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活动方案 >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焕发数学课堂活力】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焕发数学课堂活力】

来源:活动方案 时间:2019-10-14 07:58:58 点击: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焕发数学课堂活力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焕发数学课堂活力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自主 学习能力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至关重要,若没有主动探究的自 主意识,深入思索,很难学好。针对此特点,教师在教学课 堂上就必须注重培养初中生的自主性,有效开展自主学习, 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为了真正有效地达成这一 目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 学自主学习能力,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0-0148-01 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缺 乏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尊 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更多的时 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自发性的学习中,丰富知 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调动学生自 主探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为了巩固学生理论知识, 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我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置身情境之中探究“勾股定理”应用价值:很久以前有一个 拿着长竹竿的小贩要进城,当他要进门时,却发现竹竿无论 是横着还是竖着都要长于城门,最后那个小贩只能将竹竿折 断带进城,但这样就失去意义了,同学们,如果你们恰好是 和小贩随行的路人,那你们能帮小贩想个办法吗?如果城门 内高2米,内宽1米,而竹竿长约2.2米,那么怎样才能在不 损坏竹竿的情况下带进城门呢?经过短暂的思考,许多学生 都想到可以将竹竿斜过来带进去,这时我再加以引导:“那 我们怎么确认倾斜的竹竿一定能进入城门呢?”这时思维敏 锐的同学就想到应用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门框的对角线利 用勾股定理可以算出≈2.236,而竹竿的长度等于2.2,2.236 大于2.2,可以保证竹竿从门框穿过。从头至尾,学生都处 于问题情境中,以“主人翁”的姿态面对问题,凸显了其主 体地位,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找到了最佳答案,让同 学们从心里产生了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制定学习目标,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我 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 分层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与进来,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目标的 认同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自 主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这节课的时候,针对同 学们的能力水平划分了几个自主预习目标,比如,所有同学 要先复习一次方程的知识内容,然后再预习二元一次方程, 并且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有能力的同学可 以在此基础上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让每一位同学 都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 质量水平。

三、重视方法传授,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 是传授给人已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当学 生掌握了方法,掌握自主学习应具备的基本功,他们才能够 真正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1.鼓励猜想。数学猜想,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和知识, 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做出的一种判断,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假定性,可真可假,是一种探索性思维。教学中,教师应创设 条件,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敢于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 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勇于质疑。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参与 得比较少,所以学生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遇到问 题之后,学生通常会有两种表现,有的学生会主动去问教师, 然后解决困难;
而有的学生则不敢去问教师,只好采取回避 的态度,不去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 可取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指的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 题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者解 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想出更多解决问题 的方法。

3.学会总结与反思。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后的总结与反 思;
二是指导学生对阶段性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反思。不管 哪一种归纳反思,教师都应当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 生对课堂学习进行认真的总结。比如:上完一堂课,我学到 了什么?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通过反思学习活 动,学生能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提高自我总结、自我反 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四、联系生活数学,巩固自主学习成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正是生活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最 早的数学知识以结绳记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知识逐步 渗透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到吃饭穿衣,大到航天数据。

数学和生活的需要越来越近,它不再深不可测,课标要求, 要重视从学生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就是要求教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 事物中感知数学,这样学生对数学不再陌生,才能感受数学 对生活的便利。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 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头脑分析生活,让学生感受 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比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首先给出一个生活实例, 某同学家种了10亩小麦,共收了80袋,现要出售,称量如下:
1023,1010,1034,985,992,986,1001,1021,998,995, (单位:斤)这位同学家共卖了多少斤小麦?平均每袋多少 斤?若每斤一元,共收入多少元?平均每亩地收人多少元? 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于是积极探讨。教师又提问 上述10个数字大,记数麻烦,相加易出错,有没有别的办法 呢?学生又继续探究起来。这样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 生感悟到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从而增强学生自 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策略去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培养、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每一个学生 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胡小明.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和措 施[J].教师博览,2014(10):57-57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