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销售 > [浅谈高中生阅读《离骚》的障碍及解决对策]离骚高中必背

[浅谈高中生阅读《离骚》的障碍及解决对策]离骚高中必背

来源:销售 时间:2019-10-20 07:55:12 点击:

浅谈高中生阅读《离骚》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浅谈高中生阅读《离骚》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卷帙浩繁,先秦屈原作品《离骚》 可谓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 《离骚》代代相传。现今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二单元中节选了《离骚》两个章节。《离骚》辞藻华美, 充满典雅气息,但是高中生在阅读《离骚》的过程中出现了 有许多障碍,原因主要来自于对古代汉语中楚辞词汇的不理 解,对古代先秦文化背景不了解,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 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迁移能力尚有欠缺。因此,培养高中生对 古代文学作品认读、理解、赏评、迁移障碍的排除能力是克 服他们阅读障碍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生阅读《离骚》障碍的原因 (一)缺乏古代汉语词汇的积累 古代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词 汇至今已消失,有些词汇词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高 中生在阅读《离骚》的过程中,对词汇的不理解给阅读作品 制造了很大的障碍。例如:“长太息以掩涕兮”中“涕”, 今指“鼻涕”;
而在先秦时期,“涕”则指眼泪。然而,课 下注释中并没有对“涕”做出明确的解释,所以会有学生在 阅读的过程中将“涕”理解为“鼻涕”,这对理解作品本意产生了很大的误解。但是,“涕流满面”这个成语是学生熟 知的词语,指“泪流满面”。由于学生缺乏对古代汉语词汇 的积累和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导致在理解“长太息以掩涕兮” 中产生歧义。所以说,学生在阅读《离骚》的过程中对词汇 把握不准确,便会产生障碍。

(二)缺乏对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文化,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更是如此, 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文化背景 知识,是指一个人已有的文化知识以及某一文化的专门知识。

为此,文化背景的缺乏会带来阅读的困难。人教版高中《语 文》只节选了《离骚》中间两个章节,而在《离骚》全文中, 前一部分写了屈原自己的出身、成长,以及君王的昏庸和臣 子们同流合污的事实。如果学生不了解屈原所处的历史文化 背景和文章前半部分所做的铺垫,直接阅读课文节选部分, 将会很难理解节选中屈原在表达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忠贞爱 国情怀之时的那份忧愁。所以,高中生在阅读《离骚》时, 不了解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是无法读通甚至是 读懂文章的。

(三)缺乏对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能力(四)缺乏古代文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上文中我们说到“长太息以掩涕兮”中,“涕”指“眼 泪”。然而,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诸葛亮《出师表》中“临表 涕零”。《离骚》中屈原运用浪漫主义和象征的手法无拘无 束的想象,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很大障碍。但是在人教版高 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课《诗经》选文《采薇》 中,高中生已经学习过“赋”、“比”、“兴”的手法,而 《离骚》中象征手法是“依《诗》取兴,引类譬喻”。高中 生如果能将《采薇》中以“采薇”起兴的手法,去理解《离 骚》中的象征意义会有很大帮助。高中生在初中《语文》选 文中已经学习过庄周的《秋水》,其浪漫主义思想、无拘无 束的想象以及洒脱的精神和《离骚》中恣意的想象、超越时 空的洒脱如出一辙。从知识层面到鉴赏层面,高中生在理解 《离骚》的基础能力已经具备,但是在理解过程中,还具有 来自于高中生缺乏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能力的障碍。

二、高中生阅读《离骚》障碍的解决对策 (一)积累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要加强高中生识字、释词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古代汉语中实词和虚词的积累必不可少,然而 《离骚》中那些楚辞特有的楚地方言词汇和奇花异草等专有 名词大都难以理解。学生可以结合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 “中国古代诗歌”屈原作品选篇《湘夫人》和《国殇》两篇 文章总结《离骚》中难以理解的词汇。同时,教师要关注识 字教学,选择典型的例子,注重前后印证法、换词品味法和 词语在特定环境中运用的技巧进行教学。例如,“涕”字讲 授就可以结合“涕流满面”和“临表涕零”加强学生记忆。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在阅读《离骚》过程中,将朗读、默读、速读、略读和精读 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作品阅读的系统训练。

第三,加强古代汉语词汇教学,关注语言的继承和发展, 提高学生认读的准确性。教师应该注重总结归纳,对重点实 词进行比较分析。例如,“涕”在先秦时期指“眼泪”,后 来才出现了“泪”,两字就属于同义并用了。“虽”在“余 虽好修姱以鞿羁兮”中的意思是,惟,只是;
而在“虽九死 其犹未悔”中的意思是,即使,纵然。类似于这样的词语, 老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对于《离骚》的阅读理解,老师 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熟读、背诵,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理 解。(二)注重古代文化的熏陶 《离骚》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在战国时代,齐、楚、燕、 韩、赵、魏、秦七国称雄,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 混战。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 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年少时的屈原 才华横溢受楚怀王信任,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并参与法律 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战国末期,在中国即将实现大 一统的前夕,在“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历史背景下,屈 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极力辅佐楚怀王强盛楚国,使楚 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屈 原耿直的性格和小人的诬陷,后来遭到楚怀王的疏远。

屈 原在无奈、愤恨的心绪下,仍怀揣着满腔热血及忧国忧民的 爱国情怀,写下了《离骚》,并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长 篇政治抒情诗。此外,阅读《离骚》时,老师还可以给学生 补充一些屈原的历史故事,例如,屈原投汨罗江和端午节的 故事。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屈原家族的故事,例如,屈 原贵族姓氏的来源“高阳氏”颛顼的传说故事等。将兴趣转 化为克服阅读障碍的动力。

(三)培养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生要“阅读优 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以品味鉴赏《离骚》为例。

第一,要让学生领略赏评的目的,领略赏评的愉悦,激 发学生赏评的欲望,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萌发评价的欲望。

赏评《离骚》的目的是为了体会“楚辞”独特的文学魅力和 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赏析其抑扬顿挫的韵律和浪漫主 义的创作手法,体会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第二,要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来赏评《离骚》。教师在教 高中生鉴赏《离骚》时,要教会学生鉴赏的方法和评价的技 巧,而非空洞的去讲什么是鉴赏,什么是评价。老师要给学 生介绍《离骚》相关的知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导学生 进入文学艺术的殿堂。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 的感情,体会《离骚》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 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四)提高古代文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第一,从培养概括能力入手,提高应用迁移的能力。概 括原有的知识使其为新的知识嵌入提供一个框架。归纳概括 《离骚》知识,使知识形成系统化、类型化、整体化的体系。

例如,总结《离骚》中的实词虚词,词汇的古今异义和“香 草美人”中花鸟虫兽具体的象征意义等。

第二,从培养联想能力入手,促进应用迁移能力提升。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教学情景,促进学生联想的产生,注 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在之前学习过 的先秦文学中,词汇的意义和创作方法与《离骚》都是相通的,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例如,《诗经》比兴的创作 手法和《离骚》象征手法的相通之处。

第三,分析类化,完成知识的应用与迁移。通过联想, 激活头脑中相关的知识结构,通过分析新旧知识与新问题的 相似点来实现问题的解决。例如,由“涕流满面”和“临表 涕零”到“长太息以掩涕兮”的理解。阅读《离骚》,体会 其文学文化魅力,使高中生文化意识得到增强,使人类文化 遗产得到很好的传承。让《离骚》不再是高中语文课堂的“痛”, 让高中生在阅读《离骚》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伟大 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巨杰.浅论中学文言文阅读障碍及对策[J].安徽文 学,2009,(4). [2]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宋莉华 河南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471934)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