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进步需要创造,无创造社会则停滞不前;
教育发展 亦需要创造,无创造教育便会僵化。进入以创造发明为主流 特征的21世纪,创造教育日益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览 中国教育发展历史,最早、最鲜明地打出创造教育大旗的就 是教育变革的先行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 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 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培养学生 “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 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他的 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来培养幼儿 的创造思维呢?本文就我的思考与探索陈述于下,以求教于 方家。
1转变教育观念 鼓励孩子创新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为培养大批创新人 才,我们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由于我们教育的对象还小, 教师不信任孩子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孩子做主,事无巨细包 办代替。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存在着 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从教学活动的价值 取向上,鼓励孩子采取“照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曾有一 位幼儿老师教小朋友画小鹿,由于一时的疏忽,把小鹿画了 两条腿,结果全班三分之二的幼儿都画了两条腿,原因是老 师平时没有指导幼儿进行大量的形象感知,表象记忆,并且 经常要求孩子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孩子的头 脑中没有足够的形象储备,缺乏基本的创造素材,也就不能 进行联想与创新;
其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往往用“填 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 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把幼儿的头脑只当成 是储存知识的“仓库”而不是生产知识的“工厂”。其三, 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只喜欢记忆型的幼儿,喜欢上课 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出循 规蹈矩的儿童,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及时、正确的培养。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说:“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 被激发出来。”张衡数星星,骆宾王作诗,曹冲称象,牛顿 自制小风车,爱迪生孵蛋,等等,这些杰出的创造性人才, 在其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了独特的创造力。然而,如果没有培 养创造力的环境和教育,即使是富有创造性的“小神童”, 也很难成长为伟大的发明家。张衡如此,牛顿如此,爱迪生 也如此。创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起点则是创造力的 萌芽阶段——学前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 儿园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儿童创造力这一神圣使命。教师首 先应从思想上改变过时的观念和专制的作风,并且要从思想 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导转向“平 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现代的幼儿能力 发展的促进者。
2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创造欲望 陶行知指出:“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 儿童的创造活动是在不断的探索、尝试、操作中完成的。他 们的创新思维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尝试操作,才能物化,也 只有通过一系列尝试操作,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加符合现 实,更具有实际效果。儿童在一次次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其实质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而且,儿童在动手操作、反 复尝试中获得一些成功,会进一步激发其动手的热情,使其创造潜力得以更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为儿童 提供动手操作的环境与物质材料。例如,在活动室设置各种 区角,让儿童玩积木、捏泥人,做小制作、搞小发明等,通 过这些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来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创造 的火花,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 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教师应对孩子少一些 苛求和责备,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在活动中我有意识的让孩子查找资料、参与环境创设、 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如主题活动《美丽的森林》,我就和幼 儿一起寻找和收集有关森林的实物与资料,创设主题环境, 把收集到的资料及调查所得做成“森林资料站”。孩子们建 议将墙饰和活动室布置成美丽的“森林”,在“森林”里用 废旧盒子、可乐瓶、瓦楞纸制作了动物们的“家”,用折、 撕、剪、画、捏等方法做成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动物,创编出 各种关于“森林”里的故事展示在墙面上。在这样充满吸引 力的环境里,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创造。
在这里,环境不仅仅是美化活动室,而且是孩子们自我表现 与展示的舞台,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
3丰富感性知识,提供创造材料 任何新的形象,新的设想的产生都是对已有表象与观念 的选择,加工,改造。如果儿童从未看到过猴子,在绘画活 动中也就不可能画出生动形象的猴子来,只能是“照葫芦画 瓢”。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改变了以往那种模仿的训练方式,而首先注重幼儿的主动观察和表达。比 如,在绘画活动中我把教幼儿画大象改成了画鸭子,因为我 们这个地区的孩子很少见过大象,而对鸭子比较熟悉。在活 动之前,我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观察鸭子如何走路,如何 游戏,怎样吃食,怎样玩耍。绘画活动的时候,我只是教给 他们画鸭子的一些方法和要领,画的内容则可以根据自己的 观察自由选择。结果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一张张画纸上出 现了各种各样动态逼真的鸭子。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头脑 中有着丰富的生活材料。这是保证他们思维活跃的根本。
我还利用活动的机会,让儿童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 引导他们观察沿途的车辆与行人,认识建筑物、交通工具, 观察房前屋后的环境,探索田野河流的分布情况,欣赏大自 然美景,了解花、草、鸟、虫的特征等,以丰富儿童的感性 知识,启发其想像力,触发其灵感,增强其探索精神,点燃 其创造的火花。例如,我在一次中班的小朋友们参观造船厂 和码头之后,让小朋友“画船”。结果,有的小朋友的画面 上不仅有轮船,还有高挂的太阳、漂浮的云彩和飞翔的小鸟, 有的还画出了海盗船和国王的船,国王的船上有国王和美人 鱼在跳舞,甲板上还在放烟花……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此言妙矣! 4巧设创新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 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能力。”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探求未知、开启智慧、 认识世界的内部动力,是探索和创造的源泉。创造性思维更 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幼儿游戏,绘画, 活动中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去思 考。
比如,在一次游戏中,三组幼儿进行搭汽车的比赛。我 要求他们每组搭的车子样式不同。三组幼儿都开始各自动起 了脑筋,搭起了三种不同样式的车子。可是由于桌面光滑, 车轮不稳,车子都倒下去了。怎么办呢?我再次要求三组孩 子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每组想出来的办法要各不相同。
第一组的小朋友很快想到应该由四个小朋友各扶一个轮子。
第二组的孩子们想出来的办法不能和他们相同,那该怎么办 呢?几个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在讨论,忽然一个孩子说,我看 过司机叔叔修车的时候,在轮子的前后用一个三角形的东西 垫住,这个办法果然有效,轮子不滑了。这可苦了第三组的 孩子,他们商量了好一会儿之后,几个幼儿兴奋跑到教室的 外面捧来了沙子,把沙子铺在车轮下面,车轮果然稳住了。
我大为惊讶,为他们这一具有创新意识的办法高兴。
在绘画活动《有趣的西瓜皮》中,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 带有半个西瓜的纸,先问幼儿半个西瓜像什么?孩子纷纷说 像轮船、像雨伞、像小推车等。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 造出一幅幅新奇的作品,有的把西瓜皮想象成一艘潜水艇, 许多美丽的鱼儿正围着它做游戏;
有的把西瓜皮变成了一间鸟窝,鸟妈妈在外面保护着里面的鸟宝宝睡觉,有的把西瓜 皮变成了雨伞,小猫正在下面躲雨……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 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和支持孩子大胆表现,让 幼儿充满自信地去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
在一次认识沉浮的科学活动中,先让幼儿大胆设想,寻 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验中,我先让幼儿亲自把木块、铁 块、橡皮泥,玻璃球等放在水里,观察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 什么东西沉在水里。接着,我又设计了两个讨论问题情境, 一是出示一个塑料空瓶放进水里,让幼儿观察,塑料瓶浮在 水面上,那么怎样使塑料瓶沉下去呢?一是出示五个一样大 小的红色小圆球,并告诉小朋友,其中四个木球,一个铁球, 请小朋友想个办法,把铁球找出来。由于提出的问题新奇而 有趣,因此幼儿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参加讨论, 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说放在水里,有的说用天平 称,有的说用石头敲,答案不一而足。因此,当幼儿在思考 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教师要更多地鼓励他们想出 一些与众不同的新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 展。
【参考文献】 《陶行知文集》 《幼儿园渗透式教材》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