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销售 > 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和创新建设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和创新建设思路】

来源:销售 时间:2019-10-27 07:58:04 点击: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和创新建设思路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和创新建设思路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对全校师生的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刻的 影响。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两地办学日 益成为新型的办学模式。但新校区由于办学时间短、文化底 蕴差等因素普遍存在校园文化缺乏这个问题。本文结合福建 农林大学南平校区恢复办学以来的具体实践经验来探讨新 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创新性对策。

摘 要:
新校区校园文化,问题,创新建设思路 1高校校园文化的涵义及意义 1.1高校校园文化的涵义 所谓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师 生员工以高校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在 活动中共同培育和营建,并通过理想信念、群体行为、舆论 氛围、校园环境等 所蕴含、表达或体现出来的, 得到高校师生认可的,具有趋同性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的校 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1]。校园物质文 化是基础,由校园环境、物质设施、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构成;
校园制度文化是保证,主要包括校园的传统、仪式和 规章制度;
校园精神文化是核心,主要包括全校师生员工坚 守的价值观念、传统风气、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等。

1.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大学作为文化的传承、传 播和创造者,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 学校管理、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大文 化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意义。对于新校区而言,校 园文化还有以下特殊意义:(1)有利于塑造新校区的学校形 象,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有利于净化郊区的乡 土文化,优化教育环境,营造全方位及全面发展的育人氛围。

2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探讨 2.1新老校区距离较远,文化传承和移植不畅 首先,缺 少教师的言传身教。师生是校园行为文化创造的主体,教师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但由于交通、地域、设施等 原因目前高校新建校区中的教师大多如同"候鸟"穿梭在新 老校区之间,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很少,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方向性的把握。其次,缺少老生的"传帮带"。新校区多为低 年级的学生,缺乏师兄师姐的"传帮带"文化,不利于文化的 传承和学院传统的延续,也增加了学生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干 部的培养的困难,对学生工作提出了挑战。最后,缺少学术 科研氛围的熏陶。高年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博士生和专业教 师是高校进行科学研究试验的主要群体,新校区远离这些群 体,造成相互交流的不方便,新生缺少教师言传身教。此外, 新校区实验室和科研硬件设备也配套较少,这些都大大降低 了新校区的学术氛围。总之,新校区新生进校后难于从师长 与学长身上受到传统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易表现出归属 感不强,专业思想不稳定等失落感,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传承的断层,影响了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2]。

2.2新校区校园文化受到思想认识不明确的挑战 大学 育人不可能在与社会脱轨的封闭状态下进行,新校区一般常 驻人员少,又多为涉世较浅的新生,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与外 界的互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为低年级学生,由于 年龄的局限性和社会经验的不足,辨别力较弱,加上互联网 的普及,多元文化对传统的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新校 区校园文化受到思想认识不明确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新校 区低层次文化活动比重大,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现 代文化的传播上趋于弱势,造成学生课余活动形式单一、层 次偏低。学生接受民族文化较少,接受外来文化偏多,接受 精英文化较少,接受粗俗文化偏多。易引起价值观裂变,使 大学生原有的道德观的稳定性、合法性受到挑战,出现了大 学生理想、道德信仰的失落和价值观的混乱,个别学生甚至 忽略或轻视民族文化传统,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3],误 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发展娱乐文化和学生自娱自乐,而忽 略校园活动建设的真正目的--即蕴含在其中的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整体培养目标。

2.3新校区制度文化缺乏,老校区的制度不一定完全适 用新校区的情况 校园制度文化是保证。受到传统的延续性、 现实等多种原因,老校区制度文化呈现较稳定性,改革的阻 力较大。新校区大多办学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良好、稳定、 健全的制度文化,又加上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办学情况,传统的制度不一定能完全适用,新校区常常成为高校制度的实 验田与探索区。但新校区新的制度文化在短时间能难于形成, 容易照成各种新旧教育理论的冲突,新校区管理者往往取向 于把老校区制度文化简单"复制"到新校区,这样就把大量的 "亚健康"文化又在新校区的萌芽成长,造成了制度文化的滞 后性。不利于新校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3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以南平校区为例 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校园文化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多盖 几栋实验楼、宿舍楼等,更重要的是营造校园文化良好氛围, 通过潜移默化的"空气养人",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创 新能力、品德精神和人文精神[4]。快速而有效地在建校历 史较短,老生较少的新校区进行校区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新校区的实际情况,在汲取老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华 的同时,创新性地探索适合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道路。下 面结合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具体 实践情况来分析:
3.1实行"双导制",避免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双导制"是 指在新校区各宿舍配一个学长当导生,在各班配两个学长当 助班。

通过实行"双导制",可以有效增加新校区的学生与 老校区同院学长们的信息交流和学院传统文化和管理制度 的传承。新老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电信等共享资料,互相交 流和学习。有些导师助班还利用双休日下来给学生开讲座,有利于学生了解和融入本学院的文化。

3.2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重视精神文化 建设 弘扬主旋律,就是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现大学生的价值 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作为学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其价值导向不能多元化[6]。不然会造成校园中某些政治淡 化、集体观念淡化及个人追求功利倾向的滋生和蔓延。

校区领导或老师可以通过研讨班、政治理论学习等多种 形式,组织学生干部和教工进行深入学习,帮助其建立并坚 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新校区的特点,创新团日活动 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团知 识的积极性。如在我校南平校区团日活动利用现代多媒体教 学手段图文并茂,形式多样:有话剧表演、有学生自拍视频 反映问题并相互题问分析探讨问题解决方法,用击鼓传花答 题的形式让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的创新为新校区的校园文 化建设注入了新生命。

3.3充分利用新校区的特点,优化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 质文化是指学校的物质环境。它作为一种文化蕴含着丰富的 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会对青年学生产生巨大的价值影响, 对青年学生素质的养成亦有巨大的作用。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必须构建特色校园物质文化 [6]。可以从如下抓起:(1) 在坚持校本部的办学理念的同时应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南 平校区多处郊区远离喧嚣的都市,民风淳朴,且学生密度较小自习教室较多,校园文化建设要反映出整洁、优美、大方 和高雅的校园环境。如自习教室或走廊上可以装上几幅名人 名言或淡雅而励志的书画做装饰,使活动于大学环境中的个 体成员能感受到学校的学术文化和学术氛围。(2)还要以 宿舍、板报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各类校园报刊等为载 体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熏陶和激励广大师生形成感恩 爱校,团结互助,自觉维护校园坏境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4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一 门隐性的德育课程,在更深层次上,制度文化能给师生带来 独特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新校区大多数在僻静的郊区, 学生校外娱乐项目较少,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丰富的校园 活动容易出现孤独寂寞感。应注意以下:(1)加强校风、 学风和班风建设,实行较为严格的精细化管理。新校区校园 文化建设虽然有其特有的困难,但又有其优势。远离老生和 都市喧哗的新生,可塑性较强,加强引导易养成好习惯,有 利于校园制度文化的创新和执行。新校区可以采取早签到、 定点晚自习和定点自觉熄灯等管理制度,旨在让学生养成良 好的学生生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2)积极鼓励、引导 和支撑学生参加校区的各种社团文化活动。新校区可采用各 学院团总支"百家争鸣"与校区学生会"统筹协调"相结合的 方式,促进各学院互相竞争学习和文化的融合。(3)新校 区的教师考核制度和学生干部考核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坚持以有利于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前提。

总之,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在继承原有校园文化精 髓的基础上,抓住新校区的特点,满足学生深层次的需要, 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 郭成,田丽主编. 大学校园文化嬗变和构建[J]. 黑 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0) [2] 鞠磊,李佳.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4):26 [3] 童伟.论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与问题[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0):114 [4] 关成华.北京大学校园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1.89. [5] 周琴.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南京医 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73 [6] 林博. 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的构建[J]. 三门峡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