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规划方案 > 小学教师课堂话语霸权的成因分析_话语霸权

小学教师课堂话语霸权的成因分析_话语霸权

来源:规划方案 时间:2019-11-01 07:58:14 点击:

小学教师课堂话语霸权的成因分析

小学教师课堂话语霸权的成因分析 【摘 要】教师掌控课堂话语霸权会抑制学生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呼唤学生主体意识回归,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同样需 要拥有课堂教学话语权。应试教育下的课堂仍然坚持以教师 为课堂主导,教师凭借其知识的优先占有权,掌握了对课堂 的绝对控制权,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以教定学转 变为以学定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文章从学校的考核制度、 考试制度及传统的教育观念3个方面探究教师课堂话语霸权 产生的原因,反思课堂话语带来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消解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36-0029-02 我国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构建了符合时代要求、具 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它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 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 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 值观的过程。然而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一直被看做为知识主 导者,对课堂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学生丧失了课堂话语权, 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同时,在实习支教的过程中,笔 者对于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话语霸权现象感触颇深,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将教师视作权威的代表,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 没有概念,本研究将对小学教师课堂话语语霸权的现状进行 调查分析,探究学生的学习生存状态,从而建立和谐、平等 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课堂话语霸权的表现 自古以来我国就比较推崇尊师重道,到春秋战国时期, 荀子《大略篇》写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贵师而重 传,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传。贱师而轻传,则人 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它把尊师当做国之兴衰的主要 原因。更有儒学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倡导。随着时代 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追求越来越迫切,进而对教师的崇拜 与尊敬也随之加深,这些无疑都高涨了教师的权威地位。

根据调查分析,小学各任课教师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 话语霸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课堂话语量过多;
教师的提 问方式比较单一,提问的问题比较封闭;
课堂互动反馈模糊 以及教师自我意识强烈。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为主导, 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对课堂的运作具有绝对的发言权, 课堂教学中,设定标准答案的讲解方式,无形之中遏制了学 生的个性发展,而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正如一 台录音机,对于外界所发出的信息予以全盘接收,甚至以班级安静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照常进行作为评判优劣班级的 标准,最终规规矩矩、老实本分的学生成为各位教师夸耀的 资本,他们往往很乖巧、听话,渐渐地使自己失去思考的能 力,成为被动接收的容器罐。

二、教师课堂话语霸权产生的原因 1. 以考试为目标的绩效考核制度造就教师话语权 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变成了以学生 应试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鉴于这一标准,教师不得不 以传统的知识灌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并以学生参加 应试考试成绩达到的优秀率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学生的成绩、 优秀率一旦成为学校对教师绩效考核的主要标准,教学过程 也就演变成专门服务于考试成绩的一种工具。同时,这种教 师绩效的考核制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导致了教师在教学实 践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所谓的教学效率,不得不按 部就班地进行着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授课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知识不再是一种可以探寻的东西,而成为了教师控制学生、 控制课堂、维持教学秩序、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 依据。教师掌控了课堂的整体,造就了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

2. 以知识为中心的考试制度赋予教师话语权在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考什么、如何考,决定了教 什么、如何教。现在的考试多是以学科课程知识为中心,教 师作为知识的优先占有者,这种教育制度强化了教师对学生 的监督和管理权利,更加肯定了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身份。

肯定了教师有知识、有管理学生、教导知识的权利,而学生 没有知识,只有学习和服从管理的义务。同时这种考试制度 还把学生置于客体的地位,通过限制教师的教学任务,规定 教师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等一系列行为,最终学校依 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绝对的评价和考核,教 师在这种应试制度中不得不继续进行“填鸭式”教育,从而 造成了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

3. 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弱化了学生的话语意识 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的限制,没有形成自己固定的思维, 在课堂实践中,缺乏课堂的主体意识。受我国“尊师重道” 的传统影响,很多家长、学生对于教育者的崇高身份和地位 不容置疑。学生在面对教师时更多的是敬畏之情,这无形之 中强化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面对教师在课堂实 践过程中出现“独白式”的单向信息传输情景时,学生甘愿 在另一端被当做接收的容器,缺乏平等互动、交流的课堂使 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被割裂开。同时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他们将这些原因归于是 自己没有主动举手,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老师讲,不应该打断 课堂等因素。

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薄弱,甚至认为他们的课堂并不存 在“教师话语霸权”。中国式家庭教育主要是教孩子要学会 听话,在家应该听长辈的话,不能顶撞;
进入学校就应该听 老师的话,不然老师会不喜欢,就是“坏”学生等思想。甚 至有些家长在家自诩为一家之主,习惯性地展现出家庭式话 语霸权,学生对于家长霸权的存在现象已然适应,所以在进 入学校后学生也习惯性地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 主动的探索者、思考者。在这种环境下,学生逐渐地丧失了 反抗的意识和能力,磨灭了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变成了 不具有思考性的知识的奴隶。

三、消解教师课堂话语霸权的建议 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无疑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 影响,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如果失去了话语权 将无法实现学习生活中生存的意义,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进而磨灭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校成为制造劳动者的工厂, 教师仅仅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消解教师课堂话语霸权,本研 究主要从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1. 改变教师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身份,回归课堂师生相 对平等话语权 教师要改变自己传统的课堂角色,不能依仗自己对于知 识的优先占有权就绝对地掌控课堂,而应该在课堂中与学生 进行互动,建立生态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学生存在的意 义,听取他们的想法与看法。同时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权 利发表观点。

2. 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生态课堂,实现教学与 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 针对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建立生态课堂,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 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开发,实现教学 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教学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 课堂教学要建立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之上,以教材为主但要拓 展教材。将课堂话语权分配给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 教学活动中,学生拥有了话语权才能够更好地与教师进行教 学互动,才能够将真实的想法传达给教师,从而与任课教师 建立平等、良好的互动对话关系,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 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即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 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同时“理解教学”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教师不能只向学生陈述知识信息,也要 给学生提供信息框架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学生不 只是吸收或照搬输入信息,更要理解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积极 的意义建构。师生之间只有找准角色定位,有了平等的对话 关系才能够消解教师课堂话语霸权现象,促进课堂良好的氛 围形成,从而逐渐削弱教师对课堂的绝对控制,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

3.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寻找被削 弱的话语权 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唤醒他们的主体 意识,主观上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寻找被削弱的话语权。教育 生态学以教育为中心,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线,关注外界 环境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在中国,无论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 育所传达的都是尊师重道思想,导致学生尊崇老师的权威地 位,神圣不可侵犯,进而失去自我,不敢质疑。学生要树立 主体意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应该自觉主动地参与 学习,参与对话,乐于对话而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从学生 角度出发,达到主动参与对话,乐于对话的境界,首先应当 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认真投入对话中,把自己作为对话的 主人,积极参与对话;
其次,学生要对教师的话语做出主动 的回应;
再次,对教师的话语做大胆的质疑,做批判性的吸收,不要一味盲目地接受;
最后,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异 议。

总之,教师课堂话语使用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 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 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 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此,他主张把语言修养的问题 和其他同样重要的问题一起,作为全体教师特别关心的对 象。”20世纪美国学者大卫·格里芬和霍伊·罗蒂等人提出 了一种新的生态学世界观。“它强调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具有相互依赖和统一的特性。”“个体是作为这个整体的一 员而存在的,只有他们投身于整体复杂的关系网中,才是有 价值的。”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动态性 的平等关系。“不存在一个最高的权威,最终的规则,各个 参与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发言、叙事。每个人都有表达自 己意见的权力。”教师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尝 试成功的喜悦,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过程,有助于达到民主对 话、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林美香.我国教育话语批判与建构研究[D].长沙:
湖南大学,2007. [4] 钟启泉.“课堂互动”研宄:意蕴与课题[J].教育 研究,2010,(10). [5] 胡鸿.从福柯的权力话语角度解析课堂教学[J].科 教文汇,2009,(11). [6]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苏州大学, 200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