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众,无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 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 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 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 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 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 时机再来报答国家。”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 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 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传统是文化故事300字精选篇二:陶侃励志 陶侃是东晋人,在广州做官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
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清闲。但陶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 为了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就叫人将一百多块砖放在院子里。每天一早,陶侃就 把砖搬运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砖搬进屋子里。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家里人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陶侃回答:“我将来是 要报效国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 过了几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 忙,可是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一直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他常对 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怎 么能够天天玩乐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 自己啊!” 陶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胸成大志,珍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所作为。年轻人不应该放弃理想,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好多愿望,这些就 是生活的动力。但是,愿望的实现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需要为之付出、为之奋 斗才能实现。因此,青少年都应该珍惜时间,朝着自己的愿望努力,争取在不久 的将来实现它、拥有它。
传统是文化故事300字精选篇三: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下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 侯,他时常到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以便解决生计。但是,这究竟不是可 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 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做工。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 便不断地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 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地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 的话,很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 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 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 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 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
传统是文化故事300字精选篇四:陈蕃立志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自己住的 屋子又乱又脏,却从来不收拾。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他:“你怎么不打扫 一下房间,客人来了看到这么脏乱多不好啊!”陈蕃回答:“我是做大事的人,怎 么能做这个呢”薛勤当即反问:“你连一间屋子都收拾不好,你能做出什么大事呢” 陈蕃顿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积累,一切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业。这 就启示年轻人要注重细节的积累,今天的一点变化,明天的一点努力,后天的一 点学习,这样不断地日积月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达到一个临界点,你的质量就 会发生变化,就会与其他的人拉开差距,这种差距,就是你经过努力达到一个临 界点所取得的成果。当细节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就发生了突变,突变常常是在 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个不知不觉就是量的积累。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事业,我们都应该从小事去做起,从“扫 一屋”开始,将来才能有机会“扫天下”。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