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活动方案 > 大学生调查 [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的调查统计报告]

大学生调查 [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的调查统计报告]

来源:活动方案 时间:2019-10-12 08:08:52 点击:

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的调查统计报告

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的调查统计报告 赵希(1983—),女,重庆万州人。讲师,硕士,主要 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E-mail:。

一、引 言 2009 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移动运营商颁发第三 代移动通信牌照,这标志着我国迈入 3G 时代,3G 信息技 术的成功运用促进了手机媒体和互联网之间的融合。2013年 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2次《中 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2%。在新增加的网 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高于使用其他设备 上网的网民比例。[1]从年龄结构来看,与整个网民群体相 比,手机网民用户集中在年轻群体,20~29 岁人群占比达 到 36.0%。[2]这个年龄段中,青年大学生手机用户的增长 态势突出,大学生群体成为手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手机网 络的发展日益改变着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深入了 解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做好高校学生管 理工作,成为摆在研究者面前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重庆市三十四所高校的大学生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选取西南 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四 所高等院校(其中包括211重点院校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二 所、民营私立学院一所)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西南大学182 人、重庆工商大学177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178人、重庆交 通大学182人。学生专业分布情况为文史哲教育类占35.1%、 理工科类占26.9%、经济管理类占18.9%、艺术类占19.1%, 生源地分布情况为农村学生占65.0%、城市学生占34.7%。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以问卷为主,以访谈为辅。采用的是自编的“大 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状况调查表”。调查问卷由31个问题组成, 内容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性 别、生源地、年级和月均生活费等;
第二部分是手机网络使 用的基本状况,主要包含每天使用手机网络的时间;
第三部 分是使用手机网络的目的和内容,主要包含使用手机网络的 惯常场所、上网浏览的内容和手机上网的目的等;
第四部分 是对手机网络使用影响的认识,主要包含手机网络使用对生 理健康、心理健康、学习状况等影响的认识;
第五部分则是 手机网络使用中的问题,包含不良信息的获取状况和手机网 络使用存在的其他问题等。

(三)资料整理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由课题组成员完成,本课题组成员均 来自这四所高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37份,回收率为91.0%。全部问卷数据通过SPSS/17.0 中文 版进行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双变量的 交互分类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统计。此外,在问卷调查的基础 上,课题组编制了访谈提纲,共8个开放式问题,分别在四 所高校选择了16名学生进行访谈,以保证调查的准确度和可 信度。

三、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率的特征分析 1. 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率的现状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每天都会使用手机网络的 人占样本量的69.7%,近半数的学生每天的手机网络使用时 间在2~4小时之间,10%的学生超过5小时。这表明手机网络 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大学生每天使用手 机上网的时间比率为:1小时及以内的为40.0%、2~4小时(包 括4小时)的为49.5%、5小时以上的为10.5%。

2.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手机网络使用上的差异 为考察不同生源地(农村、城市)大学生在手机网络使 用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列联分析。结果 见表1,在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上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存在 显著差异(χ2=8.444,df=2,p<0.05),具体表现为农村 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低于城市大学生,这表明生源地与大 学生的手机网络使用时间存在依赖关系。结合后续访谈研究 发现,农村学生中本身包括了乡镇学生和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而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接触手机网络的时间普遍比较晚, 大部分学生是上大学之后才开始使用手机网络。此外,有超 过50%的被访者表示,自己使用手机上网主要是受到来自城 市同学的影响,后者早在中学时期就已经使用手机上网。

3.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上的差异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中每天都用手 机上网的比例分别为64.8%、69.9%、72.6%呈递增趋势。进 一步对不同年级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进行列联表 分析,结果显示,各年级在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上不存在 显著差异,χ2=10.832,df=6,p>0.05。

4. 每月生活费金额对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的影响的差 异分析 对每月生活费金额不同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网络的 情况进行列联分析,结果发现,他们在使用手机网络上存在 极其显著的差异,χ2=18.689,df=6,p<0.01,基本表现出 生活费越高手机上网时间越长的趋势,这表明生活费与大学 生的手机网络使用时间存在依赖关系,具体见表2。

(二)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基本情况分析 1. 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场所分析 调查表明,大学生经常使用手机网络的地点有:教室、 宿舍、食堂、图书馆、上学放学的路上。其中,有69.7%大 学生表示自己每天都会在教室上网,有85.9%的大学生认为 课堂上使用手机网络很普遍。此外,有49.8%的学生都表示自己有睡前使用手机网络的习惯,睡前“刷刷微博,看看空 间,聊聊QQ”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这凸显了手机网络 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手机网络较之传统互联网 的优越性。

2. 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内容分析 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使用手 机上网浏览的内容;
二是常用的“手机网络应用”。调查表 明,在上网内容上经常浏览的主要是娱乐,而就业和考试方 面的信息则很少被关注。根据问卷分析,具体浏览内容按使 用率排序为:C(娱乐21.80%)>D(生活16.70%)>A(时政 16.30%)>B(社会16.20%)>G(校园 10.70%)>E(体育 6.70%) >F(就业 6.10%)>H(考试 5.40%) 。

在“手机网络应用”方面,使用比例最高的是即时通讯 类应用和社交展示类应用。在即时通讯类中,手机QQ的使用 达到了79.4%,成为大学生“手机网络应用”最广泛的载体。

其次是微信,使用人数占到了46.2%。访谈中,学生就谈到 “手机QQ、微信与短信比起来,费用低廉,而与电脑上网比 起来更即时快捷”。在社交展示类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是 手机QQ空间,占调查总人数的71.3%,其次是微博和微信朋 友圈,分别占49.6%和46.2%,这表明手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 人际沟通的重要载体,线上人际沟通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 生接纳和认可。

3. 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目的分析调查表明,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交流沟 通”(71.2%),此外,“获得资讯”(52.8%),“表达自 我”(47.1%),“满足好奇心”(31.0%)等也是他们使用 手机网络的主要目的。当然,也有19.9%的学生表示他们喜 欢使用手机游戏。这表明手机网络是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求知和个性表达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有效满足当代大学生的 多样性需求。但是,也不能忽略少数学生沉迷手机网络游戏 的现实。

(三)大学生与手机网络的互动关系分析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网络 走进大学校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已是大势所趋。

手机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会逐步深入,旧有的文化、生活方 式也会随之而改变。就大学生群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对大学 生身心发展、学习、思想等各个层面的改变。从另一方面看, 大学生对待手机网络的意识与态度也是值得去关注的问题。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与手机网络之间的互动关系。

1. 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分析 据国外研究机构的测试,3G手机的辐射量远远大于2G手 机,长期使用手机网络,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其中最直接 的就是辐射。[3]手机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引起基因 突变。长时间使用手机,手机辐射会造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机能性障碍、神经衰弱,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 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4]而大学生群体对手机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手机辐射对大学生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小 视的。在调查中,大学生自身也意识到了手机辐射的危害, 有80.7%的学生都担心手机辐射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

2.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调查发现,有66.53%的学生会即时通过手机网络关注朋 友状态,并通过在线聊天、微博互动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 其中70.13%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不会导致人际情感淡漠”, 18.35%的学生“不确定会不会导致感情淡漠”,只有11.52% 的学生认为 “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疏远,情感淡漠”。

由此可见,大学生在主观认识上对手机网络使用的情感沟通 功能持乐观态度,这可能表现了一种积极偏差效应,体现在 主观忽略过度使用手机网络对心理健康带来的负性影响。比 如,访谈中发现,平均每天手机上网3小时以上的大学生更 依赖于手机网络沟通方式,而他们往往自诉为更容易感到孤 独、空虚、寂寞。

3. 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表明,有95.6%的学生选择携带手机到课堂,其中 90.9%的学生选择将手机处于待机状态,而只有9.1%的学生 将手机关机。超过80%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曾经使用过手机 网络,58.8%的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源于“上课过于单 调”,22.1%的学生是为了查资料,8.9%的学生是因为有急 事。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手机网络的使用中很少涉及与学习 相关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将课堂上使用手机网络的原因进行外归因,这一方面表明,教师的授课内容在活泼性、生动性 方面还需加强,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的重要性。

4. 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由于手机网络的即时性、便利性,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 的信息互动平台。个体都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出者, 这样无障碍的信息互动,打破了社交群体之间的藩篱,打通 了不同群体之间交流的渠道。这有利于大学生加深对社会的 认知,促使他们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调查中有91.7% 的学生经常或偶尔转发自己感兴趣的消息,而超过50%的学 生会通过手机网络平台评论热门事情或热点新闻。但是,大 学生毕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而手机网络上也充斥着各 类不良信息。调查发现,近一个月内,58.2%的学生收到过 “诈骗类信息”,60.1%的学生收到过“虚假广告短信”;

其次21.0%的学生收到过“谣言类短信”,分别有19.6%和 18.5%的学生收到过“假新闻类短信”和“恶搞短信”,而 “没有收到过其中任何一类不良信息”的学生只有14.3%。

同时,在手机不良信息的鉴别上,有33.0%学生认为自己有 很好的鉴别能力,40.0%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仅有4.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鉴别能力“较差”或“极差”。

5. 大学生对手机网络运行现状满意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当前手机网络的运行存在不满, 主要表现在不良信息过多,同时,学生对手机网络管理的态度呈现出信心不足的特点。在“你觉得手机网络使用存在的 主要问题”这一调查中,最突出的三个问题是:
第一,“网 上虚假信息、不健康信息和违法犯罪活动太多”,有393名 学生选择了该项,占62.3%;
其次是“一些谣言、不良情绪 的传播没有得到控制”占52.5%,此外还有“网络文化环境 太差”占43.3%。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本次调查数据看,主要结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大学生手机网络的基本使用状况表现出与传统网 络的差异性。首先,反映在上网地点上,从传统的宿舍、机 房向教室、户外等更广阔的地域延伸,教室成为使用手机网 络最为普遍的地方;
其次,手机网络时间已经超过传统网络 使用时间,手机网络时间呈现碎片化、零散化的特征;
[5] 再者,手机网络使用内容也比传统网络更丰富,不仅囊括了 传统网络的各项内容,还新增了手机网络特有的内容,如即 时通讯、即时个人动态发布、即时信息查询与检索等。

(3)大学生与手机网络的互动关系特征可以归纳为:
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动机具有明确的感情色彩,以寻求情 感交流、表达自我、满足好奇心为主。而在“手机网络内容” 的调查上,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娱乐、生活、时政,而真正 将手机网络与学习融合在一起的人很少。手机网络对大学生 学习、心理、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积极和消极影响,对于负面 影响的认识,部分大学生还存在认知度较低的现象。(4)大学生对当前手机网络运行现状及满意度上存在 着矛盾、复杂的心态。一方面他们对当下手机网络运行中存 在的乱象有较明确的认知,并对当前手机网络文化的管理显 得信心不足;
另一方面他们又对手机网络运行发展前景有着 积极的心态,并抱以很大的期望。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对如何认识和解决大学生手机网络 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议:
1. 充分认识“多屏化”[6]移动开放共享带来的时代效 应,辩证分析手机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正负两方面影响 随着3G技术、WIFI热点技术的不断完善,智能移动网络 终端的异军突起,现已形成与电视、电脑“三足鼎立”的“多 屏化”传播时代,而这是一个“更强调策略、更强调创意、 更为注重受众”的时代。[7]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网络兴 起,并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亚文化现象已然 成为时代趋势。而高校的管理者应当顺应趋势,对手机网络 这一新事物采取客观冷静的态度,既不一味抵触又不盲目乐 观,而是在充分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现状基础上,理 性辩证地分析手机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唯 有如此才能作出积极有效的对策。

(1)积极影响。首先,手机网络拓展了大学生的人际 交往模式。依托手机这一移动网络终端,大量名目繁多的即 时通讯软件应运而生。这不但使大学生人际交往对象扩大, 更使交往方式多元化,交往内容趋于丰富,从而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改变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其次,手机网络 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手机网络信息传播多频化、图像 化、互动性、非线性输入等特点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 交流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这将有利于他们迎接“多屏 化时代”对于学习的要求。此外,手机网络开拓了大学生的 视野。手机网络凭借其时尚、便捷、娱乐、大众等特性迅速 被爱好新事物的大学生接纳。它开辟了一个更加高效、便捷 的网络文化时代,让大学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让他 们能够更加开放地展示自我、了解社会、学习知识;
它与传 统互联网络一起为大学生建立了一个更完整的个人虚拟世 界,这大大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2)消极影响。综合本研究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手 机网络对于大学生的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部分大学生“沉 迷”手机游戏及娱乐中,对手机心理依赖程度高,甚至有学 生产生“手机综合症”。[8]而过分依赖手机网络作为沟通 渠道,会缩小大学生社交圈,易使其脱离集体生活,影响大 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此外,还会扰乱高校原 有的秩序。除了对现实层面的消极作用外,手机网络对大学 生意识形态的影响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主流意识形态认 同感削弱,价值观念多元化倾向等都是需要高校管理者、教 育者特别关注和积极引导的。

2. 在手机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建议(2)提高高校课堂的质量。根据问卷调查可知,大多 数学生将上课时用手机上网的原因归咎于课堂内容枯燥、乏 味。对此,一方面,高校应严肃课堂纪律,制定相关规定, 杜绝或减少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的行为;
另一方面, 从根本上杜绝此类行为有赖于课堂质量的提高,而这又关系 到两个方面:首先,讲课的内容应在生动性、适时性方面有 所提高,这一点对于与社会生活关系紧密的人文学科而言尤 为重要。其次,讲课者也即任课教师应具备负责任的态度。

为此,高校有关单位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高校教 师的责任感、荣誉感的同时,还应制定、落实与提升课堂质 量相关的奖惩机制,使课堂质量与授课者的切身利益挂钩。

504014947@qq.com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