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销售 > 【中国宪法实施的私法化之路(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宪法司法化

【中国宪法实施的私法化之路(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宪法司法化

来源:销售 时间:2019-12-01 07:47:19 点击:

中国宪法实施的私法化之路(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宪法实施的私法化之路(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然而,宪法的私法化必须慎重、严格地对待。根据国外的经验,应按下面 的原则把宪法私法化适用减少到最小范围,以避免不利影响。

1.间接适用原则。

宪法在对公权适用的情况下,法院当然可以直接用宪法的条文裁决。

宪法对私 权适用时,法院尽量不直接适用宪法条文去处理纠纷,而适用法律或法律原则。

宪法常常只作为引入宪法诉讼的依据,具体适用有关法律条文处理纠纷。(注:
特别是在宪法私法化适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下文将具体谈到。)无论是美国还 是德国,宪法在私法化适用时都承认这一原则。美国在宪法私法化适用时坚持“国 家行为”理论,就是认为宪法只适用于公民与联邦或各州政府间的争议,不直接 适用于个人。德国等大陆国家虽然承认宪法对私法的影响,但宪法作为公法的最 高形式,对私法的影响可以说是例外——而非规则。(注:张千帆:《西方宪政 体系》(下册),第449页。)宪法作为最高的法律规则,它规定的大多是一些 原则。一个法治的国家,宪法的原则性规定都应该有具体的法律加以实施,特别 是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在解决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纠纷中,有法律条文规 定的,先适用法律条文,没有具体条文规定的,适用有关的法律原则。这种情况 下,一般能解决各种纠纷。(注:像齐玉玲案性质属于民事侵犯责任,适用教育 法第81条,侵犯受教育权的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是可以解决受案的法律根据。

据分析,当时法官没有发现教育法的规定,无论是基层法院还是最高法院都没有 提及教育法,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疏忽,才引起舍近求远引用宪法。既使没有教 育法的规定,法院完全可以适用《民法通则》第120条关名誉权条款和民法的侵 权责任原则加以解决。适用因为侵权责任原则可以解决民事侵权中的各种问题。) 如果确实没有法律条文和法律原则加以适用,又涉及公民宪法基本权利受侵害的 情况,才可审慎适用宪法。

一般情况下,公民的宪法权利的私法诉愿要经过诉 讼的转换。宪法私法化适用的多数情况是,不论宪法权利有法律或没有法律保护, 这种权利常常涉及一种或两种对抗的权利是宪法性权利,即在普通民事权利的背 后是宪法权利的冲突,如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与公民名誉权的冲突,公民的契约自 由与公民的婚姻权、休息权的冲突等。这种普通的民事权利需要条件才能转变上 升到宪法诉讼,这个条件就是法院的审理或政府的介入。通常情况是法院的判决 会成为提起宪法诉讼的转换因素。原告方以法院的判决没有保护宪法权利为由提 起宪法诉讼。

这种宪法诉讼实际上是对公民宪法基本权利保护的一种权衡,由 护宪机关权衡决定保护哪种权利,或是否要保护某种权利,最后以维持或推翻前 审法院的判决来保护重要的宪法权利。大量私权上的宪法权利冲突是通过这种间 接适用宪法的方式得以保护。

主张间接适用宪法的理论基础,是维护宪法最高规范的地位。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具体纠纷当然应由每个 具体法律加以调整,如果宪法规范直接适用于具体争端,就不能保证宪法规范的 根本性和终极性。

2.尊重具体法律原则。德国宪法的私法化适用十分强调宪法 性权利只限于对私法原则产生一定影响,而不是完全取代私法,私法规则只是在 相应的宪法规范基础加以解释,最终适用的还是私法规则。私权上的宪法权利纠 纷,无论从事实上还是从程序上讲都属于民事纠纷。(注:参见Peter Guint “德 国宪政理论上的言论自由和私法自治”。) 之所以遵守尊重具体法律原则,一是 怕宪法适用于私法关系时公权过多侵入私权领域而影响私法自治和个人自由权。

因此宪法的私法适用必须采取克制态度。二是由于宪法过于原则,不好具体准确 适用于案件,必须依靠具体法律条款,才能把纠纷准确具体地加以解决。

强调 尊重具体法律条文是为了防止宪法被滥用、误用。宪法的私法化适用实际上是对 宪法的“借用”。我说的“借用”是指本不该直接适用宪法对抗公民,因宪法权利缺 少有关法律保护而只得暂时“借用”宪法条文启动权利的救济途径,从而为救济基 本权利提供依据。具体处理纠纷还需依靠相关法律——民事的、行政的或刑事的 法律。(注:有些学者批评齐玉玲案是误用宪法或滥用宪法。它不应在有民法原 则和教育法可用的情况下适用宪法。假如齐玉玲不是因陈晓琪冒名上学使她失学, 而是因学校或教委的错误造成她没能上学,齐玉玲诉学校或教委侵犯教育权,这 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宪法私法化诉讼案。宪法在其中也只是起提起宪法诉讼的作 用,具体的判决还是要根据民法的有关规定做出。)如侵权纠纷诉讼的解 决还 是依靠民法的侵权理论认定侵权行为,并依民法的损害赔偿规定进行赔偿,不可 能只靠宪法解决具体纠纷。

国内外学者反对或担心宪法私法化的主要理由:一 是固守宪法传统理论,把宪法定格限制国家权力不得为非,从而保障公民权利的 法律。担心宪法私法化有悖传统的宪法理论,损害宪法精神。二是私法关系领域 是传统自由主义推崇的契约自由、私人自治领域,宪法私法化会导致公权力介入 私人领域,从而损害私法关系的基本精神。甚至有学者认为硬要将国家力量注入 私人生活,无异敲起“自由之丧钟”(注:参见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 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01、304—312页。沈岿博士在研究美国和德 国的宪法适用后也得出结论:尽管社会发展对宪法适用范围提出了新课题,但无 论德国的间接适用私法理论,还是美国的“国家行为”理论,虽然名义上把私人行 为纳入宪法规制领域,但似表明他们依然坚持古典宪政理念,即契约自由、私人 自治。只是谨慎地发展其宪法司法理论,以回应新的环境,他认为中国的宪法司 法化前景,若向他们展示,很可能不是自由的福音。参见张庆福主编《宪政论丛》 第3卷第521页。)。三是宪法私法化有损于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地位。如果允许宪 法像普通法一样由私人诉讼,法院也可适用宪法,就会把宪法降为普通法。

还有一些人从实践的角度反对宪法私法化:法官需要更明确、更详尽的规范来解决 争议,而不是花费大量精力来讨论基本权利的效力及限制问题,让谙熟民事法律 的法官适用宪法不妥;
如果基本权利要在私法中适用,就不必要地加重了立法者 的负担;
宪法适用于私法领域会导致法律的不确定性和法官适用法律的随意性。

实际上,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对宪法地位和精神的损害不是来自它可能适用于 私权关系,而是宪法没有在社会生活中真正适用,使得宪法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 具空文。宪法能通过私法化为公民基本权利受侵害提供一种最终最有效的救济手 段,宪法私法化是激活中国宪法的一条进路。由于中国目前的法律不完备,宪法 上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很多没有制定法律加以具体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公民的宪 法权利裸露,直接面对社会的侵害。所以,一方面宪法面对来自国家立法、行政 等公权力的侵犯,由于我们体制上的问题,一时无力去对抗,难以适用于实际。

另一方面,宪法又面对来自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的侵犯。难道我们仅仅为了维护 所谓的宪法精神而让宪法束之高阁?如果宪法权利救济司法化和私法化,使宪法 能找到发挥作用、维护其权威和尊严的机会和空间,我们为什么要退避呢? 宪 法的私法适用并不等于把公民作为违宪的主体,如果因此把宪法理解为约束规范 公民行为的法律,那就大谬不然。宪法适用于私法与公民个人可以成为违宪的主 体不是一回事。(注:保护私权中的宪法权利并不存在公民违宪的问题。中国宪 法有关条文也反映了这种区别。宪法序言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 武装力量……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有维护宪法尊严,保护宪法 实施的职责。但第5条第3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 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 予以追究。可见,这里把个人与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相区别,没有对民追究违宪 责任的内容。)宪法的私法适用只是由法院权衡决定是否保护某种公民的权利, 而不是裁决谁违宪,不存在公民成为违宪主体的问题。将宪法直接适用私法关系 不会改变宪法精神。

至于宪法适用私人领域会损害私法自治和契约自由、会敲 响自由的丧钟的说法,有点夸大其词。国外宪政发展的历史表明,宪法适用私法 领域,有利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强化宪法的适用性,增强宪法的权威。不但 没有对私权和个人自由造成什么损害,相反,更好地保障了个人权利和自由。如 果要说限制了私权和契约自由,也是限制那种严重损害他人、极不平等、极不合 理的自由。(注:如限制雇主无限制的劳动时间,不合理解雇工人的自由等。) 它的结果是保护大多数人的权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关于宪法 私法化产生的其他一些副作用,如宪法适用的确定性、明确性、解释宪法的水平 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以解决,如加强对宪法适用的规范限制,集中宪 法适用权,选任高素质的法官来适用宪法,等等。

关于宪法私法化在中国的必要性,李忠、章忱两位学者在“司法机关与宪法适用”一文中作了很好的论述。

(注:参见李忠、章忱“司法机关与宪法适用”,第525、522页。) 要推动宪法 的实 施,应改变宪法是公法的观念,摆脱宪法实施完全依赖于立法机关的做法, 让司法机关也加入到保障实施宪法的行例,中国宪法就多了一层司法机关的保护。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公民对权利保障要求的提高,在司法实践中也日益出现与宪 法权利有关、但仅靠适用普通法律难以解决的案件,为了促进中国人权保障机制 的完善,进一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使宪法私法化并在司法中加以适用是宪法 实施的有效途径。(注:参见李忠、章忱“司法机关与宪法适用”,第525、522 页。) 三、走宪法私法化之路 如何保障宪法实施?过去我们主要讲政治保障, 靠中国党领导人民自觉地遵守宪法和贯彻执行宪法。(注:参见彭真《论新时期 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171—172页。)宪 法实施的这种外部保障、特别是政治上的保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是,仅有 外部保障是远远不够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有其自身的实施机制。如果不靠 这种机制发挥作用,宪法照样可成为一纸具文。近现代宪法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 宪政制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宪法实施保障机制的建立。借鉴国际社会宪政 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当前的宪法实施机制,是中国走向法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所必需的。

西方国家宪政发展的历史证明,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是 一个不断演进、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宪法的实施保护也出现多样化、具体化趋势, 宪法适用于私法关系已是不争的事实。西方发达国家对公民基本权利保护是一个 从公法领域逐步扩展到私法领域的过程。根据中国国情,中国宪法基本权利的保 护完全可能走另外一条路,即先从私法领域的保护逐步发展到公法领域,(注:
我赞成李忠、章忱先生对此提出的见解。参见李忠、章忱“司法机关与宪法适用”, 第538页。)创造一种新的实施宪法的途径。因为中国先走违宪审查的路无疑存 在巨大的体制上、观念上的障碍。从三个博士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收容遣 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一事,充分说明现行的体制和观念对接受违宪审查制度还有 相当的障碍。(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接受公民上书违宪审查案后,根据 《立法法》也做完了内部应有的审查工作,最后以常委会领导批示的方式转国务 院,国务院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撤销了该条例,但这个过程说明政治家就是有意 回避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这有深层的政治原因。) 中国国情决定中国实施宪 法要走私法化之路,这是一种现实选择。通过宪法私法化开辟宪法的实施途径, 先把宪法适用起来,把宪法的作用发挥起来,把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价值体现出 来,把人们对宪法只是政治纲领而不是法律的认识和观念转变过来。然后再推动 宪法针对公权力的违宪审查制度可能就会容易一些。这或许就是中国不同于西方 宪政发展的途径。

从西方宪法实施的制度分析发现,宪法适用实施不仅有保证“政治宪法”的途径——违宪审查,还有保证“社会宪法”实施的私法化途径——宪 法私权诉讼。在中国当前难以建立宪法专门机构和进行违宪审查的困境下,把“政 治宪法”与“社会宪法”分而施之,先启动公民宪法权利诉讼机制,实行宪法的司 法化。把两者分开有利于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宪法在中国的适用,以避免一方受 阻,全盘皆不能进的境地。所以,在理论上要把违宪审查与宪法诉讼分开,在实 践上把这两者分由不同的机构行使,有利于解决宪法实施的理论困境和实践问题。

过去中国宪法学界一直把宪法监督理解为广义上的违宪审查,即包括像美国式的 司法审查、德国式的宪法诉讼和法国式的合宪性审查等内容的一种宪法实施制度。

所以我们在讨论建立中国的宪法实施制度时,总是难以摆脱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 会监督宪法,与建立专门法院或由普通法院施行宪法的矛盾。当涉及宪法的司法 案例出现以后,立即碰到全国人大的宪法监督权与法院施行宪法诉讼的矛盾。在 中国最高立法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制度下,怎么现行宪法的司法化和宪法的私法 化?全国人大的宪法监督权和解释权是什么含义?法院有没有权司行宪法和解 释宪法?以上的研究就是试图解决这个理论难题。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