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跟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可塑性钛钢板;
置入;
内固定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2%,关节内骨折占跟骨骨折约60%~75%[1]。
对于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目前多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 板内固定法,疗效满意[2]。文章旨在探析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60足)跟 骨骨折患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1~50岁,平均(35.8±2.4)岁;
根据 Sanders分类为Ⅱ型18例、Ⅲ型31例、Ⅳ型11例;
按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非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均不进行闭合复位,分别采用冰袋冷敷、消肿止 痛、石膏外固定、夹板外固定等对症处理及药物治疗,将患肢抬高,治疗3个月 后逐步负重行走。
1.2.2 可塑性钛钢板置入治疗:观察组患者伤后1~14 d进行手术;
止血带下进行操作, 取侧卧位、术侧向上体位,作经典的跟骨外侧“L”切口;
切开软组织至跟骨外侧 壁的骨膜,避免损伤神经;
选择2~3枚克氏针钻入距骨、骰骨,牵开软组织以充 分显露出跟距关节面、跟骰关节面、跟骨外侧壁;
在克氏针牵引下直视复位后的跟距关节面,恢复跟骨长度、跟骨宽度、高度,矫正内外翻畸形,取自体髂骨植 骨;
选择合适的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
冲洗创面,X线透视检查骨折复位,逐层 关闭伤口,行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抬高患足。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7~10 d;
引流量<50 ml拔除引流,术后24 h开始足趾活动。
1.3 观测指标及评价标准:治疗前、术后3个月摄X线片检查Bohler、Gissane 角;
于术后10个月随访复查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患足功能评估,以 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一般,低于50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X线片扫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
对照组患者 治疗后3个月X线片扫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随访10个月复查,Maryland足部评估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0.0%(27/30);
对照组优良率为50.0%(15/30);
两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跟骨骨折Bohler、Gissane角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3 讨论 以往关节外骨折、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 临床研究的深入及内固定器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临床医生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 方法来处理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但手术治疗是否能够改善跟骨骨折的最终 功能效果仍然存在不少争议[3]。以往临床多采用石膏外固定处理无明显移位的 跟骨骨折,其疗效肯定,而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往往难 以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而且复位后易发生再次移位,导致跟骨高度丢失、跟骨 关节面不平整、跟骨宽度增大、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可塑性钛钢板置入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 满意。致伤后14 d内进行手术,取经典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能够很好地保 护血管、神经,具备良好的愈合能力,避免切口并发症;
可塑性钛钢板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采用多孔多点固定的方法,拧入螺钉时自动可塑,与跟骨贴附效 果好,能够最大程度做到解剖复位与固定,有利于恢复跟骨的正常形态,最大程 度恢复患足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