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规划方案 > 思维惯性 解题教学强化方向性分析避免惯性思维

思维惯性 解题教学强化方向性分析避免惯性思维

来源:规划方案 时间:2019-10-31 08:03:56 点击:

解题教学强化方向性分析避免惯性思维

解题教学强化方向性分析避免惯性思维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不少学生解题的“惯性”思维很 严重,题目一拿到手,就能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又 不能做到底。其主要原因是解题训练密度大,解题教学缺少 方向性分析。对此,教师要让解题教学慢下来,带领学生逐 步深入地认识问题的本质,把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引领学生 从不同的方向解决问题,权衡不同思路的利弊,以使学生合 理选择解题思路。

一、现象:学生解题的“惯性”思维严重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水平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尤其体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 不少学生解题的“惯性”思维很严重,题目一拿到手,就能 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又不能做到底。为什么会产生 这种“惯性”思维的现象呢?笔者觉得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 原因:
第一,解题训练密度大。目前高考试卷的题量偏大,导 致平时的练习、检测卷容量也偏高,主要训练学生的“熟能 生巧”,只要求学生找到一种方法并准确求解。因此学生审 题之后,要能快速反馈方法并求解。这样快速反馈的方法往 往是根据教师平时的总结归纳以及自身的解题经验得到的, “惯性”很强。所幸的是,在即将颁布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了这样的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 命题原则:“适度调整考试时间或题量,在不增加题量的前 提下适当延长考试时间,或在考试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减 少题量,以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
逐步减少选择题、填空 题的题量……”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导向:给学生自主思考 的时间,有助于减少学生的“惯性”思维。

第二,解题教学缺少方向性分析。不可否认,我国中小 学数学教师的基本功是比较扎实的,解题教学水平也是较高 的,他们善于题型的归类、方法的总结。然而,有时只是解 题方法的简单堆积或解题技巧的神秘出现,很少分析“为什 么这样解”,很少研究“怎样让学生学会解”。换言之,他 们的解题教学往往是解题技法的研究,解题分析的观点并不 高,缺少思想性、策略性的研究。他们虽然多善于一题多解, 但是这里的“多解”有时是学生不同处理过程的梳理,是一 个大思路下的不同技法,缺少不同方向的寻找分析,缺少不 同方向的比较分析。这导致学生具体解题时,不能权衡不同 方向的解题思路,往往是“一条道走到黑”,也即“惯性” 思维。

二、对策:解题教学要强化方向性分析 作为中学一线教师,我们所能做的是,提高自身的解题 教学水平,把自己的“高观点”与学生的“初思维”相对接, 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地认识问题的本质,把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引领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解决问题,权衡不同思路的利弊,以 使学生合理选择解题思路,避免麻木地“惯性”解题。下面 针对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提出的课程 结构的三条主线“函数”“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 各选择一道题目,说明解题方向的分析,供读者教学中参考。

题1设函数f(x)=(x-3)ln x,是否存在整数λ,使得关 于x的不等式f(x)≤2λ有解?若存在,请求出λ的最小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ln 2≈0.693 1,ln 3 ≈1.098 6) 对此,学生审题之后,容易得到处理方法1:先研究f(x) 的最小值,再由2λ大于等于这个最小值求出整数λ的最小 值。很显然,这是一个自然而朴素的想法,当然需要考虑。

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基本功不够扎实,而且缺少其他解题方 向的思考,以致“折腾”而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解 题教学活动呢? 首先,不应立即指导学生完善上述解法,因为一有想法 就做下去,容易造成学生“惯性”解题的习惯;
而应引导学 生分析、寻求其他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方法利弊的权衡, 学会比较、选择方法。这道题有没有其他解题思路?可以引 导学生从问题切入,分析“求出整数λ的最小值”,从而得 到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即“先猜后证”,于是得到处理方法2:先检验一些整数λ是否能使不等式f(x)≤2λ有解,初 步估计整数λ的最小值,然后证明比这个整数小1的整数λ 不能使不等式f(x)≤2λ有解。

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这两个方法,找出这两个方 法的解题关键,从而思考:准备先用哪个方法解题?这个问 题,很少有教师考虑,但是其实非常有必要。考试的时间紧 张,学生不能在不同的解法之间徘徊;
平时学会方法的权衡 选择,有利于考试时迅速得到合理的解题思路。这里,对于 方法1,求出f′(x)=ln x+1-3/x之后,无法通过f′(x)=0 解出f(x)的极值点,因此最小值的控制是这个方法的难点;

对于方法2,容易发现当λ=0时不等式(x-3)ln x≤0有解x=3, 但是很难检验λ=-1是否 能使不等式f(x)≤2λ有解,因此0是不是整数λ的最小 值成为疑问。当然,根据各自不同的经验以及不同的直觉, 有些学生会认为方法1容易完成,而有些学生则会认为方法2 容易一点。教师要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先试做一下。

最后,帮助学生突破这两个方法的难点。对于方法1, 易知f′(x)=ln x+1-3/x单调递增,由零点存在定理可知 f(x)存在唯一极小值点x0,即ln x0+1-3/x0=0。这时,需 要注意运用二分法缩小x0的范围,使得 fmin(x)=f(x0)=(x0-3)ln x0=(x0-3)(3/x0-1)=6-(x0+9、 x0)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就容易求出整数λ的最小值了。对此,可以给时间让学生完成,强化基本功训练,然后 展示、解读个别学生的解答。对于方法2,当λ=-1时,容 易发现x∈(0,1]∪[3,+∞)时不等式(x-3)ln x>-2恒成 立。这时,如果能证明当x∈(1,3)时不等式(x-3)ln x>-2 也恒成立,就说明当λ≤-1时不等式f(x)≤2λ无解,从而 得到整数λ的最小值为0。那么,怎样证明当x∈(1,3)时不 等式(x-3)ln x>-2恒成立呢?若求f(x)=(x-3)ln x的最 小值来证明,则与方法1差异不大,可重新构造函数证明。

对此,同样可以给时间让学生完成,然后展示、点评。

题2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 a2+b2+2c2=8,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这是我市一次高三调研考试的填空题压轴题,得分率比 较低。究其原因,还是“惯性”思维的问题:学生看到题目 之后,自然而然地就考虑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与面积的联系, 而不考虑其他解题方向;
但是,由于条件与问题的几何转化 关系比较复杂,导致部分学生束手无策,部分学生因运算基 本功不够而无法得到正确答案。可见,学生缺乏对解题策略 的思考,特殊化意识、解析意识非常淡薄。事实上,少数得 到正确答案的学生几乎都是用特殊化手段猜出答案或用解 析法完成解答的。因此,强化对解题策略的分析,加强运算 基本功训练,是此题教学的重点。首先回顾学生普遍运用的方法:先由余弦定理求cos C, 得sin C,再由面积公式S=1/2absin C求最大值。然后指出:
这一方法由于运算的基本功要求较高,而使很多同学未能完 成。接着引导:怎样进行合理的运算这个问题可以等会儿再 研究,作为填空题而言,我们能不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先得出 一个结论?学生自然会想到特殊化的手段,先猜一猜答案。

这时指出:虽然这 是不严密的方法,但是它是数学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 我们不应忽视它。由此,让学生先用特殊化的方法,看看能 不能迅速得出结论。

此后,可以提问: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思 路呢?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反应不一样,但是绝大多数学生 解析意识淡薄,感到茫然。这时,需要引导:这道题是一个 什么样的问题呢?可以说是最值问题,也可以说是三角问题、 几何问题,进而可以笼统地说是一个三角或几何的最值问题。

同学们先求cos C,得sin C,再由面积公式求最大值,它是 通过寻求三角形(几何图形)的边角关系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这个方法的本质是什么?它虽然有较大的运算量,但是实际 上是边角关系的研究,是几何法。对这样的几何问题,我们 缺少了一个重要的解题方向,是什么呢?学生都会恍然大 悟:原来还可以用解析法完成这道题。

不能就此作罢,还要进一步分析:解析法的本质是运用 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建立坐标系、进行坐标运算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事实上,任何一道几何题 都有两个解题方向,即几何法和解析法。当然,不是说每一 道几何题用解析法都简单。有些几何图形中有特殊的角度 (如60°、90°等)或特殊的长度关系,我们往往能想到解 析法,通常也好做;
有些几何题的建系痕迹则不太明显,建 系后也不太好做,但是我们平时解题时都应该试一试,强化 解析意识,加强解析法与几何法的比较。长久地积累经验, 到考试时,我们才能迅速地选择简便快捷的方法。如此分析 好像有点儿啰嗦,但是是必要的,能促进学生理解几何法与 解析法。学生解析意识淡薄的原因就是道理不清,因此必须 先促进理解,再加强演练,才能印象深刻。最后,可以让学 生实际演练上述几个方法,再帮助他们分析、比较。

题3一种抛掷硬币的游戏规则是:每抛掷一次,若正面 向上,得1分;
若反面向上,得2分。多次抛掷,分数累计。

(1)抛掷5次,求总得分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2)求得分为n的概率。

本题的第(1)小题,学生基本能完成。关键是第(2) 小题,学生千篇一律地先求得分n=1,2,3,…的概率,然后试 图归纳一般性结论,再给予证明,而别无他想;
但是由于本 题“得分为n的概率”非常难归纳,以致学生全军覆没。当 然,上述方法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即“先猜后证”, 但是所有学生都“惯性”地运用这种方法,也很不正常。实 际上,学生对本题的本质与所涉及的思想方法理解并不深刻,只是套用以前的解题模式而已,这是平时教学“驯化”的结 果。因此,本题的教学要让学生深化理解其本质与所涉及的 思想方法,从而把握好解题方向。

首先指出:本题的第(2)小题表面上是一个概率问题, 但是本质上是一个数列问题,因为把“得分为n的概率”记 为Pn后,它实际上就是要求数列{Pn}的通项公式。然后提 问: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只能用“先猜后证”的方法吗?让学 生反思数列的学习,反思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由此指出:
其实,我们忘记了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另一个重要的解题方向, 即由数列的递推关系,结合数列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也能求 数列的通项公式。这里的递推关系就是数列相邻两项或几项 的一般性数量关系,通常是等式关系。因此,求数列的通项 公式有两个思路,即有时可以由前几项猜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然后证明;
但有时数列的通项公式比较复杂、很难猜出(就 如本题),这时可以先研究数列的递推关系,然后求数列的 通项公式。让学生尝试寻找递推关系,解决本题。

实际上,学生已经得出该数列的前几项,如P1=1/2, P2=3/4等。给足时间让他们思考递推关系,并提醒他们注意 递推关系不一定只是相邻两项的关系,就会有不少学生得到 递推关系Pn=1/2Pn-1+1/2Pn-2(n≥3)。这时可以对其进行 解读,让所有学生通晓。然后可以带领学生研究这个递推关 系,强化基本功训练,最终求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完成解 题。三、反思:解题教学要“慢下来”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解题教 学的效果,笔者认为解题教学要适当慢一点。过快的解题教 学,无非是多讲了一些题目, 让学生多接触了一些题型,但是这样的解题教学弊端非 常明显:学生碰到熟悉的题型时,往往立即就能产生方法, 但是这只是条件反射,也即本文所讲的“惯性”解题,因此 不会变通,也容易陷入困境;
学生碰到陌生的题型时,问题 就更大了,往往不会分析、无从下手。而像高考这样的正规 考试,往往不仅有不少要变通的“常规题”,而且有不少“新 颖题”,因此,这样教学对于应试也是不利的。

让解题教学慢下来,其目的有三点:一是要透彻研究问 题的本质。比如题3,问题的本质明白了,是求数列的通项 公式,解题方向自然就明确了,要么归纳处理,要么研究递 推关系。二是要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思想方法具有普遍 性、迁移性,是不容易真正透彻理解的,需要反复提及、渗 透、认识、运用。比如题2,运用解析法解决就不容易想到, 就需要深化对“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理解。三是要 强化解题策略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寻找有益的解题策略,能 够优化解题。比如题1,要求整数λ的最小值,可以先找到 这个最小值,再证明,这就是合理的解题策略。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让解题教学慢下来,寻找不同的解 题方向,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一题多解,更不是追求技巧性方法的研究。比如题2,通过边角关系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就是 几何法,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过程,有些只是技 巧,我们不一定要去细化这些技巧,而只要有一种自然而然 的几何法就可以了。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重点课题“基 于数学学习理论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编号:
2015JK11-Z0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崔志荣.提高“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教 学意识[J].数学通讯,2016(8).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