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建于2002 年,目前每届招收三个班,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并得到了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广 泛认可。2011年8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正式获得教育部卓越工 程师首批试点专业批准。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卓越培养工作,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 与电气工程学院邀请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国电南京自动化研究 院等电气专业对口企业的专家进行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电气工程师的实际需求 和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另外,对首批参加 卓越培养的试点院校进行调研,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本专业的具 体情况,有效加以吸收和改进,探索并建立适应南京工业大学电气专业自身特色 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和实施措施。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施思路 本专业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的指 导下,树立了〃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 求为导向,以培养优秀后备工程师为追求,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 线,以世界两大工程教育体系(《华盛顿协议》和欧洲大陆工程教育体系)为参 照,以校企合作培养为手段,以回归工程实践为重点,以培育〃高工级教授”师 资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
提高学 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积极探索培养"有创意、能创新、善 创业〃的未来优秀工程师。
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学校结合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 了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总体目标。在坚持人才培养总体方向的前提下,面向国民经济和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需求制定了近期的人 才培养战略:将“通才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 学与科研相结合”,给“通才〃拓宽通道,为”天才〃开辟空间。学生按本科需求 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累计不少于1年。达到本科毕 业标准,取得工学学士学位。同时在本科生中进行遴选,对一部分具有科研能力、 创新素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强调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原4年大学培养 过程转变为"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学习累计 远超过1年。如此长时间的实习要求建设校内外固定的实习基地,并确定实习导 师,以确保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挑选和电气专业相关、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公司,建立多个校外卓越工程 师培养实习基地,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实习基地的建设包括实习场地安排、住 宿环境的建设、校外导师的培训、校外实习管理条例的制定等多项工作。进一步 提高学校对合作企业的开放度,进一步加大对合作企业员工的培训支持力度,建 立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专项基金用于完善企业培养的运行和保障,达到校 企双赢,最终使学生终身受益。
2.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校内卓越工程师培养实习基地,使学生在企业实习前即开始相应的实 践活动,并安排本专业研究生共同参与,逐步建设并完善本专业学生科研团队的 建设体系,最终形成校内导师带队,高年级带低年级,研究生带本科生,逐步使 低年级学生由协作变为主动创新,顺利迅速地成长起来,使每个学生都经历团队 中的各个角色,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三、课程体系的建设 依据本校卓越计划培养标准,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 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已有课程进行整合,重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1.课程整合原则课程整合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 从而促进课程体系的变革。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课程整合应遵循以下原 则:课程内容前后衔接的合理性和课程授课学时分布的合理性;
结合学校、学院 和本专业已有的教学、科研基础,对现有课程、教学资源、师资条件的充分利用 及整合;
注意授课知识结构满足社会、行业与企业的要求,加强行业标准、行业 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培养;
课程体系设置应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学生实 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设置 在第一学期新增了“电气工程概论”课程,从整体上将本专业知识予以纲要 性的介绍,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全面、清晰的宏观认识,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 前有充分的时间对本学科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可以在后续专业方向的选择中做好 充足的准备,自主进行方向选择。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将主要专业课程的 相同或相近部分整合为一门课程,即在第5学期增设〃电气工程基础”该新增课程 安排为80学时,作为所有专业课程的先导课。后续再开设若千少量学时的专业必 修、限选课程。另外,结合当前专业发展趋势新增相关任选课程,使新的课程体 系能够在现有的学时条件下满足内容的先进性和种类的多样性。
3.实践体系设置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着 重要求,一方面安排了"工程法规”〃电气工程预算"等课程对学生进行行业规范 等方面的知识培养;
另一方面,整合后的课程体系中保留了大量的校内实践环节, 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结合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的锻炼,力争使学生的校内学 习与第四学年的企业实习无缝接轨其中毕业设计采取校企联合方式在企业完成, 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设计也可在企业内完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 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见图1。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上,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工程教育。大力鼓励创新 型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积极尝试和推广CDIO、PBL、探究式学习、基于项目 的学习、案例教学、发现式学习、适时教学等归纳式创新教育模式。
课程建设方面,鼓励教师设置能力培养型课程如自学课、讨论课、设计课、研究课、训练课、竞赛课等,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以及理论教学、课堂 分组讨论、课后团队设计与开发鼓励教师以课程设计替代部分作业或考试,进行 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设计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课程知识的 应用能力,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以综合评价课程的学习成果、创新项目和系统 方案等环节来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贯彻落实。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改革传统 的课程考核方式,本专业部分课程采用阶段性工程作业的成绩或多人协同完成实 际工程任务的表现评价等更灵活的方式代替以往的一次性试卷考核方式。
五、师资队伍的建设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有卓越的师资队伍。授课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既可 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企业专家,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所长,使学生获得最 全面的知识。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开展“高工级教授”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 伍建设。145]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的工程实践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注册电气工程师 考试。选派一批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工作1〜2年,增强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九制订和规范教师的兼职办法,引导和规范教师到企业兼职。不断 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的工程经历和实践能力,并设置准入门槛。同 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与其他兄弟院校交流,相互 取长补短。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或企业专家到学校任敫并指导学生实践、毕 业设计、 六、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课相对过多,选修课相对较少,人文社 科知识缺失,一些非工程能力如团队合作、环保理念、领导力等等素养缺乏,这 些都是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亟需加以改进。
2.企业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 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对口的企业包括发输配供用电的各个环节、某些 环节的电力企业,如供电企业,由于其生产工作责任重大,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 长时间实习,即使接收了也只是流于形式的应付差事。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实习 积极性,也违背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初衷。因此,一方面要合理选取实习企业,同时也需要国家从政府层面出台相应的实习规范与制度提高企业对学生实习的 重视程度,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保障学生的实习质量。
3.学生长期实习的安全问题 以往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的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等,由于时间比较 短,一般由学校教师带队,组织学生集体行动,期间的安全问题一般由带队教师 负责。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有长达一年的企业实习,学生在企业的生产、生活 过程中的安全责任由谁负责、如何负责亟需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措施,使企 业单位打消顾虑,接受实习学生,也让高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不用畏手畏脚。
4.企业与高校的衔接问题 各个企业工程侧重点不同,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亦有所不同, 而企业一般也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如何充分发挥企业 与高校的各自优势、使二者交互衔接需要探讨。
七、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于我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 型国家以及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面对我 国数量庞大的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如何更富有成效地开展此项改革活动是目前我 国高等工程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目前本专业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各项 建设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信随着实习基地、师资、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备电气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作者:郝丽丽,邵如平,杨静(河北昌黎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 工程学院,副教授;
江苏宜兴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江苏南京 211816)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