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引导大学生从善良、爱、乐观、宽容、热情等角度阐释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享受愉快、充实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1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1.1不良的交往环境有数据调查显示,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拥有至少一部手机。
21世纪是一个电子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低头 族”的出现,导致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是由群居 动物演化而来,没有人喜欢孤独,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少交 流使大学生由孤独寂寞转化为对问题的片面性思考,进而引 发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
1.2不良的认知 有的大学生认为与人交往是巴结别人;
有的大学生认为 你不理我,我理你很没面子;
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父母的 掌上明珠,在与外界的人际交往中也以自我为中心;
有的大 学生爱指责和怪罪他人;
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轻视 自己,否定自己的长处,产生了自惭形秽的体验;
还有的大 学生担心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别人的嘲笑、打击,在人际 交往中采取逃避方式。
1.3不良的情绪体验 不良的情绪体验会使大学生逐渐消沉、沮丧。大学生的 情绪变化很快,情绪体验强烈,往往带有突然性并且起伏性 也很大,容易产生冲动行为。处于应激状态下,行为比较极 端,易伤害他人,事后又后悔不已。特别是在情绪高涨和激 动的时候,常常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进而产生叛逆行 为,表现出社交退缩,社会适应不良。
1.4不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学校,在家中父母因为工作忙,只提供给大学生物质上的支持,而忽视了大学 生对情感支持的需要。大学生以为没有人能理解自己,不能 很好地利用来自父母的支持。在学校碍于面子等原因不主动 和老师或同学交流,未意识到社会支持的价值,认为自己可 以处理好所有问题,不需要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2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式 2.1创建和谐的交往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 是培养大学生积极性的保障。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合力构建 积极的育人环境,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积极空间。
Fredrickson[5]认为应当努力培养组织成员的愉悦、兴趣、 自豪和满足等积极情绪,这些情绪不仅能使个人改观,也能 影响组织中的他人,给整个组织带来变化,从而有助于组织 的兴旺和发展。在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环境过程中, 班主任可以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 能力。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个体的积极体验,认为主观幸福 感是个体积极体验的核心。团体辅导是领导者带领多个成员 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交流信息,解决问题探索个人价 值。通过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讲述,感受积极经验提高大 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通过设定小目标、主动参与计划,促使 大学生合作完成,以开发大学生合作、努力等积极品质;
通 过不断变换方式的互动交流,让大学生体验到热情、愉悦、 爱和希望等积极的情绪体验[6]。同时从团体中获得更多的资源,促使团体成员的主观幸福感的提高,进而形成良性的 人际交往环境。
2.2改变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认知 Dinner认为不是发生的事情决定了人们的幸福感,而是 人们如何看待发生的事情。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人 际关系认知不仅会使自己陷入心理困扰,而且容易对他人造 成误解,甚至误解他人。积极心理学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具备 良好认知的个体,更能准确定位自我、乐观地面对生活、使 人际关系和谐并且持久。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产生不良认知 时,应学会运用“合理情绪”的方法,即通过改变大学生对 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进而改变行为和情绪的一种方法。
大学生应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及他人,在构建良好的自 我概念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达到认 知完善,自我成长。改变大学生自我中心认知,学会换位思 考,给予他人理解、尊重和欣赏,改变对他人的态度。把人 际关系中个体面临的挫折、失败、消极事件以及消极体验, 归因于外在的、暂时的、特定的因素。大学生应该改变自己 对待人际关系的看法,拥有良好的自我概念,主动对别人微 笑,打招呼。
2.3积极的情绪引导 积极情绪体验尤其是快乐等积极情绪是国内外共同关 注的热点[7]。在积极情绪体验方面,积极心理学家将主观 幸福感、满意和满足、充实与快乐、希望与乐观等作为研究内容,并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积极体验的核心,一种享受 愉悦的心理状态[8]。积极心理学认为可以通过积极情绪的 扩展,来释放消极情绪造成的心理困扰。指导大学生合理采 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在每天比较平静、放松的时候对自 己说:我有能力,我有价值,我有办法,我相信我自己,我 爱我自己;
其次是改变心理体验:相信自己,赞美自己,发 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点,进行自我奖励,将 扩大人际关系看成是对自己现有资源的扩展。
2.4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2.4.1家庭的社会支持:从社会支持角度出发,积极心 理学家认为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校和家庭方面,因为这不 仅是个体形成积极人格的有效支撑,也是个体积极情绪体验 的直接来源[9]。迈尔斯认为社会性支持等集体层面和个体 层面的积极品质是幸福的真正来源之一[10]。家庭的支持对 于大学生来说影响范围最广的,因为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当 大学生遇到人际困难和挫折时,家庭应该更多地为孩子提供 情感上的支持,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对大学生的情感上的支持 表现在欣赏、鼓励、认同大学生的发展和选择。家长适当运 用“共情”的方法,尽可能的使用大学生群体话语系统去和 他们沟通,了解大学生目前的价值观、口头禅,以大学生的 参照体系为标准,表达到对他们的理解。积极心理学认为父 母应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上,用欣赏的、开 放的、多元的眼光去看待大学生的潜能,关注大学生美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力量,塑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支 持系统,使大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
2.4.2学校的社会支持:很多大学生离家较远,则需要 教师和学生的支持。积极心理学认为较积极人际关系是指, 当个体需要的时候能获得来自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 候有能力并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对于已达到的关系表示满 意。老师、同学和朋友应及时提供给受到挫折大学生的帮助, 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满足大学生归属感的需要,使大 学生产生幸福或满意的感觉。每个大学生都具有向好的一方 面发展的愿望,老师要有积极的学生观、育人观,为大学生 的提供解决困难的平台,适时运用“倾听”的方法,表达对 大学生的理解、接纳和欣赏,让他们感到身心放松、愉悦。
构建积极的育人环境。ChristopherPeterson认为一个乐观 的人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积极心理学不仅要激发大学生 内在的积极、乐观、优秀的品质,而且通过积极教育,培养 学生形成积极的品质[9]。老师应看到大学生的积极品质是 大学生发展的基础,以积极的教育方式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心 理潜能,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当代社会处于科技快速发展的 和平年代,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潜力、爱、乐 观、希望、快乐、健康、勇气、以及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品质。
利用积极心理学强化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促进大学生在 人际交往形成良性循环。引导大学生感受人际交往中的积极 情感,提高大学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拥有积极情绪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但由于个人水平的限制,本文还有诸多 问题没有进行深入探讨,本人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入 分析,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 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40(1):116-121. [2]王燕.积极心理学的十年研究综述[J].河南教 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3):27-31. [3]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 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28(2):
402-405. [4]FredrickBL. Theroleofpositiveemotionsinpositivepsycholo-gy:
thebroaden-and-buildtheoryofpositiveemotions[J]. AmePsychol,2001,56(3):218-226. [5] FredricksonBL.Whypositiveemotionsmatterinorganizati on:lessonsfromthebroadenandbuildmodel[J]. PsycholManagerJ,2000,4(2):131-142. [6]朱金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信 心的促进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7]詹丽玉,练勤,韩布新.国内外积极心理学领域近期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 版),2017,38(2):208-213. [8]肖芳.积极心理学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实证 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56-61. [9]向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发展性心理康教育[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2. [10]刘鹏飞.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积极心 理学[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5):
125-126.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