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讲座 > 【创造课堂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创造课堂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来源:讲座 时间:2019-10-19 08:01:47 点击:

创造课堂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创造课堂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党少侠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既有其严密的逻辑性,又有极 强的实践性。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围绕数学学 科的特点,采取多种办法,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 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探求知识主动寻求规律,增强创 新意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 重视过程是新课标的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 神的重要环节。现代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 学结论,更要求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认识 到: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现状、思维发展的限制,其认知时形 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要点,尽可能挖掘教材中的实践性因 素,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实物,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掌握知识的基本规律,使数学课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 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采取餐桌式教 学,将学生每8人分为一组,要求每组用橡皮泥、小棒等材 料,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和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在制作过 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由长方体和正方体所 具有的特征造成的,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借助形象思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就非常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印入他 们的脑海。

二、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我们知道小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的局限,大脑的发育 还不那么成熟,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教师在课堂上,要 组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更深刻、更直观 地理解教材内容,发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一堂活动课,要 求学生做一些圆柱形的模型。事前我提示学生:制作圆柱时 必须先画出圆柱底面和侧面的展开示意图,再沿线剪下拼贴 而成,学生通过想与画,剪与贴,制作出各种不同的圆柱形 模型,有油桶、口杯、茶叶桶等。有些学生还将圆柱与其他 图形相结合,制作出火箭、高塔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索知识规律 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实践,可以调动 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思维活动的前沿,让 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索,主动发现,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 使之对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在教学“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 都是180度这一规律,我出示不同类的三角形,让学生操作 量角器逐一测量,然后再将量得的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度数 相加。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思维由感性向理性升华,加深了对这一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四、让学生通过“尝试”,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对 我们提出的又一个新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 归宿。我根据这一要求,在课内外为学生设计一些有一定难 度,但又能让学生通过努力最终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勇敢 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向纵深发展。

在教学了“圆柱体体积”后,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 “尝试”的场面:我先拿出一个鸡蛋让学生测量,然后求出 体积。只见学生拿着小尺子左量右量,怎么也测不准它的直 径与高。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指着我拿来的烧杯和水说:
将鸡蛋放到烧杯中注入水,然后量出杯中水的高度,用圆柱 体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再取出鸡蛋,量出杯中水的高度,算 出体积,两次体积相减,就求出了鸡蛋的体积。我问他怎么 能想出这个方法,他说是由曹冲称象想到的,一次小小的“尝 试”,竟让学生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诸如此类的“尝试”,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培 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能力是现代 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紧扣教材实 际,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提供实践机会,使之贯穿于整个 教学过程,甚至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让学生通过实 践,自我感知,充分发挥潜能,使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