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哲学;建构主义;国际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开始突破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 的局面,朝多元化、跨学科、交叉性的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这种多元竞争的局 面更加活跃。这一时期兴起和逐步完善的以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为突出代表的国际政治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成长为 势头强劲的理论学派。它与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一起,成为 了当代最有影响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且渐有后来居上之势。建构主义的理论基 础,探讨的主题,考察问题的角度、方法和思路都与哲学有着紧密的关联,或者说有 着鲜明的哲学特征。
一、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 建构主义原本并不是国际关系学界的概念。它最初被用于教育心理学领域, 曾经出现在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论述心理发生发展及认识形成的着作《发生 认识论原理》当中。在这一领域,“建构主义”被用来说明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 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个基本过程,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 识,从而发展自身的认识结构。这一心理学基础应用于教育学中,即演化为以学生 为主体,教师、学生、教材(知识)、媒介四要素相互作用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1](P 58-60) 对建构主义使用最广泛、最深刻的是社会学领域,建构主义被人们公认为 社会学领域内的概念或方法。这也是国际关系领域内的建构主义被称为“国际政 治社会学”的原因。在这一领域,建构主义主要是指一种系统的社会学方法论,即从 社会化、规范化的宏观整体出发,研究社会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个体及其观念、 身份和行为实践。
国际关系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可以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社会理论、吉登斯 的结构化理论、韦伯的政治社会学、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等找到其深厚的社会学 渊源。(P 1)然而,作为一种足以挑战国际关系主流理性主义学派的全新理论,建构主义首先要做的就是夯实它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建立与之相联系的深厚哲学 基础。
哲学是什么形而上地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或智慧”。形而下地 说,哲学是人们理解世界和人自身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和方法,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世界观、价值观。哲学源于人类好奇的本能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它的永恒主题 是人。(P 4) 亚历山大·温特的《国际政治社会理论》是全面提出和阐述国际关系建构 主义理论的代表作,着作的第一部分基本上是社会理论和哲学理论。(P 3)温特从 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各个方面讨论了社会建构问题,同时建构了他“温和建 构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一是基础性层面,即第二层面问题,涉及有什么内容以 及我们怎样解释和理解建构主义”。(P 5)建构主义在其理论部分的中心词语是: 社会结构,施动者,共有观念,建构。即认为:国际社会的结构是由国际体系的施动者 通过其共有观念来建构的社会性结构,而非纯粹的物质性结构;即使是行为体自身 的身份和利益也不是天然固有的,而是由共有观念和与之相应的社会性结构来建 构的。这是国际关系几大要素的基本关系问题。
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建构主义承认社会结构和行为者身份是一种存在,观 念属于思维范畴,但是这一存在并不是先验的、绝对的存在,而是物质因素和思维 共同建构的存在。它们的联系就在于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存在,同时建构了 存在。而存在既是已有的物质存在,同时也是受思维影响的存在。因为世界毕竟 只是人们所认知的世界。(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其实只是感受到了它在几分 钟以前放射出的光芒,而不是此刻真正的太阳的状态。)这也就是说,建构主义并不 否认理性主义所讨论的世界具有客观性,并且可以认识,但是这种客观性只有在认 识的主体间才能得到体现。因为认识客观世界必须在认知实践中才能实现。(P 30) 建构主义试图以整体主义和观念主义的方法,诠释国际政治的体系和个体 及其相互作用,对观念的建构作用、社会结构和行为体的相互作用的阐发带有明 显的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哲学的痕迹。它所宣称的“探求国际政治环境从洛克文 化到康德文化的过渡”,追寻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友谊的目标取向,则更鲜明地展现 了建构主义类似哲学的价值追求。
二、建构主义与人、社会、观念在国际关系的动力和构成问题上,建构主义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施动者 “国家”实际上是无法看到的,国家行动依赖于个人活动,个人的共有知识再造了国 家作为团体人或团体自我的观念,“国家也是人”(P 272-278)。实际上,相对于理性 主义把国家设定为“理性经济人”的那种人格化来说,建构主义更加深刻地分析了 个体主义的人和人性,它揭示出,施动者(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意愿的多元化 作用建构了国家的共同观念,从而影响国际政治。它甚至把国家比拟为人,但它是 一个有观念和主观性的“人”,而不是一个客观的符号。从这一点来说,建构主义可 以称得上是人本主义。
而人恰恰是哲学的主题。哲学探讨人的肉体与灵魂、生存与毁灭、精神与 价值以及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构主义从具有主观观念和主体认识功能 的“人”的角度来观察世界,考察国际关系,实质上是在阐述关于人、人的观念、人 与社会(国家层次和国际层次的)相互关系的建构主义主张。
建构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关系规定了人的存在,而社会的人及其 观念共同建构国家,从而建构整个世界。建构主义从它的角度揭示了人存在的意 义以及国际关系的实质:即国际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的关系,从特征上看是扩 大了的人际关系,是人以及人们的共有观念建构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由此,国际 社会与国际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凭空的,不是先验的,而是人与人之间、国家与 国家之间互动的结果;不是不包含人的观念与价值的“冰冷的机器”,而是能够体现 人的主体性、社会实践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现象。它跟国内政治一样,是公民 的意愿与选择的多元化作用的结果。建构主义发掘人,人的观念和国际社会与国 际关系的联系,把三者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它拉近了个人与国际关系的距离,使国 际关系变得人性化,使国际关系不再是实质上只作为概念存在的“国家”之间的事, 使人性回归国际政治。(P 31)这不能不说是建构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 献。
三、建构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所谓世界观,通常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价值观则反映 人们的需要、取舍、倾向和意愿。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注重价值观,世界 观与价值观反映哲学的特性。
建构主义的世界观是明确的。它认为,“世界无政府状态”是一种特定事实, 但是它不是先验的、自在的。它是世界体系的施动者及其共有观念建构的,因而 也是可变的。这在哲学上就是说,世界是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也是我们的世界,人对世界来说不是无为的。这样,建构主义既肯定了现实主义关于世界无政府状态的 实在性,肯定了新现实主义关于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又修正了这两者的观点,把这 两种理论避而不谈的“世界无政府状态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并且 深入研究,进而提出了自己革命性的理念主义观点:“人类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 有观念而不是由物质力量决定的”(P 1)。与此同时,建构主义用辩证主义哲学的 方法,把新现实主义体系理论所忽略的单位层次因素对体系的建构作用,作为建构 主义所要解决的另一个中心问题。而它的答案就是:“结构引导角色在相互作用的 过程中重新界定它们的利益和认同甚至角色自身。”(P 380)简言之,这个国际关 系的世界,实质上是体系和施动者(包括共有观念)之间的相互建构。这是国际关系 的基本状态问题。
与此相应的,在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问题上,建构主义坚决摒弃了科 学行为主义的所谓价值中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关系研究的价值观问题, 提出了理性的“理想主义”。它认为,既然国际体系的施动者国家是个体人共有观 念的集合,世界体系是由施动者及其共有观念建构的,体系也建构了施动者的身份 和利益,而和平、幸福与友谊是正常的个人的需要,那么也就有理由相信,国际社会 可以坚决地抛弃“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霍布斯式无政府文化,从竞争对手式的当 代洛克文化状态走向相互友爱的康德文化,从而确保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福祉。
建构主义认为,国际体系结构可以变化,变化的方向是向前的、进步的、乐观的, 从而国际关系也将向着和解与和平的方向发展。它断然拒绝了现实主义关于国家 的自私本能导致国际关系悲剧循环的理论,在肯定由于国家的选择和实践的消极 和失误有导致国际社会“依然陷于洛克文化之中不能自拔”(P 42)的可能性的同 时,展望了国际社会的光明前途,并对有实力的大国以及它们的选择和努力寄予厚 望。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社会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理论殊途同归。
四、建构主义的方法论 建构主义成型于旧的国际格局解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的国际关系大变革 时代,实践的需要呼唤理论的创新,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由此应运而生。但是, 理性主义方法统治国际关系理论界已有多年,建构主义如何引导人们摆脱绝对理 性主义的束缚,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分析和研究国际关系呢 建构主义的方法论特征是整体主义,它从国际体系结构的总体出发,强调体 系对国家的建构作用,特别是国际体系文化对国家身份和利益的建构。首先,它引 导人们怀疑理性主义关于行为体身份不变的假定前提,通过两个相同国家在不同 时期的不同关系和观念,(P 40)轻而易举地对理性主义理论的这一固有缺陷进行证伪。国家间关系是变化的,国家之间彼此的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点人人 皆知,因而理性主义理论派别对此根本无从反驳。然后,进一步归纳得出:建立在实 证主义和因果性解释基础上的理论假定———国际关系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现实, 可以通过自然科学方法加以证实的观念———是错误的。因为社会历史事件是不 可逆转、不可还原的,它只能由我们,站在各自不同的位置,带着各自特有的知识、 经验、价值和道德观念去认知。进一步说,完全客观的现象即使存在,对于人来说 也是没有意义的,理论研究者诠释的所有事件都是人们主观认知的现象,它不能脱 离物质因素的作用,但观念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而国际关系的实质,就是结构、 施动者和共有观念的互相建构。建构主义用普通的哲学逻辑方法,向人展示了一 个建构主义的国际关系世界。
但是,如果我们追问,建构主义最初是何以发现和断言国际关系的这种建构 主义特征的因为观念建构体系,体系与施动者互构本身也是不能由科学加以证实 的,恐怕这只能归功于建构主义的最初创立者们所谓“智的直觉”了。
五、结 语 从哲学视角考察和分析建构主义,无疑会让对这种理论更加充满期待。温 特的建构主义理论是辩证的,它重视理念的作用,又不否定物质;它是实践的,它把 国际关系中问题的最终解决出路放在国家的实践上;在分析体系结构和国家时,它 实际上是真正承认现实的理性主张,却又对国际社会达到互相友爱的康德文化状 态充满理想主义的激情;它把国家比拟为人,从人本、人性来考察国际关系的真实 属性。温特“温和建构主义”的本意是要在传统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之间找到一条 中间道路(P 2),却开辟了一方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全新领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