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规划方案 > 学校美育心理学因素分析:学校因素分析

学校美育心理学因素分析:学校因素分析

来源:规划方案 时间:2019-11-20 08:19:29 点击:

学校美育心理学因素分析

学校美育心理学因素分析 摘要:美育有史以来在教育过程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部分。而现在的学校因为种种社会原因, 使美育的发展呈现出懈怠的状态,学校美育的概念狭隘化只 是在艺术教育的范畴环绕并没有得到学校的认可。实际上从 心理学方面分析,美育是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对美的需 求、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教育中需要美育创造美的环境与 事物。美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材料,是开发其创造性思 维的必要手段,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美育;教育;心理学;心理;发展 一、学生在成长发育期间都具有审美需要 马斯诺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分为缺失性需要和存 在性需要两个类型。虽然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到了质疑, 但是它给了我们许多关于教育的启示,它提醒我们要将学生 看作一个整体的“人”,其生理需要、情感需要和智力需要 是相互关联的[1]。同样审美需求作为人的生存性需求也 是不容忽视的。当学生满足了最基本的缺失性需要,便开始 进入自我实现需要的阶段,即存在性需要。自我实现是指个 性和潜能的充分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 是为了追求自我的实现,那么审美的需求也是在追求自我实 现中的一部分。在美育的作用下,学生可以感受美、理解美, 而最重要的是作为个体公民的体现美,不仅仅能美化环境, 还能美化其心灵,达到美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的成长阶段,或者可以说在所有人的成长阶段,审美的需求都是应该被满 足的。学生们所欣赏的都是他们所需求的,但是在学生有需 求的过程中就不免会出现很多不良的部分。例如,现在青少 年浏览不良网站传播污秽视频,校园的暴力事件突出,并且 都在向低龄化的程度发展。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 问题不仅仅涉及社会,也是学校美育因素缺乏、教师美育素 质不高而产生的。学生浏览不良网站说明学生已经对“性” 有了内心的需求,这种需求停留在好奇的阶段,但是由于我 国性教育的缺乏,导致向学生传播污秽视频的问题越来越严 重。如果学校能够正视性教育问题,将“性”以能够被学生 接受的方式进行正确传递,告知学生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 需要他们去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而不是产生邪恶的念头, 那么他们从内心深处就可以分辨出美丑,抑制自己丑陋的行 为。

二、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教育凸显作用 许多心理学家指出,青少年到青春期之时,总共会经历 两次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随着身体的生长,第二性征的出 现,学生们都不再认为自己是儿童或者青少年,而认为自己 是成人,关注别人的评价已成为必然心理。随着自我概念的 增强,自我评价的能力也在青少年早期开始逐步成熟。自我 评价的能力增长以及对自我分析要求的提高,是进行自我教 育的前提[2]。美育本身所具有的非功利主义以及作为学 生主动愿意接受的教育形式,可以有效渗透到其他教育中,让不同的教育在学生身上得到有机地统一与整合,内化为学 生协调的心理因素,促进学生心理结构循序完善。关于自我 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过:“自我教育是学生在认识周 围世界―――大自然、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在认识自 己,用某种理想标准或尺度来比较和衡量自己的见解和品行, 并集中精神力量强制自己以使自己变得更美好、更完善 [3]。”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力是使智力活动富有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的 过程中,学生如果可以通过想象清晰地预见到学习的过程与 学习的结果,就会给自己一个心理期待,更有信心地投入接 下去的学习中。审美的创造力主要体现在想象中,在心理学 的基础研究中可知,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大量素材 和大量生活经验。对于学生而言,社会经验的缺乏以及记忆 力发展的局限性,是制约想象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学习生 涯中学校完全可以运用美育来解决这些问题。审美教育的材 料非常丰富,有贝多芬的交响曲、梵•高的经典画作;中国 的古典戏剧、世界的现代歌剧;俄罗斯的芭蕾舞、中国少数 民族的舞蹈。这些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想象的范本,审美的创 造直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过程的自由性,更为学生 提供了广阔性。审美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活动。美育的过程是 一种自由、自觉、主动接受的过程,受教育者感受不到强迫。

在美育的过程中学生是轻松的状态,是心理无压力的过程,是在自己的爱好中去选择的过程。学生欣赏音乐与画作,被 舞蹈和表演震撼,在看著作的过程中被曲折的情节吸引。在 欣赏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会联系自身,还会进行充分的自身的 创造,这是想象力培养的过程。在所有的教育中只有美育是 最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程,如何通过结合美育来发展其 他的教育,联合提高创造力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四、学校美育的心理健康功能 现代学生无论处于哪个学段普遍具有饮酒、吸烟行为, 同时还有运动量过少、营养过剩而造成的肥胖问题等。看似 这些问题都只是行为方面,实则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息息 相关。因此“美育”关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得到了各 界一致的祈盼。美育相比于“智育”和“德育”,是学生们 主动愿意去接受学习的,并不需要强制性灌输。同样的,其 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并不能即刻收到效果。美育可帮助学 生释放自己的情感,回归到单纯本然的状态。中国古代的教 育家十分注重美育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是由于现代 教育的高压,学校逐步演变成了“智力集训营”,压抑了学 生五育并举的发展模式,渐渐的学习变得无趣与压抑,学生 的懈怠、教师倦怠问题与日俱增。同时由于种种教育差距的 问题,原本单纯的教育环境也被迫变成了功利性场所,学生 慢慢呈现出“多面人”的形象,孩子之间不再以单纯的笑脸 相对,攀比之风盛行,造成有的学生心理不平衡,尤其是对 来自乡村的学生来说,由于无法融入大集体中,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更是值得考虑的。美育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并不能 除根,但却是最行之有效的策略。根据脑科学的研究,审美 教育通过美的对象,使主体在欣赏的过程中,在大脑中产生 内吗啡肽,是一种大脑分泌出能促进心情愉快的体液,能在 心理上产生轻松愉快的“正效应”。学校通过美育教学定期 给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与作业、功课、 成绩隔离,与压力、竞争和懈怠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用美好的事物帮助学生拥有自己的审美能力,不仅审画、审 音乐,更要审视心灵,美育的最终目的是要美化自身的各个 方面,提高道德和智慧水平。在轻松的环境中欣赏审视美, 让学生放松自己的神经,卸下自己的防备心理,友好对待同 学和老师。让美好的事物存在于内心,渐渐内化到行为,还 原儿童的本真,不再游走于提前社会世俗化的边缘。对于农 村的孩子,无论是进驻城市还是留守农村,都应该让美好的 事物占据他们的内心,让精神的富足来弥补亲情的匮乏。

参考文献: [1](美)安妮塔•伍尔福克.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M]. 伍新春,赖丹凤,季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3]杨广让.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概述[J].教 育理论与实践,1986,(1):22―2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