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流程 课程内容划分为理论课和讨论课。理论课采用大班教室 授课形式;
讨论课则抽选小班(课余)教学形式。教学安排 总课时30学时,考试2学时;
另外安排课余讨论课6-8 学时,间隔2-3周,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课程 总评成绩100分,期末理论考试开卷,成绩占80%;
讨 论课(平时)成绩占20%。(一)理论课大班上课根据认 知结构,大班上课中的理论授课要有层次性及针对性,为此, 主讲教师需要提炼与重整教学内容。首先以大地构造演化阶 段为线索,以大地构造单元板块为对象,从时空两方面系统、 量化地阐述大地构造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把构造变形、变位 的机制分析与大地构造学历史分析紧密结合,把构造运动的 稳定时期与活跃时期的演化阶段结合起来,并且大力加强中 ―新生代大地构造演化过程的探讨;
其次是客观介绍近30 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板块构造和中国大地构造理论研究所 做的贡献,系统讲授具有特色的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和手段, 探讨一些重要的大地构造学理论问题,如碰撞带和各类板内 变形的特征与形成机制、中国东部大陆地壳与岩石圈厚度变 化的机制、地温梯度的变化与地幔羽假说存在的问题以及大 地构造作用对中国含油气盆地分布规律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等;
最后介绍全球板块构造动力学机制的一些重要假说。总 体上,对大地构造学涉及的知识模块的讲授不应面面俱到,而是强调知识的背景,讲重点、讲难点、讲热点,突出大地 构造理论形成的思路与分析方法,将基础理论学习和深入学 习的兴趣点留给学生课后完成,促使其主动、自主学习。更 重要的是,主讲教师要紧扣基础理论提出问题、揭示问题,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针对学生的质疑,抓住核心剖 析、点拨,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批判性思考的方向不断推进。
(二)讨论课小班研讨通过大班上课,主讲教师精心挑选能 引发深层次理论研讨的主题,布置小班研讨的题目,每次以 1-2个为宜。这些研讨的主题包括板块边界识别、地球发 电机的近代模型、磁场倒转的原因、地幔对流模式、地幔柱 的地球物理证据、哥伦比亚河玄武岩的起源、黄石公园“热 点”的演化、中大西洋洋脊扩张速率的变化、爱尔兰北部的 欧亚―北美板块边界、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的变化―――来 自夏威夷―皇帝海岭的证据以及反对变化的依据、Gala pagos-Easter或JuanFernande z微板块的三联点图案、扩张中心的俯冲和三联点的演化、 Scotia弧俯冲带的回卷、汇聚边界地幔的“回卷”― ――支持和反对某一机制的证据的评价、板块运动的力平衡 模式、关于超级大陆旋回有效性的最新观点等。一次小班研 讨2个课时,共研讨3次。如针对板块边界识别的小班研讨,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特长分组。每一组研究一种相关的数据 图,并争取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组内成员通过分析数据, 以组为单位提出分类方案。该阶段要加强组内合作,互相讨论。其次,重新分组。将具有不同特长的组员分为一组,简 要了解其他组员在第一阶段的分析结果,综合所有组员的研 究数据。该阶段要成立的小组是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数据都至 少有一名上阶段的专家参与,将注意力集中在所研究的板块 边界上。再次,各组代表在课堂上讲解、讨论自己的发现。
最后是集体奖励并形成评价意见。
三、效果分析 选取地质工程专业2013-2014学年秋本科生 为研究对象,大班上课学生数180人,共6个班级。任意 抽选其中的1个班为实验组,实施小班研讨计划;
其他5个 班为普通组。实验组31人,普通组149人。两组学生均 由同一教师授课,采用题库随机抽题;
实验组和普通组考核 方法、内容及监考教师相同。采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 成绩比较分析采用x2检验。两组考核成绩比较,有统计学 意义(P<0.05,表1)。(一)两组学生总体成绩比 较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即课堂成绩占20%,理 论考试成绩占80%。统计结果显示,小班研讨合作学习可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表2)。(二)实验组学生问卷调 查结果对实验组的31名学生按设定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其 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指标结果显示,合作性的小班研讨学习对 学生的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都有所 帮助(表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