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媒技术指传媒技术在音乐中的应用。所谓音乐传媒,就是人们 把音乐文化形态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无线电等传播手段 扩散、推广出去,使音乐在社会中运动、活跃起来,音乐由此而产生相应的社会 功能,也由此而体现出它在时代的存在价值。当一批西方传播学著作相继在大陆 翻译出版的时候,传播学在中国开始得到广泛的介绍和传播,并纵深发展,开始 其本土化的进程。学科意义上的音乐传播学开始孕育并迅速发展。一些音乐学者 开始关注这一新兴学科,并开始尝试吸收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与自己的音乐学研 究课题相结合。
(二)音乐传媒的发展以及分类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各类传媒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音乐艺术中,甚至 使音乐艺术的形式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音乐传媒技术主要应用于音乐节目的录 制、广播电视、音乐创作、多媒体音乐创作、音乐数据库等方面。
1.纸质传媒阶段印刷媒介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古老的传播媒介,在音乐 传播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非常大的影响力。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 还没有出现或普及之时,大多数音乐爱好者主要都是通过印刷媒介来认识音乐。
“容量大”“内容详尽”是印刷媒介的显著优势。在音乐传播过程中,人们利用印刷媒介大批量地出版各类与音乐相关的书籍、评论和理论文章,登载歌曲的乐谱。
通过报纸、刊物、书籍等印刷媒介接触音乐受众,对音乐思想进行多方位的传播。
印刷媒介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为音乐在社会的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 献。
2.广播传媒阶段1920年在美国的匹兹堡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无线电 广播电台,音乐的传播开始打破了地域疆界,突破交通和通信条件的限制,进入 真正意义的跨越空间与时间的传媒时期。广播媒介是听觉器官的延伸,是通过人 的听觉感官传递声音信息的工具,这正与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在特征属性上不谋 而合。也正是由于这一属性特征的契合,使得广播媒介对音乐的传播如鱼得水。
自广播媒介出现之后,音乐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无论广播音乐的受众懂不懂音 乐,有没有音乐基础,只要有一对正常的耳朵和一台成本低廉的收音机,就能欣 赏到可能来自千里之外的音乐作品。而且广播的受众在收听时无须付费,这对乐 迷来说顯然更具诱惑力。广播媒介以简捷、迅速的方式进行着音乐的传播,成十 成百倍地扩大着音乐作品的影响力,使音乐文化的传播如虎添翼。在广播媒介的 推波助澜之下,所有的音乐作品或风格再也不专属于特定阶段或阶层,一些音乐 由此走下了神坛,切切实实地变成一种大众的艺术。同时,广播与电信这两大媒 介的结合为音乐传播提供了一个相互对话交流的平台。音乐爱好者们可以在广播 热线交流中对媒介提出要求,交流感情,这极大地提高了音乐爱好者们的兴趣, 对音乐的传播、发展和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3.电视播传媒阶段19世纪后期,德国科学家尼普科夫发明了电视机, 这一新兴的媒介传播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崇跟扩展,1958年5月1日,随着中 国境内第一家电视台的正式开播,电视媒介开始进入社会,开始影响人民的生活, 给音乐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变革。电视媒介在传播速度、覆盖面积、影响力度等方 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突破,在电视声画结合的媒介特性上更体现得淋漓尽致。在 欣赏电视音乐时,我们不仅能听到美妙悦耳的声音,还能看到演唱者和演奏者声 情并茂的表演。这种强烈的现场感仿佛让观众身临其境,赋予音乐新的意义。在 电视媒介中,音乐不仅仅局限于“听觉的艺术”,而成了一种“视听综合艺术”。随 着电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影像的思维,沉迷于影像的叙述。与音乐 相伴的五光十色的影像画面和影像故事深深吸引着他们,在熏陶渐染的过程中, 不懂音乐的人开始接受音乐,甚至因此喜欢上了音乐。电视媒介的覆盖面之大、 受众面之广,让我们不能忽视它在音乐传媒中对社会文化艺术的巨大影响力。
4.网络传媒阶段与电视媒介比较,互联网的交互性使音乐的传播更加多层次。好听的音乐作品、最新的音乐资料等信息,总是会以最快的速度在网民 之间传递。而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他们通过语言媒介 进入人际传播,把好听的音乐和自己的朋友共享。这种综合性的音乐传播,在互 联网的扶持下传播速度之快、传播面之广,对社会的影响之大,是其他媒介无法 匹敌的。现代传媒的这种迅猛发展不仅为音乐传播提供了崭新的技术平台,并且 随着文化产业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催生了音乐传播活动的日渐商业化 和产业化,音乐传播事业开始成为国民经济领域活跃的主力军,报纸、广播电视、 电影、互联网、音像公司等传媒中的音乐传播活动日趋大众化和商业化,成为现 代媒体传播中的主要内容。国际音乐文化传播、交流日趋频繁,形成了广阔的音 乐传播空间和巨大的市场。音乐传媒的不断飞速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之 对音乐艺术的认识更为深刻。音乐传媒的发展,是社会生活中音乐传播实践活动 的迫切要求,对我国音乐文化建设、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方向的选择等问题都具 有重大深刻的影响。
作者:张楠 第2篇:多元化传媒时代出版行业对影视的介入 一、出版进入影视行业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出版行业进入市场化以前,出版行业所处于的传媒语境是“传媒者” 的绝对主导地位,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自主决定,很少考虑到受众的需要。
直到出版行业进入市场化,引导受众需求及商业化利润成为行业前进的动力之一。
以具象的视觉信息为主导的读图时代及影像时代,成为出版与视觉互 动形成的催化剂,一部影视剧的热播,往往会带动相应改编的文学本以及其他宣 传产品以纸媒介的形式衍生出来;
与此同时,一部畅销的文学作品,也能够反作 用于影视媒介,产生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出版影视行业数量增长过快,出现了结构失衡、 过度经营以及资源浪费等现象。集团兼并,联合众多中小型出版影视机构实现资 产的优化组合,多渠道经营,才能使国家的宏观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因此,20 世纪末,中宣部召开新闻出版影视业改革座谈会,使出版业和影视业的集团化组 建有了政策依据。
二、出版进入影视行业的可行性分析(一)出版类上市公司加大竞争力的需要 据统计,目前境内出版类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浙报传媒、中文传媒等在 内的十余家,其经营范围等情况主要由表一所涵盖的信息构成。
由表一可以看出,目前出版类上市公司还尚未大面积全方位介入影视 领域,具备一定的市场空间,而涉足影视领域,文学同影视的合流,已经是这一 行业的大势所趋,这期间需要有一个缓冲的过程,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了“新媒 体”这一途径,试图通过媒体的多样化来实现出版与影视结合的目的。
已经涉入影视行业成规模的传媒上市公司包括光线传媒、华策影视、 华谊兄弟、中视传媒、广电传媒等几家,其拍摄影视作品的年产量显然无法满足 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就是说,影视市场中,参与竞争的更多的是中小规模的 传媒公司,它们在资金筹集、资源有效合理利用上不具备上市公司的绝对优势, 因此以出版为主要业务范围的传媒上市公司,介入影视剧市场,是具备相当好的 市场前景的。
(二)市场受众的多元化需要媒介资源的整合 在傳媒手段多元化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一个“故事”的介入方式是 多种多样的,影视、小说、游戏、动漫通常成为介入事件发展的主要形式,一旦 有一种形式传播的内容得到普及,其他后续媒介会紧随商机,进行下一步的开发, 在以上提及的四种媒介中,影视和小说联系得更为紧密,动漫和游戏则通常伴随 出现。
出版行业同影视结合,不仅可以整合媒介资源,还避免了因同一内容 所衍生的产品所需要的媒介不同而进行的复杂性二度合作,有助于对一个好的叙 事文本的充分开发,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三)成功经验的借鉴 20世纪末,就已经有出版单位有意识地涉入影视剧市场,尽管范例不 多,但却提供了相应的可参照经验。从根本来说,出版单位涉入影视市场主要是 它拥有相对丰富的文学资源,这一领域的率先尝试者之一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它 对影视剧的初期涉入是有地缘性特征的,典型例子是本地作家池莉的作品《来来 往往》,小说被改编制作成电视剧后,创造了很好的市场收益。而后,长江文艺 出版社独家投资,与南京电视台、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联合拍摄了电视剧《月色撩人》,正式当起了影视剧的投资人,从出卖小说改编权到完全投资涉入影视剧 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参与者”到“主角”的角色转变,也见证了出版行业介入影视 剧的一段历史进程。
(四)时代出版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涉入影视剧的优势所在 首先是经济资源优势。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借壳实 现上市的图书出版单位,业绩保持良好,增长稳健,流动资产不断增加,具有向 其他相关领域投资的资本。时代出版也可以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本来 进行影视剧投资,在强化主业图书资源建设、降低库存图书、积累精品优势的同 时,资金运转速度加快,有实力涉入影视剧行业。
其次是内容资本。时代出版可以依据自身行业优势,发掘文学创作过 程中产生的强劲力量,从内容着手,加大对小说改编成剧本的重视。
此外,时代出版传媒已经在影视产业上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冯小宁的 电影《甲午大海战》拉开了公司进军影视产业的序幕,在此基础上,可以着重推 动出版产业与影视之间的互动经营模式,掌握相应的影视资源,拍摄出更多的有 社会影响力并存在一定收益的作品。
三、出版企业与影视行业融合并进入市场的前景分析 (一)出版产业链条的文化延伸 出版产业链条的进一步文化延伸就是以出版内容为核心,不断向周围 相关产业蔓延并获取一定经济效益的手段。其中,同影视合流是出版产业链条文 化延伸的主要动力。单从经济效益来看,影视媒介照比传统纸媒介更具有立体化 优势,内容只是其收益的一个部分,声音和画面上的诸多要素都可以成为获取收 益的元素,例如影视音乐、服装以及演员自身所带来的商机。出版机构利用影视 的收益点,也可以出版同影视相关的画册等衍生产品或随书赠送影视光盘,与主 打品种互动,对主打品种进行有力宣传,以满足受众多渠道、多层次的要求。
通常来说,出版产业链条的文化延伸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首先是内 容,即同影视剧本相关的畅销书;
二是次级衍生产品,例如影视画册;
三是出版 机构直接参与影视投资或制作,成为推动影视创作的主导力量。
(二)全方位扩展盈利渠道的有效途径对于已经上市的出版企业来说,资金量较为充足,全方位地扩展盈利 渠道是企业经营的主要模式之一,它们并不能够仅仅满足于在图书市场中的份额, 而是不断地找渠道向其他领域延伸,对于影视来说,它与出版具有最直接的联系 纽带——内容。
为了尽量保本获利,目前出版机构大多数以投资合伙人的身份介入到 影视剧生产的环节中,时机一旦成熟,出版机构则会组建名下的影视制作公司以 及相关的文学中介机构,专门负责挑选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的优秀小说,或推荐给 相关影视公司,或独资投资拍摄,形成在创作者、出版机构以及影视三者之间的 良性互动。这是出版机构以一种特有的灵活的方式对影视剧的介入。
(三)未来上市出版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21世纪以后,由于传媒的不断市场化,媒介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各 个媒介领域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出版企业与影视界的融合尤为紧密,共同创 造了一个互动发展的传播效应。借助影视的力量,将出版行业的自身的优势发挥 出来,形成两者互相促进的盈利模式,是未来上市出版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作者:朱星辰 第3篇:论现代传媒视野下的高校人才培养与历史观 从现代传媒的角度来分析当下的人才培养现状可以发现,随着我国在 近些年来进行的人力资源体系的构建和相关资源的有效重组,人才培养的激励体 制和专业程度也在逐渐完善。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有才华的 人,更多的是体现在个人能否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人才是现如今社会 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社会资源的关键组成部分,人们在探究人才 培养这一问题上往往更为看重其价值观和应用体系,对于历史观的重要作用有些 忽视,本文就针对在现代传媒这一背景下历史观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所发 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以下的分析。
一、现代传媒 现代传媒主要是指一些大众的传播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 联网和期刊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报纸、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一直是大众 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来源渠道。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和高效普及,以网络媒体作为传播主体的现代传媒成为了公众进行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这为 传统的媒体和工作者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相比于传统媒体来说讲,现代传媒具 有全媒体、超链接、超媒体、交互性以及超地域性等多种优势和特点,但这也对 传媒从业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在培养人才上面临着 全新的调整,在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方法上应该转变固有观念,这样才能够真正 满足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现代传媒下的人才培养以及历史的形成 从现代传媒的角度来看,人才主要是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的实际发展需 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历史进程可以总结出人才的出现是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的。
首先,人才的培养要处于某一种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这就包括了社会 的文化、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在原始社会时,人类推行的是氏族制,人才 价值的体现更多是依靠一个人劳动能力来判断的,在这一时期人们还没有形成一 个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观念。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劳动力进 行能力上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就是一种人才培养的开始,只不过当时人类将人才 的评判标准定位为劳动能力的高低而已。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中国进入了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全面、快 速发展阶段,虽然当时社会制度中包括奴隶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不平等性, 但随着后来战争的爆发,一些具有优秀能力的人相继出现,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伟 人,这使人才体现出一种非常强烈的大全观。直到唐朝,随着李世民的登基,中 国传统社会的贵族阶级所具有的权利被稍微弱化,百姓开始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 空间和机会。唐朝创建的科举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才提供了一个上升的渠道, 许多人才开始接触国家的政务和一些民生大事的处理工作。
到了近代,建国伊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又重新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 这或多或少造成了我国人才和外界交流的阻塞,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我国市 场化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加以完善,社会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局面,人才的供给 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体现在各个方面,在 这种背景下,各种各样的专科院校被建立起来,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责 任。到了最近几十年,一些大学开始进行扩招,但人才短缺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 很好的改善,人才的数量虽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在质量上仍存在比较大的 欠缺。在这之后,留学热潮突然兴起,同时一些国外的人才开始大批涌入我国, 从这点上来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发生着转变的,属 于一种唯物主义历史观点。三、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标准 通过历史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不同社会和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和标 准是不同的,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实 现社会主义的初期建设,对此我国提出了创新的口号,创新能力也成了当下社会 对于人才需求的重要标准。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同时还需要能 够推动当今社会向更好方向的转变,从这点上来看,人才的发展是建立在历史进 程的基础上的。因此,现如今所需要的人才并不一定能够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要 求和标准,但当前社会需要哪种人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就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培 养。从总体上来看,当今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标准:
①在培养人才时需要切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制 度国家,拥有着自身特色的国情,对人才的尊重事实上就是对我国社会国情的尊 重,因此,高校在尽心人才培养时要着重培养人才的社会价值意识。
②人才的培养就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其中,人才的可持续性主要是依托社会这一主体存在的,是在一個社会基础 上所进行的全面推进。
③培养的人才是一种追求发展、上进的人才,高校在培养人才时需要 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该体系的主要定位应结合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 和特点来进行,不能够盲目地讲求一味的标新立异。
④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不能太过于证书化和学历化。经常会有人将 人才的评判标准定义成一个人是否从名校毕业的,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现代 传媒角度下讲求的人才实际上是指一个人适应、改变生活、劳动环境的具体能力, 而并非是简单的学历证书。做好人才培养的有效定位对实现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构 建以及促进人才朝着更为全面的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四、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对于高校来讲,确定固定的培养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会为人才培养 提供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现如今高校在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时需要遵从社会的实 际发展方向和客观价值来进行制定,这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观念,而这种观念 借助于现代传媒手段的进一步传播而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 方向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才需要体现出实用性 这种实用性需求是各个时期和社会都存在的,只不过是现如今的需求 变得更为直观和迫切。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多 元化的社会,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产生和淘汰,人才的价值更多的是改变时代和服 务社会。这体现在高校培养上就是让大学生们掌握更多实践性强的技能和操作方 法。
(二)人才需要具备团队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团队的重要性,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 竞争激烈的社会,一项工作往往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并不能真正地实现或完成,还 需要集合大家共同的力量。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可以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团队合 作的项目让学生去完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人才并不一定是越新才越好 有的人会认为新型人才更加重要,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虽然一些人 借助了现代化的知识储备和一些科技手段的武装,但人才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因为 历史的前后顺序发生改变,这是由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历史观所决定的,人的存 在一直到人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变量,二者之间没有一定的可比性。对此,高校在 进行人才培养时更为注重的应该是培养的手段和模式,而不是培养的工具。
五、人才培养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现如今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处于全方位的,在人才的培养上追求专业的 深度和广度。但在人才的选择上,必不能一味地追求功利化,对名牌院校大学生 和一般高校大学生区别对待,这是一种错误的人才观。事实上,人才的培养符合 唯物主义历史观,经过历史的一次又一次验证,在选择人才时必须要依托于历史 观来进行,人才属于历史,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进行着改变,并在这一过程中 进行着不断的完善。对此,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结合历史观应遵循以下几 个重点:
第一,人才的培养是经过历史发展后形成的最终共识,这是一种社会 公平性的有效体现。这一过程本身是经过一定时期的不断积累形成的,随着时间 的变化社会也在发生着不断的转变,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的策略时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变更,这需要社会公平和社会法制的有效保障。
第二,人才的培养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实施的重要基石,高校在培养 人才时要以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为最终目标,为社会创造先进的生产力,这一过程 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就不该是一成不变的。
结语 从现代传媒的角度出发,对于人才的培养事实上离不开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有效指引,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既要符合历史观的有效延续,同时还要保 证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贡献。从总体上来看,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既是对科 学发展观的有效延续,同时也是現今人力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范畴。
作者:杨梦溪 第4篇:浅论科技传媒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中的新作用 推行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 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终目的是让科技成果惠及民生,真正 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形成产品、形成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生产力最终表现在提 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的高速稳健发展,因此,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仅是 一个科技问题,更是民生和经济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产 业化率不高,转化过程受阻、融资困难,转化无形壁垒多、知名度不高导致同类 技术竞争力较弱等问题,造成了科技成果转变为经济效益过程中出现诸多阻碍。
本文将以广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摄制的《创新传奇》《科技与应用》的科技电 视节目为例,浅析科技传媒如何利用其专业性和特殊性,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 程中发挥新作用。
1科技传媒是科技宣传的“桥头堡” 1.1科技传媒的概念及形式 科技传媒是以科技传播为己任,以科技成果推广、科技知识普及、科 技新闻、科技动态等科技类信息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媒介。广义来说,科技传媒包 括科技类电视、栏目、广播、期刊、报纸、科普专栏、音像制品、图书,以及门 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
狭义来讲,专指除音像制品、图书等形式以外,定期、连续出版或播出、更新的专业类科技媒介。
1.2科技传媒的特点 1.2.1传播内容科学性、真实性、权威性 科技传媒在宣传上作为科技的代言人,需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面向 广大受众所传播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与精神必须真实可 靠,不可传播伪科学、虚假科学,数据、事件、人物不可捏造杜撰,具有科学性 强、专业性强、权威性强的特点。
1.2.2传播范围广泛性 科技传媒涵盖期刊、报纸、网络、电视、广播、图书等多种媒介,文 字、语音、图表、影視等多样传播形式,宣传阵地广阔,且受众不限年龄、性别、 阶层、群体,面向人群广泛。
1.2.3传播信息全面性 科技传媒所传播的信息全面,分为两点:其一,广度的全面性,信息 所涵盖的领域广泛全面,任何与科技有关的新政策、新领域、新学科、新成果、 新技术、新品种、新发现、新进展都可收录其中;
其二,纵向深度的全面性,同 一传播内容,科技传媒可长期跟踪,并在一次传播中涵盖该内容从初始至结束或 最近动态的全部信息及相关消息扩展,立体全面地解读科技新政策、新成果、新 技术、新品种。
1.2.4其他特点 由于科技传媒主要以传播内容为主,传播形式丰富多样,因此在有其 自身特点的同时,兼具其依赖的传播媒体的特点。例如,以电视、网络、新媒体 为媒介的科技传媒,具有这些媒体的时效性、时新性、海量性、经济性;
以图书、 期刊为媒介的科技传媒,具有独立性、系统性、相对稳定性。
2科技媒体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 2.1传播科技成果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科研人员存在长期埋头科研,重科研轻转化、重理论轻应用、不善宣传、不懂推广的现象。然而,酒香也怕巷子 深,宣传不力的情况造成众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或因缺乏名气而丧 失竞争力等诸多问题。
科技传媒的介入,改变了这一状况。科技传媒随时跟踪科技发展新动 态,记录科研历程,准确把握科技发展态势,推广国内领先技术,介绍国外先进 科技成果,报道广大受众需求,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 用,让广大群众及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过程中的其他单位、部门了解最新发展 动态,及时传递、扩散成果信息,解决了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传播的力度越大, 信息覆盖面越广,成果的影响面就越大。
科技传媒对科研成果的传播影响是巨大的。一般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 营企业既没有渠道,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它们将成果宣传制作成广告并打到电 视台等媒体。因此,这类科研企业和单位难以通过广告的形式进行营销推广,推 广形式多为各类专业展会,或前往与自己成果相关的企业一对一、一对多地推荐 宣传,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较低,经济效益不佳。但是,科技传 媒因为本身的平台和影响积累了一大批忠实度强、黏着度高的受众群体,且行业 广泛,为企业和单位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营销手段,并且因为它的权威性,所以加 深了观众对这类企业的可信度和关注度。
2.2促进科技融资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并不是将新技术、新成果简单粗暴地投入生产, 期间势必要经过长周期、高投入的研发、试验和推广,资金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有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大多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既没有自给自足的资金 实力,又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大部分成果转化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资金的投入, 渠道过于单一,众多优秀的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只能因资金短缺而“难产”,融资 已经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一大难题。
科技传媒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及强大的宣传能力成为多方合作的纽带, 以强大的舆论导向,激发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兴趣,鼓励其进入成果转化领域, 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风险投资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同时,科技传媒以自身的 权威性、科学性对新成果、新技术的宣传,使企业及相关研发机构得以树立品牌, 提高社会认知度,以“品牌传播”“品牌效应”推动宣传推广,吸引更丰富多元的资 金对科技成果进行投资。因此,我们也可将科技传媒看作是一种富有权威性的营 销手段。2.3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科技传媒将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过程中的政府、中介、企业、风险 投资和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技术成果的持有者、需求者和连接者三方的 相互了解,改变了过去“三张皮”的情况。通过科技传媒,成果转化、产业化上的 各个单位、部门可获取创新所需的政策、资源、技术、方法等信息,也可面向社 会发布自身需求。
科技传媒通过宣传和信息反馈,引导政府积极建设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中介管理体制和机构法律组织形式、运行模式与机制,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科学决策水平;
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积极吸纳科技成果,紧跟 科技发展潮流,拓展科研视角、转变科研观念,提高科学素养和技术水平,进行 技术革新、科学创新、成果应用;
面向社会由上至下普及方针政策,宣传科技领 域最新动态和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先进经验,让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深入人心, 由下至上传达百姓对科技的需求和意愿,加快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3案例分析 科技传媒是科技传播的现代化手段,更是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产 业化的助推器,例如由广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制作的《创新传奇》《科技与应 用》等电视节目已成为广西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宣传推广的重要品牌。
《创新传奇》是由广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承担制作的广西首档讲述 科技创新的电视栏目,第一期节目于2012年3月开始在广西电视台影视频道出播。
栏目以广西各行业科技创新团队克难攻坚的创新故事及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并产 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主要内容。节目收视率曾进入广西电视台电视栏目 收视率前20强,并曾荣获广西电视台优秀节目评选(社教类)节目一等奖等多个 奖项。栏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同样,由广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制作的《科技与应用》系列电视节 目以具有示范作用的先进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为内容,多层面、多角度 地展现新品种、新技术、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经验,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 更加关注和广泛参与科技创新、科技致富,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程度,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创新传奇》电视栏目制作的《罗汉果筑甜蜜梦》,讲述了全球最大的罗汉果甜味剂公司的创新团队研发罗汉果甜味剂提取技术,如何拓宽罗 汉果产业,将高甜度、零热量的甜味剂商业化,打入国外市场,成为全球罗汉果 甜味剂产业的领导者的故事,并配套制作了企业宣传片及产品介绍节目,在媒体 及大型活动中传播,使该公司新技术、新产品为更多人熟知,也吸引力众多商家 的目光和合作意向。目前,该公司已建立起了拥有400万株罗汉果组培苗脱毒生 产基地,并自主研发建立了全球第一条完整的、专业化的罗汉果提取物生产线, 实现其绿色安全、商业化生产,每年可加工罗汉果鲜果超过30000t,在业内遥遥 领先。企业销售额由2014年的7000万元,提升至2015年的1.5亿元。
同样的,《创新传奇》中的《无人飞行器传奇》科技节目,讲述了桂 林航龙科讯电子有限公司创新團队研发无人飞行器,实现中国海事第一次使用无 人飞行器进行海事巡逻,并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协助军方使用无人飞行器率先进 入震区勘探侦查的创新故事。桂林航龙科讯电子有限公司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 平的《一种油电混合动力固定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系统》专利技术(专利号:
201520215508.3)和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滑轮滑橇转换机构》(专利号:
ZL201310364008.1)等一系列专利技术发明,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然而,就是这样具有强大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公司当时在社会上的知名 度有限,其创新成果没能实现产业化,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创新传奇》为其 制作了电视节目并在广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传播,推动该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建 立广泛的知名度,从而建立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和销售渠道,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又如,在《科技与应用》的《智能化的食用菌培养路》节目中,讲述 了小草食(药)用菌智能监控专家系统将传统耗时耗力,需要人工测试和控制生 长环境的食用菌种植,如何转变为只需要一个智能监控系统就实现不同品种的食 药用菌育种、生长、仓储、运输、加工等不同过程中空气环境中的温湿度、光照 强度等实时、精准地采集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自动生成调控方案,完成食用 菌自动化、数字化种植,使食用菌种植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帮助企业 用传媒手段记录新技术、新专利、新产品,大力推广其经济价值。企业将该视频 节目在河北、河南、辽宁、内蒙古等地传播,促进了其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目前该产品累计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这两档节目在电视和网络媒体上深入、及时、真实传播了广西具有较 强先进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尤其是广泛传播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成 果产业化的成功案例、典型人物、创新智慧,建立了一个持续、稳定的传播本土 新成果、新技术的渠道,进一步多方位、多视角、多形式地展现科技创新对于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引领及重要促进作用,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成果产业 化。
综上所述,科技传媒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其传播宗旨的特殊性,从科技 的角度,对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起到了无可限量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传媒也将紧跟时代变化,在 促进经济社会良好健康发展,实现“中国梦”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作者:陈丹 第5篇:上市传媒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及相关问题阐述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在“适 者生存”的市场环境下,想要让传媒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并发展,就必须要顺应市 场发展潮流,提高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现如今,传媒行业高举上市大旗, 传媒企业上市进程持续升温。现如今已经有上百家传媒公司在中小板、创业板已 经成功上市。之所以传媒企业争先恐后上市,是因为通过上市渠道,能够让企业 获取更多的市场资金,通过资金的依托来立足于媒体行业。但是,我国市场经济 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有诸多有待完善之处。在此大背景下,也致使了上市传 媒公司经营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对企业经营管理不利,影响公司业绩,进而影 响股票市场。因此,上市传媒企业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质量,提高自 身的业绩,提高股市竞争力,进而形成良性发展。
一.传媒企业上市的因素分析 市场中的任何企业都是都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其中也包括传媒公司。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中的竞争愈演愈烈,如果传媒公司无法独立支 撑自身发展,就会将经营战略投向资本市场。并筹集资本市场资金来提高自身的 资金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国传媒企业氛围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传媒有限责 任公司,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路是那种公司,都必须要走向市场,这 种趋势在市场经济中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传媒企业上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强了企业竞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深,我国传媒企业不仅要面临着本土传媒企业的竞争,同时也要面临国际各国传媒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诚然,我国 科技技术、市场资本相比发达国家要落后很多,我国传媒企业在资金规模、投资 规模、受益规模在国际中均处于下风。所以,针对国内、国际带来的竞争压力, 传媒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资金,在短时间内容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要拓 宽融资渠道,而最大的融资渠道就是公司上市。
(二)新媒体的极速发展 中国股市在1992年正式成立并开盘,在股市成立之初,我国上市传媒 企业仅有四家,即中体产业、中视传媒、东方明珠、电广传媒。但随着人类进而 21世纪之后,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也随之产生,并飞速在市场经 济中发展。由于国家发展离不开传媒,股市成立至今,新的上市传媒企业层出不 穷,新媒体的到来就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又添加力“一把火”,加剧了传媒行业 之间的竞争。因此,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就必须 要先一步立足于经济市场,进而加快了传媒企业的上市步伐。
(三)本章小结 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期间,各个行业都处于高速转型、发展阶段, 在“适者生存”的市场环境下,传媒企业想要立足于市场,就必须要不断扩大经营 规模,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市场融资作为最快、最有效的融资渠道,势必会受 到传媒企业的青睐。总之,传媒企业上市是媒体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传媒企业上市模式分析 通过对传媒行业进行充分分析可知,传媒企业上市渠道有很多种,例 如借壳上市、买壳上市、新股发行等多种模式。但从上市情况分析,借壳上市依 然是传媒企业上市的主流。公司上市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么简单,需要公司具备 一定条件,并通过多次审核才能够择期上市。相比其他种类上市模式分析,借壳 上市门槛低、方便,能够有效缩短上市时间,并且能够降低企业交易资本,进而 实现快速上市目的。如果传媒企业企业资金、经营规模有限,想要快速获取市场 融资渠道,就只能通過借壳上市渠道。买壳上市,即使传媒企业通过购买具有潜 力上市但业绩不理想的的公司帮助自身完成上市,但这对传媒企业的前期资金要 求较高,已经风险也随之提高。新股发行即是向市场中抛售股票,通常情况下, 传媒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良好,公司效益平稳,同时,新股发行的股票价格飞速上 涨,能够快速获取市场资金。三.上市传媒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传媒企业并未突破所有制属性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了华谊兄弟、奥飞动漫等私营股份制企业,但 些企业自身的就是由私营模式转化而来的,并且其经营业务更多是集中于游戏产 业和网络传媒,而通过改制上市的国有传统传媒企业,仍然保持着国有控股的地 位,国家作为改制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由此可见,传统媒体企业并没有因改制 消除国有属性,依然是国家占据领导地位,很多机制上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二)资本收益率与规模效应不明显, 通过新股发行的传媒企业业绩进行分析,在当今上市传媒企业与未上 市之前相比,大部分传媒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有呈现出下降趋势,只有小部分传 媒企业呈现出低幅上涨,例如东方明珠、天威视讯等。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说 明我国上市传媒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并未带来预测效益,更不用说规模报酬递增的 规模效应。从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传媒企业上市势必会拓宽经营规模、提高资产 规模,让由于经营不当,资产与公司盈利比例失调,导致因总资产量的增加,摊 薄了净资产的盈利水平。
(三)经营管理与业务模式没有质的提升 传媒企业上市的主要因素是要拓宽融资渠道,让大部分传媒企业没有 因上市而提高经营管理质量与业务模式,这主要是因为传媒企业上市后其经营范 围仍然受到政策层面上的制约,其主要表现在:①传媒企业在上市时过于盲目, 没有确定上市后的经营目标,很多传媒企业仅仅是为了当下传媒行业体制改革需 求,为了市场而选择上市,及时在市场中募集了大量的资本,但由于没有清晰的 投资方向,进而导致资金使用率不高,甚至有些上市传媒企业自身就拥有庞大的 现金流,上市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在市场资金的使用上,很多传媒企 业将融资资金转变为银行大额存款,或者用于偿还企业负债,使得上市形式成了 企业“圈钱”的一种手段,对企业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②部分上市传媒企业 在拓展新业务时,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或仍处于初期阶段,在短时间内很难获得明 显效益,甚至是出现亏损现象。投资不明确提高了上市传媒企业的经营风险,这 表明在上市传媒企业在新业务拓展上任重而道远,需要逐步摸索前进。
四.上市传媒企业经营现状以16年上半年数据为例,我国内地主板与创业板上市的33家传媒公司 共拥有资产2142亿元,持有者权益在1357.18亿元;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08.56 亿元,净利润71.89亿元。其中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产出和利 润平稳增长,总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一)产出和利润现状 16年上半年,出版传媒的经营收入状况较好,当期营业收入高达 608.56亿元,15年增加了87亿元,增长16.64%。其中,有10家出版公司营业收入 337.79亿元,相比15年增长了24.7%;
6家报业公司收入48.87亿元,相比较15年同 期减少6.67亿元,下降12.01%。可见,报业传媒企业在16年业绩下滑,其余传媒 企业都呈现出上涨趋势。
(二)净利润平稳上涨,新媒体公司发展迅速 2016年上半年,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净利润实现了持续增长,达到71.8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67亿元,增长6.95%。其中,10家出版公司净利润35.6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70亿元,增长11.57%;
3家新媒体公司净利润7.01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3.20亿元,增长83.67%;
6家报业公司净利润6.47亿元,较上年同 期減少3.49亿元,下降35.05%。从数据可见,如今新媒体企业增长尤为迅速,传 统的报业传媒净利润下降明显。因此,报业传媒企业需要进一步拓展新媒体业务, 改革传统营业业务。
五.我国上市传媒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媒体企业经营改改将不断推进。媒 体企业之间的跨媒体、跨区域联合重组会进一步加深。同时,近些年我国三网融 合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媒体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一系列举措都能 够加强我国媒体企业与市场资本融合深度。因此,媒体企业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 推动媒体企业的重组、改革进程,进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
(一)以市场环境为基础,推动媒体企业经营制度创新 制度作为企业经营的基础,虽然制度无法给媒体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 效益,但合理的制度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并且指明了媒体企业 发展的价值偏好与绩效创新,包括生产性创新和非生产性创新。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媒体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通过新媒 体进入传媒业的民营资本实际上充当着“创新集团”的角色,即如果媒体企业经营 制度呈现僵持状态时,需要创新集团的出现来打破这一僵局,推动媒体企业经营 制度改革,将创新融合到媒体企业经营制度中,通过放宽传统制度,能够有效为 制度创新提供更广的活动空间。因此,在上市媒体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要以市 场环境作为出发点,跟据市场发展需求来创新经营管理制度,保障经营制度的时 效性与超前性,进而提高上市媒体企业经营管理质量,提高上市媒体企业的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加强监管工作,实现传媒监管融合 在当今市场环境下,想要推动上市传媒企业的发挥在那进程,就必须 要推动跨媒体之间的深度融合,随着而来的即是监管融合。近些年来,我国各省 市都已经在文化改革制度中提出了跨媒体融合监管,该模式在我国不断拖长,并 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出版、文化、广电“三局合一”等,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性的 执法、监管机构。跨媒体融合与监管融合趋势,表示这我国未来各大省市,特别 是省级地方政府的传媒企业改革思路并不会局限于单一的媒体行业中,而是站在 宏观媒体角度分析,站在跨媒体融合的方向实施高度改革,进而推动大文化、大 部制监管体制建设步伐通过建设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文化部进行“三合一” 整合,能够有效打广电企业与平面媒体企业之间的壁垒,进而推动我国传媒行业 进入“大媒体时代”。因此,市场有关部门及各级政府,必须要明确传媒企业的改 革大方向,进而制度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而推动媒体行业之间融合,将我国传 媒行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推动传媒企业跨媒体重组,培养龙头文化企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上市传媒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 跟,就必须要顺应社产业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发展趋势,不断推动我国传媒企业 之间的跨媒体、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培养传媒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实现“以大带 小”的媒体发展形式。《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到:将有线电视网络与出版物 发行的跨区域整合,资本市场对此早有预期,但仍需要一进步强化心理预期作用。
对于传媒行业优势企业而言,能够借助政策优势展开跨区域联合重组。这是上市 传媒企业的最明显优势,如广电网络提出的跨区域整合战略意图。所以,通过借 助资本市场推动传媒企业产业重组是强化传媒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重要举措。
结束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传媒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 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传媒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保障上市 传媒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继续改革。要求媒体企业要根据市场 需求,实现传媒企业制度创新,通过创新来推动传媒产业发展,进而加强跨媒体 整合,实现传媒行业间的重组,提高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为传媒行业后续 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王欣 第6篇:传媒融合中纸媒面临的困境和破解探索 国内的新媒体发展史,几乎是相对应的一部传统纸媒衰败史,两者从 2000年前后开始,就成为形影不离的传媒市场现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移 动端成为大众的生活必备品,纸媒的阅读形式已经难以适应这种需求。更重要的, 由于市场形势误判和行政力量的介入,纸媒并没有在技术高发期进入网络市场, 或该部分投入被人为剥离割舍,无法实现互通。最终,纸媒固守在传媒世界一隅, 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形势,然而破解传媒融合时代的难题,更需要认清形势和自己 的短板。
新媒体的概念分析 什么是新媒体?指的是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新闻信息或其它 可传播内容的生产、传播和反馈的平台。笔者认为,当下所称的新媒体是一个大 概念,其核心是“媒体”,正因为技术的发展,让其有了“新”的特点,因此,并非 所有的新媒体都算是传播意义上的“媒体”。判断依据首先是其生产的内容是否包 含新闻内容,仅仅是依靠抄袭、转载或虚构内容的媒介,只能算是传播渠道;
其 次是是否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这一点比较容易辨识。
新媒体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新媒体就是我们常说媒体机构的媒 体,比如国家广电部门批准设立的新闻网站,以及传统媒体设立的新闻网站、新 闻客户端或自媒体账号等。广义新媒体则指的是社交媒体、娱乐媒体、商业机构 设立的新闻信息网站、自媒体等。
纸媒面临的两个巨大困境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并非是一个行业的发力,而是整个社会共同的结果。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