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代发展对健康提出的要求 1.1 现代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力推进了社会生产的现 代化,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在劳 动过程中,伏案工作时间增加,脑力劳动增加,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加快, 心理压力加大,人际交往减少,以及营养过剩等。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方面导 致人的生理机能的退化,使人的新陈代谢水平降低,视觉、听觉、方位觉、灵巧、 力量等出现退化,直接影响着人类作为生物的进化和发展。另一方面生活方式的 改变还直接导致了现代文明病的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达国家的死亡人 数中己有一半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如在加拿大心血管疾病每年夺去7.9万人的生 命;
美国的死亡人数中,有54%是由于心血管疾病造成;
美国有6000万人超过标 准体重,占总人口的1/3;
每年有800万糖尿病患者;
此外,全世界约有30%—40% 的求医者有心理卫生问题。健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而是直 接影响到国家发展的社会问题。
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一样,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传染病得到有效 控制之后,行为因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生活方式致病因素就占据了首位。70 年代在美国,生活方式致病因素比例为50%,中国为37.3%;
而到了1992年,中 国发达省(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则更是受到了生活方式等行为因素的重大影响,高 达47.9%,接近于当时的美国水平。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 国居民的8种主要疾病中,发挥致病作用的第1位因素依旧是生活方式,平均高达40%以上,特别是各种非传染性疾病更是如此。
1.2“健康促进”理念的产生 面对人类健康受到的威胁,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类 健康。因此,“健康促进”理念应运而生。“健康促进”一词,早在上世纪20年代便 见于公共卫生文献。但“健康促进”真正成为卫生工作的一大策略,还是从70年代 开始的。1979年美国卫生总署关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报告—(〈健康的人民》 的发布,标志着健康促进时代的开始。1986年11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 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和由此而发表的《渥太华宪章》是健康促进发展史上的又一 个里程碑。紧接着于1988年和1991年又相继在澳大利亚和瑞典召开了第二届与第 三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进一步阐明了健康促进在卫生工作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 地位和作用,使“健康促进”理念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
2学校推行“健康促进”的意义 2.1学校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儿童、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和希望,25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现己占全世 界人口的一半,他们中的大多数正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由于儿童、青少年 身体发育、群体生活等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健康教育的最佳目标人群,中外学者 一致认为健康教育应从小抓起。1WHO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在第14届世界健康教 育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儿童、青少年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最具可塑性的人群,他 们形成了一个最大又最易受影响的人群131学校是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最好、时机 最佳的理想场所,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创造健康未来的机会,是教育使命中最为 基础的部分,学校可视为促进国家健康水平的重要资源。中外健康教育的发展多 从学校开始,然后扩展到社会。
2.2“健康促进”之于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健康教育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有人提出了“健康促进”学校的概 念。“健康促进学校”这个术语是由HealthPromotingSchool直译过来的,换句话说 就是“通过学校促进健康它指在学校社区内所有成员,为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而 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包括设置健康教育课程, 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宜的卫生服务,让家庭和广大社区成员参与, 以促进学生健康。从这一定义不难看出,“健康促进学校”是把所有决定青少年健康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组织起来的一种策略,它比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广得多。
它使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获得健康的场所。
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健康促进之间是不能相互取代的,学校健康教育是学 校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它着重于健康知识的传播,树立健康的信念, 并要求最终落实到建立健康的行为上;
而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以及能够促使行 为、环境改变的组织、政策、经济支持等各项因素。
3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健康促进”的有效手段 3.1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 体育与健康教育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要完成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
健康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标,要采用多种 手段来完成,其中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增进健康最积极的手段。所以,把原先独立 的体育课与健康课合并成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当今世界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发了全日制小学、初级 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正式把原来的《体育》课程改名 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体育突出健康教育的思想,能够更加体现体育的本 质,真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而健康教育通过体育教育的形式,能够 更加生动、具体、有效。因此,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过去两个单独相互脱 离的教育课程进行了有效的交叉融合和优化重组,使之逐渐成为一门具有科学体 系的新型课程。它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的把健康教育内容融 入到教学活动中。
3.2体育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 由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健康促进的基本理念看,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健 康促进的先导,健康促进是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必要手段。健康促进不以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为先导,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不向 健康促进发展,其作用就极大地受限。由此看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与健康教育可作为健康促进干预的重要实施领域,通 过各种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可以改善学校社会环境,增进社区关系,但学校必须完 善体育健康政策,改善体育物质环境,增强学生的个人健康技能,所以,体育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双向互动的。3.3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学校健康促进干预的有效手段 健康促进干预是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 的环境,转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健康风险因素水平,预防疾病,促进 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健康促进干预可以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健康概念。在 疾病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病时代”,转向“精神病时代”的变化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体育运动在给学生教导基本生活技能、传授体育健康知识、内化社会行为规范、 形成现代人格价值观、培养竞争意识、发展人际关系和培养社会角色感等社会化 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在师生中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大力开展体育活动,通过学校体育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积极改善学生不 良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健康危害,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达 到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终身享有健康的人。
4体育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实施的保障措施 4.1强调学校的领导作用,加大投入,创造支持性环境 “健康促进”是一项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但具体执行单位还是学校,学 校是实施主体,直接监控实施的过程、细节,发现出现的问题,因此加强学校的 权九使其在实施过程中能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更加有利于健康 促进的实施。同时,因为健康促进强调个人行为改变和社会行为改变为两方面, 因此学校在实施时必须注意联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力量共同发挥作用,共 同挖掘社区和学校的资源潜力,加大健康促进的物质保障,为学生营造健康、安 全、优美的学校物质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4.2在师生中树立强烈的健康意识 学校要加强保健工作,树立健康的学校环境,激发和促进师生参加健康活 动,学会愉快幸福的生活和有效地学习、工作。并通过各种媒介传授运动卫生、 饮食与营养、行为健康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性健康教育、戒烟与 反毒教育等。培养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对健康的责任感,发挥学生的潜能。特别 要加强体育与健康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上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依 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利用图片、模型、实物标本、幻灯、录像带等形 象直观的教具,注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要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取体育知识、 技能、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具备选择健 康生活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4.3加强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培训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传统作用必将 发生变化。体育教师将被看成是一个“体育与健康的咨询者”或是促进所有学生身 体健康发展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塑造者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者, 并且要具备创造性思想和能力。因此,对体育教师进行现代健康教育,必须从根 本上改变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这首先要求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必须加大改革的步 伐,更新观念,改革体育教师的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体育教 师^其次,各学校也要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及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 本地需要的继续教育模式,加强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健康教育培 训,提高了教师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体育教师对上好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的责 任感。为学校的健康促进提供坚强的人力保障。
5结论 立足于健康促进理念,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途径,开展多种形式 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环境的建设,增加学生的健康知识,强化其健康意识,在健康 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中,促使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此外,随着体育促进健康 教育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体育锻炼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也将倍受重视,学校 要明确目标导向,真正构筑起以健康为目标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通过丰富多 彩的体育内容和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动员学生投入到健康促进的活 动中去,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健康劳动者。
作者:刘仁盛(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连116029)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