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承担职能的举措 近年来,余姚市青少年宫不断扩大文化服务的覆盖率和 惠及面,特别在把各种文化服务和教育推及至外来务工子弟、 山区留守儿童、乡村孩子、社区低保户子女等方面作了有益 的探索。面对弱势群体,开展“流动少年宫”活动正是这种 有效的尝试。
所谓“流动少年宫”,就是我们针对外来务工子弟、山 区留守儿童、乡村孩子、社区低保户子女等这些特殊群体, 着眼于“全体”,落实在“发展”,操作于“主动”,上门 推出他们乐于参与、便于参加、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 力强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的未成年人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 生活和服务。实践证明,“流动少年宫”是未成年人学习知 识、传播文化、提高素质、增进交流、愉悦身心的有效平台, 是丰富农村、社区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也是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1.“流动少年宫”进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开展“文化共 享”活动为真正落实“关爱全体,共建和谐”的精神,充分体现 青少年宫文化活动的公益性社会性,我们面向外来务工子弟, 组织开展了“新小公民欢乐节”活动和公益性“文化乐园” 的一系列活动。在“共同欢乐”才艺大赛中,孩子们的艺术 兴趣和潜质得到激发;
在“欢乐跳跳跳”活动中,孩子们体 会到了健身活动和同学团结合作带来的魅力;
在“我与奥运 有个约会”新小公民欢乐运动会的活动中,孩子们竞技能力 和健身意识得到了提高;
在“欢乐大家唱”的红歌合唱比赛 中让孩子们尽情抒发了爱国的热情;
在“动手,让学习更快 乐”制作活动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的 展现;
在“红领巾心向党,我是未来小明星”校园剧比赛活 动中,孩子们敢于表现,乐于表演的自信得以展示。特别是 今年开展的“红舞鞋”公益夏令营活动,由集中一周舞蹈培 训、分散舞蹈训练、军营联谊三个板块组成。来自安徽、贵 州、湖南等地的20个孩子参加。我们选派了最有经验的4名 舞蹈老师负责教学,安排了形体训练、民族舞组合、儿童舞、 舞蹈赏析等课程内容,对她们进行了专业的舞蹈训练,并在 训练结束后精心编排了舞蹈,让她们第一次在军营的舞台上 进行了表演展示,实现了圆梦。这些文化共享活动让外来务 工子女近距离分享到了少年宫的优质资源和成果,让他们在 活动中愉快地学习、体验、锻炼、娱乐,熔铸丰富的情趣、 健全的心智、健康的体魄,享受创造与实践的幸福、满足与 成功的喜悦。2.“流动少年宫”进乡村,开展“春泥计划”实施村活 动 “春泥计划”实施村活动是省委宣传部推出的重点项目, 活动面大、组织优势突出、资金保障充裕。我们结合这一项 目,承担了开展“春泥计划”实施村活动。“流动少年宫” 进“春泥计划”实施村活动以丰富农村未成年人文化生活为 切入点,充分利用学校暑假期、传统节日和双休日等课余时 间,依托农村行政村现有的各类活动场所,开展道德实践、 社会体验、科普教育、文娱活动、艺术培训、联欢交流等活 动,着力改善农村未成年人的校外文化生活,切实为他们提 供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使乡村孩子在家门 口享受到了针对性、趣味性强,健康有益的文化服务。几年 来,我们进春泥计划实施村活动年次数达到40次以上,得到 了实施村的欢迎,也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
3.“流动少年宫”进山区,开展“山区少年宫”活动 山区的留守儿童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条件、 文化专业人员等因素的制约,接受文化熏陶的机率很少,但 大山里的孩子同样期望在灿烂的阳光下,放飞梦想,快乐成 长。今年,余姚市青少年宫秉着阳光共享平等互惠的原则, 在四明山区腹地大岚镇组织开展了“阳光伙伴”青少年宫创 建活动。在镇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建立 了全市首个“山区少年宫”。山区少年宫设立舞蹈、书法、 葫芦丝、美术、二胡、茶艺培训,我们选派6位优秀专业教师每周三去辅导。六一前夕,山区少年宫组织主办了“大岚 镇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庆六一文艺汇演”,来自大 岚镇中、镇校、镇幼儿园的五百余名少年儿童欢聚一堂,用 歌舞欢庆自己的节日。青少年宫舞蹈班的学员表演了舞蹈 《爱劳动》《阳光少年》《飞翔的小鸟》等节目受到了大家 的好评。
回顾这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开展的“流动少年宫”活 动受到了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在社会 上也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和一定的知名度。与此同时,我们青 少年宫给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获得了不断提升,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二、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彰显力量的策略 1.必须更加关注全体未成年人,突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普 惠性 随着城乡一体化深入发展,进城务工者不断增加,给 每个城市带来了大批数量的流动小公民,他们也和城里的儿 童一样拥有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但是不少地方公共文化服 务对象比较单一、狭窄,往往忽视了这部分人,忽视了全体 性。余姚是个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小城,外来人口达到40多 万,分散于各个乡镇的民工子女学校有16所,拥有小学生就 17000人。他们是受教育群体中享受条件较差,受关注度较 小的一个群体,针对他们的文化活动比较少。同时,由于经 济发展的地域性差异和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余姚“留守儿童”现象也非常突出。他们亲情缺“慰”、生活缺“助”、 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而他们对丰 富生活的向往,对知识技能提高的渴望,对全面素质的提升 需求是十分迫切的。由于乡村教育资源、文化资源的缺乏或 缺位,乡村孩子享受文化活动的机会也是困乏的。为了让他 们不在孤独中守望,不在寂寞中成长,我们积极发挥青少年 宫校外教育职能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流动 少年宫”这一载体平台,把青少年宫的服务面、服务对象、 服务内容延伸到外来务工子女、山区的留守儿童、乡村孩子, 更加突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实现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2.必须更加注重资源整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 性 开展青少年群众性文化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 力,单靠某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突出活动的优质性、 公益性、服务性,就要关注热点,不断地创新活动载体和形 式,主动积极整合各种资源,推动活动向高层次、高水平发 展。
(1)充分发挥宫团队的组合优势 每次青少年宫推出一个活动项目,全宫上下全力以赴, 积极参与,分工不分家,发挥各人特长和优势,以最为优化 的活动形式,最为丰富的活动内容,最为规范的工作程序打 造出项目,实现活动项目的高效、优质。
(2)充分利用团少组织优势每年团市委学少部都有不少大型的活动推出,作为团队 活动基地,我们青少年宫既有承办活动的优势,又可以在提 升活动规模、活动影响力、活动层次方面有力可借。每年团 市委、教委、少工委都推出“红领巾心向党,快乐童年大家 唱”活动,我们就利用“流动少年宫”,把这个活动推向特 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的质量和规模就取得了不一般的效果。
(3)充分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主动和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部门联系,结合他们 的工作任务,增加活动的技术含量和档次;
聘用有关部门的 相关人员,以解决人员不足,专业知识不够的问题。如开展 “欢乐运动会”,我们邀请体育局同志参与方案设计,借学 校标准场地比赛,请体育教练当裁判员。
(4)充分突出活动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每次活动我们在网站和公告栏中发布信息,邀请报社、 电视台报道活动,提高活动的知晓率、扩大活动的影响面。
如首届民工子女才艺大赛活动,新闻媒体对我们独特的活动 予以重点宣传报道,新闻被新华社、浙江日报、宁波日报采 用。
(5)努力营造未成人成长的优良文化环境 3.必须更加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可 持续性 一个活动品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个时间的 积累过程。我们经过多个活动的组织实施,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有影响力的活动项目,活动认可度、美誉度也在不断递增。
但品牌是需要打磨的,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不断地发展。
我们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促进 品牌发展。
(1)把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作为每年的固定项目 量化活动次数,细化活动方案,规范活动流程,保证经 费落实、人员落实,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形成经常化、制度 化。
(2)与宣传部、乡镇、村落、学校签订共建协议 加强各个方面的联系与沟通,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互动参与,共同促进活动的发展。
(3)建立团、宫、校联谊会 每年定期召开团委、青少年宫、学校相关负责人会议, 布置活动、反馈意见、交流经验,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提高 活动的水准和效能。
4.必须更加注重深化宣传,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 运用媒体、信息技术、网络手段、数字化等传播能力, 与报社、电视台、网络等媒体联手做好活动的专题和深度报 道,加强与活动参与者的信息对称,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的影响。注重各个层面的活动宣传,注重各种形式的宣传手 段。在宫网站、宫报、宣传窗中定期宣传活动开展情况;
在 学校开辟专栏和小广播,让孩子们自我报道活动讯息;
开通 微博微信预告、评论活动;
增添活动的渗透力,提高活动的知晓率和持续性。如今年我们开展的红舞鞋公益夏令营活动, 经媒体记者报道,活动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工人报、 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录登,浙江卫视、新浪微博也 对我们的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余姚日报、余姚电视、余姚 生活网等媒体都对活动进行报道。使活动的社会知晓率被最 大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也达到了最大化。
三、结语 在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宫必须调整发展策略,快速定位 以顺应形势需求。开展大量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 性的活动,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承担社会职能,拓展自身的服 务能力和水平,求得青少年宫的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