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青少年教育,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国青少年教育大致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 教育三大范畴,它们分别在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发挥着不 同的作用。相对于以关注成长、传授知识为主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言,社会教育更多地承担着培养青少年承担社会 角色能力、培养正确的自我观念、传递社会文化等责任,它 是青少年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思考人生的第一平台,这些 甚至被许多专家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博 物馆是社会教育角色的担当者之一,作为社会教育机构,承 担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 素质的重任。当前,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 遍重视,在其教育服务的对象中,青少年群体有重要分量。
随着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在国家对公 益性公共文化事业大力支持和对青少年教育的不断重视下, 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担当的责任逐步凸显,已然从原来的 藏品收藏、展示、研究的科研单位演变成公益文化教育机构, 并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教育内容和通俗易懂的 教育方式,在青少年群体的专业素质教育、人文关怀及审美 教育方面成为重要的场所之一。从博物馆自身来讲,在面对 公众社会教育的同时,更应该面向广大青少年群体。博物馆 是社会角色的担当者之一,青少年是未来文明社会的建设者, 他们是历史文化的继承者,其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 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青少年时期又是 人生感情最丰富、最具有可塑性的阶段,博物馆对于他们知 识的积累、道德的养成和人格塑造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面向青少年的教育应该是博物馆社会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博物馆自身的特殊性及其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对青少年的教育有 别于其他诸如少年宫等社会教育机构。博物馆的教育对象是 整个社会的广大成员,从幼儿到白发老人,从一般群众到特 殊群体,从国内游客到外国友人,博物馆都为他们敞开大门。
因此,青少年教育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这 就要求博物馆人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及目标,将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摆在合理的位置,并以社会 文化教育者的身份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密切配合。
二、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开辟青少年教育工作新思路 博物馆就其社会教育功能性质而言,是重要的青少年教 育平台,也是他们在学校之外最好的第二课堂。目前有很多 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墨西哥等都将学校教育和博物馆 宣传教育相结合,建立长期广泛的联系,将学生的自然科学 课、历史课、考古课都搬到博物馆里上。众所周知,博物馆 是社会文化珍品的汇总,是展示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窗口, 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它为社会的进步发挥着独特的 作用,其丰富的知识容量是青少年获取各种课外知识的理想 场所。但同时,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博物馆, 应当针对所面对青少年群体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措施来 组织实施适合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教育活动。如省级、综合类 博物馆与区县级或专题类博物馆,由于资源类型不同,服务 的地域范围和参观对象有差别,在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中的 具体做法是有区别的,而对于区县级博物馆而言,他们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的主要范围更侧重于本区县地域,相较省级 博物馆服务的范围要小,开展活动实践中采用的方式也是不 同的。要提升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需要掌握青少年群体 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取多种渠道, 在教育活动中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
把传统文化与现 代科技结合起来;
把专业展览与文化普及结合起来,开展融 知识性、参与性、互动性为一体的活动。同时,还要开辟博 物馆教育新思路,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把博物 馆的文化资源,变为青少年学习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自 2013年以来,甘肃省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推陈出新,依托“亲 子快乐营系列活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 动,在分析和调查青少年群体的特征和需求后,采用不同的 内容和方式进行探索尝试,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根据青少年群体特点,改变教育工作的被动性 青少年正处于求知欲较强时期,有好奇、求新的特点, 参与意识也比较强,针对这一群体特点,甘肃省博物馆社会 教育工作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与合 作,制定联合教育规划并不断扩大影响。为真正有效地提高 学生到博物馆接受教育的质量,使之不走过场,甘肃省博物 馆社会教育部门做好青少年参观的前置教育引导工作,积极 主动地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智育和美育。在学生参观前,先 向学生寄发与参观内容有关的宣传资料或展览内容简介、活 动邀请函等,有针对性地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知识铺垫,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参观,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 提高其接受教育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联合省教育厅, 全面开展“送展览进校园活动”,将内容丰富的图文展览、 数字展示品送到学校展出,并配有专门的讲解队伍为学生进 行耐心细致的讲解。馆里的专业人员也与学校老师相互配合、 交流沟通,老师会将学生的感受和要求反馈给博物馆的教育 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做好参观前的引导工作和参观后的总结, 教师对博物馆有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参观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整合。
(二)挖掘博物馆资源,采取方式多样的教育手段 在过去,青少年之所以感到参观博物馆没意思原因在于 博物馆的类型单一、陈列手段雷同,展览及讲解刻板、乏味。
近年来,各个博物馆都在积极探索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手 段。一方面,通过举办或引进精品展览加强省际、馆际之间 的交流,高档次、高水平的展览能够极大地丰富青少年的知 识储备,开阔他们的视野,如2013年甘肃省博物馆引进的人 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刚好契合中小学生的在校课程,得到 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2014年引进的《一纸万象――中国四 川绵竹年画精品展》《自然之美――非洲艺术展》等均深受 青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喜爱;
另一方面,根据青少年群体的特 点提供相关服务,2014~2015年,甘肃省博物馆举办“我的 博物馆,我的未来梦――少儿书法绘画比赛”,遴选展出优 秀的参赛作品,并评出相应奖项,吸引了上千名青少年踊跃报名参加;
此外,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也将青少年作为重要 的服务对象,在馆内专门开辟青少年活动中心,提供活动场 地、相关活动和服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达到寓教于乐 的目的,使青少年参观博物馆不仅仅是一项社会活动,还可 以让他们在参观及活动中通过广泛体验,满足自身休闲和学 习的需要,获得身心的愉快。
(三)树立品牌意识,特色活动引导青少年广泛参与 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应体现出亲切、和谐与自然,只有通 过特色活动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的朋友、成为素质教育的重 要品牌,才能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认可,也因此要求博 物馆自身不断创新,打造品牌活动,开辟青少年教育的广阔 空间。国内各个博物馆都根据自身的特色开展适合青少年特 点的各种活动,如河南博物院开展的编钟古乐活动、辽宁省 博物馆配合展览开展的情景剧、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史前工厂、 宁波博物馆开展的青少年探索体验3D立体拼图等都各具特 色。甘肃省博物馆从2013年开始,开展了“亲子快乐营系列 活动”,开办两年来已经逐步成为甘博青少年教育活动的重 要内容,其中的系列活动如“甘博探索之旅――知识竞赛” “传承华夏文明、绘画甘肃彩陶”“妈妈我爱你――献给母 亲节的礼物”“暑期夏令营――野外模拟考古”“聆听红色 故事、珍爱幸福生活――甘博亲子故事会”等,已逐步形成 特色品牌,通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培养青 少年的实践能力,树立了博物馆在青少年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保持了持续的活力和吸引力,已成为深受青少年欢迎的社会 教育阵地。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基地,具有独特的潜 质和优势,其提供的教育知识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从艺 术欣赏到科学技术,从民族文化到异域风情,涉及人类社会 和自然界的方方面面,是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因此, 根据青少年受众群体的认知特点,博物馆教育应注重以形式 带动内容,利用立体、形象、生动的文物资源和先进的展示 手段对他们进行启发、教育和交流,将爱国主义、传统美德 和创新精神蕴藏在教育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 帮助青少年去认知历史、了解文化、发现真善美,从而健全 他们的品格、完善人格,使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探索及求 知的天地,成为获取课外知识和陶冶情操的课堂。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