 1、外部消极因素的影响是造成青少年学生行为偏差的 客观原因。

(1)社会的影响。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良好的校园周边边境,有 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不良 的环境,阻碍着中学身心健康发展,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 诸多的负面影响。

(2)家庭的影响。家长为生计日晚操劳,无暇顾及孩 子的成长、生活、学习。由于不少家长文化也不高,平时对 孩子的教育不得法、不科学,孩子在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挚 爱时,就更容易形成不良的恶习。

(3)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学校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 要承担者,教师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人。学生能否健康成 长,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但多年来,由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 率,未能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让全体学生德智体全面发 展,导致部分学生厌学、逃学,至自暴自弃,放荡散漫,形成很多不良的行为。

2、内在不良心理因素的诱发是造成学生行为偏差的主 要原因。

(1)自负;
今天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以“我”为中 心的心态。从孩提时期开始,就得到父母的宠爱、夸赞、表 扬,他们总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而到了学校之后,他们因 出类拔萃又成为老师宠爱的对象。而一帆风顺的经历,又使 他们夸大了自己的长处、缩小了自己的短处,并在心理烙上 了深深的“惟我独尊”的烙印,从而产生强烈的自负心态。

(2)自卑;
自卑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过程中常出现 的一种心理现象。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可能有程度不一的 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会使学生感到压抑、不合群,会使学 生缺乏勇气,失去信心,严重时,会使学生违法犯罪,甚至 产生轻生的念头。

(3)逆反心理;
青春期是疾风暴雨的狂躁期,连青少 年自己也弄不清他们内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躁动的情绪、与 众不同的感受、需要宣泄的愤懑、让老一代看不惯的行为。

同时,他们仿佛什么都看不顺眼、都在与自己作对、都阻碍 着他们的发展。于是,他们一边发出狂躁的喧嚣以吸引社会 的注意,一边又借助许多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反叛行为来突出 自己。对此,人们皆认为是一种逆反心理所致。

(4)拜金主义;
“拜金心理”带来的社会价值观的标 准改变,极大地影响着身心正在发育而需要金钱与物质的一些少年儿童。拜金心态像毒菌一样,毫不容情地吞噬着这部 分少年的心灵。

三、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治对策 1、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 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创设一个温馨的、和谐的、休闲 的、完整的、充满文化氛围的家庭环境,而且对孩子的教育 科学、得法,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心灵慰藉,心态美好,健康 成长。

2、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青少年的心理正处于不 安定的状态中,这种不安定的状态并非全由心生,也受着环 境的深刻影响。而学校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有的学校偏重于智力教育,而忽视 非智力教育,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有的学校 只注重政治上的正面教育,不注重学生思想变化的轨迹,很 少进行思想上的疏导,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视为“救 火”或“救急”的工作,而不是当作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一 项重要内容来抓;
有的学校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 的培养,片面强调学生智育,忽视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工 作,用大量的硬指标限制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即使开设 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只是为了迎合上级的检查, 而不是从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去 塑造学生;
有的学校认为做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学生的心理 问题,只是“耍嘴皮,空对空”,不需要投入,无须建设等。凡此种种,都是青少年学生形成不良品质的因素。故此,开 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优良品 质将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3、创造一个良好的心育环境。教育是一个综合而系统 的工程,培养孩子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义务和责 任,三者的有机结合教育,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是 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唯一途径。学校只有加强与家庭、社 会之间的联系,实施共同管理,才能使全体学生健康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之人。任何学生的成长都离不 开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环境,这三个方面是不可代 替的,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 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如果有一方薄弱,我们的教育则 会产生内耗,会形成事倍功半的结果。家长,是学生的第一 任教师,为了净化、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必须与家庭形成合 力,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双方紧密 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多向的立体教育网络,大力拓宽渠道, 避免学校教育的单向性。

4、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长期以来,分数成为衡 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得无足轻重,许 多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常识只靠学生自己去探索认识,许 多潜在的生理、学习障碍靠自己去克服,多少年来,唯一得 到家长、学校、社会认可的教育效益是高分出人才,因而, 学生获得的是超负荷的期待、苛求、严厉和不宽容。据一项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 各种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明显上升,代中学生有不少同学 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例高于其他人群。有严重心理 障碍的,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 能力低;
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 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
人格障 碍表现为偏执人格和反社会人格两种。另外,还有相当一部 分学生存在应付挫折、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等方面的 困扰,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吸烟、 喝酒、赌博、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 人现象。多年来,很多学校总把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 题,以德育代替心理辅导,结果,解决学生心理障碍成为一 句空话。学校应开拓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对学生 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增 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全 人格。

5、建立各种不良品德的预防机制。良好的社会环境, 可以激发青少年积极向上,引领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培养 他们优良的品质,良好的心态,使他们健康成长,增长知识, 全面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铺设阳光之 道,让他们在温馨、和谐的太阳底下,努力向上,健康成长, 步步向前! 四、结语参考文献:[www. DyLW.net/zhidao/ 第壹論文網 提供 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 [1] 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1年第一版。[2] 顾建亚,《论道德教育 中存在的问题》,《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

[3] 刘飞伟,《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效应》,新华 出版社,2005。[4] 刘飞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华出版社,2005。

[5] 郑艳苹,《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浅析》, 《引进与咨询》,2004年第1期。[6] 江泽民,《关 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年3月1日。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