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讲座 > [差异与对立的元音格局] 格局差异

[差异与对立的元音格局] 格局差异

来源:讲座 时间:2019-10-26 07:59:45 点击:

差异与对立的元音格局

差异与对立的元音格局 对立性的语音差异是语音格局的基础,汉语和英语的语 言类型不同导致两种语言的对立性差异不一样,形成不同的 语音格局。汉语舌尖辅音声母是舌尖元音韵母不同变体出现 的条件,声母格局对汉语方言的类型有一定影响;
北美英语 元音后、低合流及长音分化的一个主要语音因素是元音后接 辅音的性质。总的说来,汉语语音格局中声母可能是较为活 跃的,而英语方言的材料表明英语元音似乎是最易产生系统 性差异,尤其是松紧特征。

摘 要:
差异;
对立;
合流;
分化 引言 1. 对立( contrast )是指向关系的、结构性的差异,而语音差异( phonetic variation )则是由于语音环境、个人因素、符号转写或其他非语 言等因素造成的非结构性的差异。一种语言的音位系统里包 含哪些元辅音,这些元辅音之间的关系如何等并不一定是任 意性的,都有各自的“语音格局( sound pattern )”。

语音格局是语言里用来表达对立的单位与单位数量分 布,以及这些单位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汉语元音格局里的ɿ和ʅ 2. / / / / 舌尖元音 / ɿ / 和 / ʅ / 是汉语语音的特点之一 [3] [4] ,如 北京话里主要元音一般都认为有舌尖元音 [ ɿ、 ʅ 、 i] 。而这三个音段在该方言中的分布存在严格的互补关系, 具体说就是:
[ ɿ ] 只出现在舌尖前塞擦音和擦音声母 / ʦ 、 ʦ ’ 、 s/ 后面;

[ ʅ ] 只出现在舌尖后塞擦音和擦音声母 /tʂ 、 t ʂ ’ 、 ʂ / 后面;

[i] 则可出现在其它辅音声母的后面。而且这三个音段在听 感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5](75-76) ,因此这三个音段的底层形式应该是同一个不存在对立 的 /i/ ,表层的差异就应该是同一音位 /i/ 不同的条件变体。在汉语其他方言中也存在这种关系:
即如果某种方言的塞音或者塞擦音中存在舌尖前 / 后的对立,就会出现这种 /i /的变体差异。

舌尖元音与舌尖辅音的依存关系 2.1 对比汉语各方言可以明显看出舌尖元音与舌尖辅音存 在依存关系。根据《汉语方言字汇》 [6] 的资料,现代汉语 20 个方言点中:北京话、济南话、西安话、合肥话、双峰 话这 5 种方言存在韵母 [ ɿ 、 ʅ 、 i] ,同时有舌尖前声母 / ʦ 、 ʦ’ 、 s/ 和舌尖后声母 /t ʂ 、 t ʂ ’ 、 ʂ / ;
太原话、武汉话、成都话、扬州话、长沙话、南昌话、 梅县话、潮州话这 8 种方言有韵母 [ ɿ 、 i] ,舌尖前声母只有 /ʦ 、 ʦ ’ 、 s/ ;
广州话、阳江话只有 [i] 韵母,而舌尖塞音或塞擦音声母则全无,只有舌面(舌 叶)塞音和塞擦音辅音声母。建瓯话、福州话、厦门话,这 3 种方言中只有 [i] 韵母,也有舌尖前塞擦音声母 / ʦ 、 ʦ ’ 、 s/ ,但是参看附注:建瓯话、福州话中声母 [ʦ 、 ʦ ’ 、 s] 在齐撮口韵前腭化,厦门话则其实际音值接近舌叶音 [ ʧ 、 ʧ ’ 、 ɕ ] 。因此舌尖前音是导致 [ ɿ ] 出现的条件,舌尖后应是 [ ʅ ]出现的条件。如果某方言没有舌尖前后辅音的对立,则 该方言出现 [ ɿ 、 ʅ ] 变体可能性较小。这一趋势在吴语和北京话的对比中可 以明显看到:
温州话和苏州话都有舌尖前声母 [ ʦ 、 ʦ ’ 、 s] ,而无舌尖后声母。这些吴语声母格局一个明显的特点 是比北京话多出了浊声母 [7] ,在高元音韵母方面温州话比苏州话则多了一个标记性 更强的圆唇性的 [ч ] 。以下是温州话、苏州话和北京话里一些相关字的读音 (略去声调)对比:
温州话念“知 [ ʦɿ ] 、痣 [ ʦɿ ] 、齿 [ ʦ ’ ɿ ] 、翅 [ ʦ ’ ɿ] 、持 [ ʥɿ ] 、池 [ ʥ ei] 、思 [s ɿ ] 、似 [z ɿ ] 、湿”, [sai] 苏州话念“知 [z ɿ ]、痣 [ ʦ ч ] 、齿 [ ʦ ’ ɿ ] 、翅 [ ʦ ’ ч ] 、持 [z ч ] 、池 [zч ] 、思 [s ɿ ] 、似 [z ɿ ] 、湿 [s ɣʔ ] ” 北京话念“知 [t ʂʅ ] 、痣 [t ʂʅ ]、齿 [t ʂ ’ ʅ ] 、翅 [t ʂ ’ ʅ ] 、持 [t ʂ ’ ʅ ] 、池 [t ʂ ’ ʅ] 、思 [s ɿ ] 、似 [s ɿ ] 、湿 [ ʂʅ ] ” 另外,吴语浊声母清化、苏州话细音的精组字 / ʦ 、 z 、 s/ 腭化成舌面前音 从而与见组字母/t ɕ 、 ʥ 、 ɕ / 合流( merger ) [8] 引起声母格局发生变化,韵母出现了相应重组的倾向。

最后,仍然是吴语的一个特点,多数地点单元音丰富而 复元音缺少。普通话 ai, ei, au, ou 一类复合韵母在吴方言区大都转为单元音韵母 [7](70-72) 。尽管如此,上海话 37 个韵母里也没有出现舌尖前元音 [ ʅ ],而相应的上海话也没舌尖后辅音声母 [t ʂ 、 t ʂ ’ 、 ʂ ] 。

汉语舌尖辅音的发音构型影响韵母 2.2 从汉语舌尖辅音的发音构型来看,在 X 光图中,普通话塞擦音的调音部位舌尖的狭缝封闭,直 接接触了齿龈或龈腭。同时在腭位图上,中缝也封闭了。舌 尖前音 [ ʦ 、 ʦ ’、 s] 舌尖构型是向上翘的,而舌尖后音 [t ʂ 、 t ʂ ’ 、 ʂ ] 的舌尖反而平秃,只是位置稍稍后移;
而且咽腔加宽。

这实际上舌体前伸而舌尖后缩,于是舌肌在中不隆起,和舌 尖前音的舌体中凹不同。这就是 / ʦ / 组与 /t ʂ / 组在舌形上的区别。[4](140) 舌尖元音 [ ɿ 、 ʅ ] 一般与同部位的擦音、塞擦音相拼,使得“纯元音”带 有辅音“附加调音特征” [5] ,其实就是声母对元音韵母的顺向同化。

/ ʅ / 比 / ɿ / 前,因为 / ʅ / 的咽腔比/ ɿ / 宽。舌尖元音的这种特殊舌形在声学特征得到相应的表 示 [3](79) 。它们的 F1 基本相同( 400Hz 左右),或 / ɿ / 的 F1 略低于 / ʅ / ;
但 / ʅ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