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学者针对资助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并不多, 研究者多是将学 生资助作为大学生教育质量现状与问题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研究资助现状时, 多 是集中于资助政策实施的问题和学生对其评价, 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回归到资助 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综述来看, 考察学生资助对学业发展方面的影响常用的 评估方法主要有多元回归方法、结构方程模型、工具变量法和断点回归法等, 通 过实证数据发现高校资助与获助学生学业发展间存在相关性和影响机制[1]。
而笔者认为, 面对大学生这样一个富有生活气息、彰显生命活力、蕴含青春 故事、伴有心理成长的群体, 仅是定量的、标准的研究难以真实还原其成长变化, 对理解资助也较为刻板与粗糙。应当更关注微观的、本原的叙事, 更关注在学生 个体身上发生的细致的、真切的发展影响。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搜集研究对象教育背景中的任何类型叙事 素材的教育生活故事文本, 并对叙事形式多样的素材展开分析研究, 如研究对象 的日记、传记、档案、生活故事、工作日志、叙事访谈、生活随笔、口述历史等, 研究对象进行故事叙说并以研究对象的叙说故事内容为文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行为、经历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 性理解, 以期反映出故事叙说者本身的重要生活经历及生命主题的一种活动。教 育叙事研究强调关注作为研究对象的个体的经历故事及其背后隐藏的之于该个 体的意义, 强调关注微观分析[2]。在研究方法上, 本文通过“叙事、对话”的教育叙事研究来探究精准资助对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如何建构自我, 影响学业发展, 倾听学生的“叙述”, 从这 种“叙述”中分析学生的思维、心理等特征, 以此动态地观察、反映和分析精准 资助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作用, 从质性研究角度分析, 以期研究 结果为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本研究设计两个问题: (一) 精准资助是否影响大学生学业表现、学业成绩、职业生存能力? (二) 精准资助如何影响大学生学业发展?其影响机制如何? 二、对50名建档立卡家庭大学生的教育叙事访谈研究 (一) 访谈提纲的确定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召开学生座谈会, 初步形成访谈提纲。
(2) 走 访心理学专家、一线辅导员、学生工作分管领导, 邀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
(3) 组织预访谈10人, 其中男生4人, 女生6人。预访谈后, 根据受访者的建议进一步 修订提纲。
(4) 制定正式访谈提纲。
(二) 确定50名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中的提法:要做好农村贫困 户建档立卡工作, 以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把农村贫困户基本情况记录到扶贫手册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根据其 贫困程度发放相应的贫困卡。建档立卡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主要方式, 是做好 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 (以下简称“建档立卡 生”) 就是指符合建档立卡标准的贫困户家庭正在接受教育的子女[3]。
50名访谈对象中,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10人, 学业优异者10人, 中间学生18 人, 学业困难学生9人, 心理困难学生3人;大一学生18人, 大二学生11人, 大三 学生13人, 大四学生8人。
三、不同类型建档立卡生的受助思想分析 受助思想指受资助学生对该事实的态度和认识,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主 动申请, 积极接受;另一种是被动接受, 属于纯粹给予型。两种受助思想在学生 资助工作中都存在不足, 积极主动型受助思想可能伴有不择手段地争取, 而消极被动型受助思想可能带来“等、靠”依赖思想, 资助效果皆与育人目标背离[4]。
(一)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受助思想呈现出积极、主动、正向的特征, 感 恩观念强烈, 个人的教育生活以成长发展为中心, 个体的价值认同、内在需求等 主体能动性强。
学生党员是指在大学期间发展为党员的学生, 学生干部是指在班级、学生会、 团委、协会、社团担任重要职位的学生, 他们约占大学生人数的20%。本研究中,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对精准资助持积极的、正向的评价, 其中8人使用了“非常 好、真的好、蛮好”等褒义语词, 2人使用了“还好、不错”等中性评价的语词。
同时, 在访谈过程中, 还发现受访者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的差异。10人语言表 达较为流畅、逻辑清晰、思路明确;肢体语言较为放松和自然, 脸部肌肉松弛, 坐 姿自然, 没有太多“摸鼻子、捋头发、重复语言”等动作。其中一个班干部说道: “上大学能享受到国家这么好的扶贫资助政策, 应该是一种幸福吧!有了这些资 助, 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不用再为了生活费外出兼职打工, 能利用课余时间组 织和参加喜欢的各类活动, 自我锻炼很多。”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在大学中德、智、体、美等方面表现优异, 发展都比 较均衡的群体, 他们思想上进、积极进取、有能力、敢担当。访谈发现, 这些同 学会认识到个人学业问题的重要性, 对自己的学业和个人发展很有自信。
(二) 学业优异学生的受助思想呈现积极、配合、中向的特征, 他们以支持 者的角色接受资助。
学业优异学生是指每年度班级学习成绩排在前30%的学生, 被同学称为“学 霸”。在受访的10名学业优异学生中, 6名学生对资助评价积极, 4名学生评价比 较积极。一位“学霸”说道:“我们家里有两个大学生, 我弟在其他高校也享受 资助, 很感谢资助政策, 可以让我们放下负担, 奋发向上, 我还获得了国家奖学 金, 用这钱报了考研辅导班。”研究还发现, 学业优异学生更愿意争取奖学金, 谈 到奖学金学生带有鲜明的荣誉感。“学霸”在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营造上起到引 领和示范的作用。
(三) 中间学生的受助思想呈现出中立、参与和中肯的特征, 他们以参与者的角色接受资助。
中间学生是指在班级中学业、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 即年度学习成绩排名在班级30%-80%的学生。这部分群体约占大学生人数的70%。
访谈发现, 他们情绪较为平和, 既没有太多的积极情绪, 也鲜有负面情绪。一位 受助学生说道:“我享受国家建档立卡资助, 可以保障和改善生活, 不从家里索 要生活费, 但是我本人没有太大感觉, 谈不上开心还是不开心, 就是一种说不清 楚的自然状态吧。” (四) 学业困难学生的受助思想呈现出保守、中立和消极的特征, 他们以观 察者的角色接受资助。
学业困难学生即年度学习成绩排名在班级后20%的学生。这部分群体约占大 学生人数的10%。访谈的9名学生中, 学生对精准资助评价为中立、消极, 在他们 的言语表达中都用到了“一般、凑合、还行”等词语。研究发现, 学业困难学生 所在班级的互动频次相对较少, 比较保守和内敛。一名同学说道:“我英语课程 连续四学期挂科, 我对专业课也不感兴趣, 获得资助可以让我不用发愁生活费, 班级的大小活动我也不多参与, 评优树模和我几乎没有关系”。
(五) 心理困难学生的受助思想呈现出低趋向性、高退缩性的特征, 他们以 被扰动者的角色隔离其外。
本次研究中的心理困难学生是在平时日常生活学生中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有 一名患有抑郁症的女孩子, 说话声音很小, 多数时候低着头, 说话期间伴有抠指 甲等小动作, 表达喜欢用短句, 如“我不是太清楚、我不知道、不想参与”等。
她说道:“资助对于我来说意义不大, 我平常没有爱好, 除了每日三餐外几乎不 消费, 班级评选活动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一个人静一静。”访谈发现, 这类学生 对环境有非常强的敏感度, 喜欢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遵守自己的规则, 对他 人的世界不好奇。
四、研究结果和讨论 (一) 经济资助作为一种机会补偿式的资助方式, 对于学生学业发展的促进 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愿意选择放弃兼职工作的时间, 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以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教育结果是行为主体在特定情境下进行一系列选 择后的结果。个体在不同阶段所做的选择受到家庭背景、教育、环境及政策等多 方面的影响, 政策工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特定选择的吸引力上。经济资助强 度的大幅提高, 降低了辍学或将时间用于非学习项目上的吸引力, 更好地保证获 助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
(二) 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于精准资助的评价呈现出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对于 精准资助存有消极被动的受助思想, 这种消极被动的受助思想不能实现资助目 标, 受助者被动接受资助, 对于资助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刻理解认识, 因 此, 受助者不能主动有效地利用经济资助资源, 从而达不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精准资助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对所有建档立卡生的全覆盖式资助, 以期 解决和保障所有建档立卡生的学习和生活。但国家、社会和高校为学生提供的经 济资助多为无偿式, 为了维护受助者的尊严, 保护受助者的隐私, 减轻受助者的 心理压力, 甚至采取了“无声”的形式。不同学生对于资助工作的差异性评价恰 恰说明助学金的激励和引导育人作用发挥不到位, 贫困大学生价值观模糊, 学生 的感恩意识差, 从资助者到受资助者都未形成正确的资助观念, 资助方式不当, 以至于不少学生认为享受资助是理所当然, 是其应享受的权利, 却忽视义务, 获 助学生的公益志愿回馈活动流于形式。
(三) 学生资助育人体系不完善。精准资助的资助对象仅限于建档立卡家庭 学生, 以“输血”式的覆盖式资助为主, 无法达到普遍资助。资助目标仍停留于 单一的经济解困, 仅关心贫困生在经济上的需求, 缺乏全方位地关注跟踪受助学 生的发展与成长, 缺少助力建档立卡生发展和成长的平台。资助的教育引导体系 不完善, 如经济资助缺乏感恩意识和自强意识的引导和培养, 奖学金对于未获奖 学生努力学习的激励效果不明显。眼下对于大学生发展性资助的实践项目探索则 集中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质, 而对于提升综合素质方面较为缺失。
五、启示和建议 为了能让精准资助在促进建档立卡生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方面也发挥更加 显著的激励和育人作用, 今后高校在资助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 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主体性下积极主动的受助思想。精准资助旨在实 现建档立卡生的全面发展, 该目标的实现需要资助者和受助者的共同努力, 尤其 是受助者的受助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因此, 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性下积极主动 的受助思想, 转变消极被动受助思想, 明确资助活动的育人目标, 积极应对资助 行为, 有效利用各种资助资源, 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二) 要强化经济资助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保障建档立卡 生基本生活的前提下, 资助应更多地向学业表现积极、学业发展好的学生倾斜, 以期促进经济资助对学业发展和学风建设的激励导向作用。资助的评定过程应当 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以提升建档立卡生对精准资助政策的认可度和满意 度。
(三) 实施基于综合素质提升的发展性资助。首先, 要注重从单一的经济资 助变成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成长资助, 不仅仅关心建档立卡学生的经济需求, 还 应该多维度、全面地关注、跟踪受助学生的学业发展与个人成长, 建构更加有效 的学生资助激励育人体系。其次, 既要注重“输血型”的覆盖式资助, 为学生提 供保障学习和生活的资金资助, 更为重要的是, 也要努力提供实现自身长远发展 的“功能性”资助、“造血型”资助, 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和成长平台[5]。
(四) 大学生发展性资助既是一种资助理念, 又是资助的实践活动, 更是一 种教育资源。发展性资助就是在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保障型资助的基础上, 从资助育人的理念出发, 从贫困生的内在需求出发, 搭建平台提供的各种资源强 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和提高, 提供个性化的学业帮扶、感恩励志 教育、心理健康疏导和职业能力培训等, 将资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资 源, 充实大学生资助的内涵, 对今后资助工作方法提出建议。
[1]刘灿灿.资助对硕士研究生学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以S大学为例[D]. 苏州:苏州大学, 2016. [2]王会亭.近十年来我国教育叙事研究:回顾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 12) :61-65.[3]白华, 徐英.扶贫攻坚视角下高校建档立卡生精准资助探析[J].国家教 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 (3) :16-21. [4]舒能.大学生发展性资助研究[D].杭州:中国计量大学, 2016. [5]李锋亮, 向辉, 等.奖助学金能否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以清华大学为例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 (6) :112-119. 注释 1.2.20 XUEBAO 范文二:
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及作用探讨 范文三:
国际传播的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问题探讨 范文四:
教育叙事的内涵、结构及环节探讨 范文五:
教育叙事视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建档立研究探讨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