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规划方案 > 什么是教师_模拟课展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什么是教师_模拟课展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来源:规划方案 时间:2019-10-22 07:55:41 点击:

模拟课展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模拟课展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摘 要:模拟课是一种没有学生参与的模拟教学活动, 除了学生的应答之外,常规课的诸要素皆应齐备,属“麻雀 虽小,五脏俱全”,因展示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故又称 之为“微型课”。它不同于说课、微课,因易于操作且能多 方面考察教师整体素质,而迅速成为教师招聘、竞赛选拔和 职称评审的新宠。模拟课应当确保过程的完整性,正确处理 “有”与“无”、“多”与“少”、“快”与“慢”的关系, 关注作课细节处理等。

模拟课流行还是近两年的事,最初用于教师招聘,因招 聘一般假期进行,故而有试讲之说,也就是没有学生参与的 模拟上课。对模拟课,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界定,对于模拟课 的理解也是广者见广、智者见智。笔者百度“模拟课”,发 现存有诸多认识误区。

一、误区剖析 误区一:视同说课 也就是参照经典的说课“五步曲”,先说教材,再谈目 标,然后是教法、学法,最后讲教程。显然这已经不是一种 严格意义上的“课”了,更多的是谈设计及其意图。模拟课 作为“课”,得像常规课堂一样,由情境导入或复习迁移, 新授须彰显学生主体,引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其后还 得组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最后还要 作相应的小结提升。二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说课的重心在“教什么”“怎么教”与“为何这样教”,更为偏重的是设 计的理沦依据;
而模拟课的重点在“如何教”,偏重的是知 识授受过程,关注的重心是学生,得做到“现场无学生,心 中有学生”。

误区二:等同微课 认为模拟课就是只讲解一节课中的某个知识点,将之误 读为现在流行的“微课”。现在网上能检索到的较多的微课 资源都是如此,多为无生参与的教师讲授。较多网络微课的 设计理念与现行课堂教学要求相背离,仅仅是变过去的“人 灌”为现今的“机灌”而已。现行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主体, 追求的是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追求的是师生信息的多向 交流,这种缺乏学生主体参与的被动接受绝对是对模拟课的 一种错误解读。时下持此观点的不在少数,百度“微型课”, 是指“微型课的课题,有些是很具体的一个问题,有些可能 只是一篇课文的题目”。或许在大学或某些领域会如此,但 在中小学招聘与竞赛中出现的“课题”指向的肯定是一节节 实实在在的课,而不是那种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发挥的问题。

二者的区别在于:模拟课教学的是一节课的内容,而不是其 中的某一片段;
模拟课的设计得体现学生主体,它不同于“道 德讲坛”式的专家讲授。

误区三:如演双簧 在担任竞赛与招聘评委时,发现有些选手作课时在不断 地变换着角色,一会是教师,不断地抛出问题,一会又化作学生,不断地给出回答,就如同我们看到的双簧表演,这种 演绎自然背离了我们理解的“课堂”。其实,我们完全可以 虚拟学生活动,同样可以预设学生生成,当然这种预设更多 的是出于突出重点和教学顺利进行的考虑。既然是模拟课堂, 作为现行课堂常态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就不可或缺,我们 反对那种“为合作而合作”的虚假活动,但绝对不能因此而 摒弃为突出重点而作出的有效设计。两者的区别在于:演“双 簧”时前面的表演者始终是根据后面指挥的人在活动,形同 木偶,而模拟课是一人演绎,但学生这个主体始终放在教者 心中,所有的设计均围绕学生展开,着眼于学生习得知识, 形成技能。

二、概念阐释 鉴于以上理解,我们觉得有必要给“模拟课”一个界定。

首先,它是课,它得具备课应有的形态,比如说得关注 到课堂的基本程式,得注重课改理念的渗透,得彰显学生主 体,得立德树人。当然,这种课并没有学生参与,也就是说, 模拟时仅为一人演绎,但该设计的学生活动不可或缺,教师 只能巧妙网话,而不能越俎代庖。

其次,它是模拟的,因而我们不需要留足学生活动与应 答的时间,只需要依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依设计以肯定的 方式来网话并推进教学进程。

由此,我们认为:模拟课是一种没有学生参与的模拟教 学活动,套用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中的话说,就是“具体而微者”,即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的课,除了学生的应答 之外,常规课的诸要素皆应齐备,就如同钱钟书在《围城》 中提及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其用时较短,在10~ 15分钟,属“微型”,故又有人称之为“微型课”。

其实,将模拟时间定在10~15分钟,有其科学依据,因 为一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而40分钟的 三分之一恰好在此区间里。

三、优势分析 模拟课能很快普及,自然有其独具的魅力。模拟课跟“说 课”一样,同样具备不受时间、地点、教学设施、教学对象 以及参与人数限制的优势,且准备与表达时间较短(准备40 分钟左右,表达10 -15分钟),易于操作,同样能够在较短 的时间内考查到更多参与对象的整体素质。模拟课除以上优 点之外,还具备诸多说课无法比肩的优势。

先来看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 数》的模拟课片段:
老师这儿有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手指黑板)用它 们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可以怎么拼?你来说说看……是呀, 可以把6个摆成一排,如果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该怎么列式? (板书:6 Xl=6)还能想到其他摆法吗?用算式怎么表示? (板书:3X2=6) 在3X2=6中,(手指黑板)6是3的倍数,6也是2的倍数, 反过来,3是6的因数,2也是6的因数。哪位同学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的?其实,这段话我们还可以说得更简洁点,6是3 和2的倍数,3和2是6的因数。谁能模仿着说一说。6 X1-6呢? (手指黑板)6X2 -12呢?(板书:6X2=12)像老师这样, 说一个算式,考考你的同桌。

好,现在谁来说一道算式考考大家?……老师发现,我 们同学说的算式中都没有o作乘数的,o可是个特殊的数,我 们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是不考虑o这种特殊情况的。下面, 老师也想出几道题考考大家。你能根据12÷3=4说说谁是谁 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如果是14÷4=3…2呢?(板书, 打X)3T-5=8呢?(板书,打X)看来,只有满足两个数相乘 等于一个数时,我们才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结合片段,我们觉得模拟课还拥有以下优势:
第一,以常态课堂的教学语言来设计教学。模拟课与常 态课堂一样,都是通过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与活动来引领学 生思考,引领课堂逐步走向深入。稍有不同的是,模拟课重 视巧妙网话,由于没有学生的参与,因而抛1个f问题后,有 时会借助于肯定性评价,把课进行下去,像上面呈现的“是 呀,可以把6个摆成一排”等等;
有时会巧借小结引出相关 知识点或强调某个知识,像上面的”老师发现,我们同学说 的算式中都没有0作乘数的”“看来,只有满足两个数相乘 等于一个数时,我们才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等等。这种表达与评价的方式更贴近我们的常规教学,因而 据此标准选拔出的教师会更接地气,更容易走近学生,胜任教学。

第二,以丰富多彩的主体活动来推进学习。学生是课堂 的真正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脱离了学生参与的教学肯定是 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而,在设计时,教师就得有意识地设 计一些学生的活动,促成信息的多向交流。上面这段设计, 由拼图引「个J等式,由师说生仿、生出题互考到师变式考 生,有效地做到了师生、生生信息的多向交流,在整个概念 的建构过程中,既有正面的表达,又有反例的思辨,学生在 这种有效互动中,逐步地理解与建构概念,掌握知识。从这 段设计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模拟课同样可以设计多样的活 动,关键在于活动设计是否围绕目标的达成展开,是否有助 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然,由于没有学生的成果呈现, 我们只能预设学生的生成,并针对生成来加以调控,也正因 如此,一些本应由学生发现和提出的东西,只能由教师以表 扬和肯定的方式引出来了,哪些问题设而不答,哪些问题问 后要有小结,这就看教师的设计与处理能力了. 第三,以自然生成的课堂板书来演绎教学。板书是对一 节课重点内容的凝练体现。模拟课很重视板书设计,因时间 所限,板书内容必须做到少而精。板书太少或不写,难以把 一节课的重点与关键点提取出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板书太多,时间不允许,设计也难以全面展开,而且容易造 成冷场。正因如此,我们在设计板书时务求认真,力求以少 胜多。同时,要把握好板书呈现的时机,让人感觉到板书是随着学生的发言而生成的。就如同上面案例中呈现的几处板 书,有的出现在教师抛出问题之后,让人感觉到这一板书是 根据学生回答作出的;
有的跟提出问题同步,让人感觉到板 书源自于教学的需要。

第四,以彰显交互的白板演示来展现过程。现今有很多 地方普及了电子白板,因而将白板与教学相结合的模拟课展 示也越来越多。当然,这种结合可能提供的准备时间要稍长 一点,但能看出教师白板的制作技能与操作的熟练程度。

模拟课直面教学过程,能否正确与文本对话,准确把握 编者意图,有效设计学生活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这才是 模拟课最考验一个人能力的地方。相比说课,模拟课更能看 出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细节处理,更能看出教师的组织与掌 控能力,这些都是模拟课受到追捧的主要因素。

四、策略探析 从两年前模拟课的提出,到现在的逐渐升温,模拟课走 得并不迅捷。有概念没能厘清,认识存有误区的问题,也有 策略不明,难以把握要领的困惑问题,下面试给出-些策略。

策略一:确保过程的完整性 模拟课是一节完整的课,为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 地呈现出整节课,教师得学会取舍,该突出的地方必须用力, 而非重点处就得大胆舍弃,最好能在规定时间前30秒左右完 成。从作课的流程来考虑,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

1.导人务求快捷。现在的课堂一般由一个现实的情境或旧知的复习导入,用旧知复习导入的内容,一般新知都有 明显的生长点。比如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可以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作铺垫;
学习“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可以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温习。需要注意的 是,温习之后,不要忘记帮助学生提取有助于新知生长的计 算算理,进而为新知的学习巧妙架桥。如果以现实的情境导 人,就要使情境尽可能地为教学服务,要尽快地切人教学, 从情境中提取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如四年级下册的“乘法分 配律”内容,教师可以这样作课:
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同学们都在积极地训练,大家看 这幅主题图(指黑板),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可 以求出什么问题?求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你会 做吗?试试看!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6+4)X 24)「这儿的6+4求的是什么?再乘24呢?还有其他的方法 吗?(板书:6X 24+4X 24)这儿的6X 24求的是什么?4X 24 呢?再合起来呢?这两种算法的得数相等吗?(板书“=”)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来,我们要求两个年级一共领的根数, 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班,再求一共领的根数,也可以先 求出四、五年级各领的根数,再合起来。

这个案例中,发现条件与提出问题的处理都很简洁,但 学生试解后的交流,却多了很多追问,这是因为现行教材不 再分设专门的实际问题教学。因而,计算教学内容也承载着 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任务,这就要求设计者真正理解教材编写,并作出有效的处理。

2.新授理清层次。教材中呈现的例题往往是截取动态 知识的若干片段作出的固化处理,这就要求作课者能准确把 握编者意图,并能化静为动,充实和还原编者意图。比如四 年级下册的“运算律”,五个运算律的教学编排都是依“观 察发现 提出猜想 验证猜想 得出结论 符号表达”的不完全 归纳推理来演绎,当然,教材中并没有完整地呈现这些过程 (或多或少地省略了其中某些内容),教师在具体作课时必 须加以充实。同样以“乘法分配律”的作课片段为例:
如果这些班每班都领10个篮球,怎么求四、五年级一共 要领多少个篮球?[板书:(6T-4)X 10)这儿的6+4求的是什 么?再乘10呢?还有其他方法吗?(板书:6X 10+4X10)这儿 的6X10求的是什么?4X10呢?再合起来呢?同样地,这两种 算法的得数相等吗?(板书“=”) 观察这两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有想法了吗?好,在 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下面,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们小 组的发现?你们小组呢?看来大家都觉得两个数相加的和 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加数跟这个数相乘的积相加的和。那 这个规律到底是否正确呢?我们还需要验证一下。如果老师 写算式(12+8)X5,那右边算式应该怎么写?(板书:
12X5+8X5)让我们一起来口算一下,左边等于多少?右边 呢?结果相等吗?下面,你们也像老师这样,验证一下。有 答案了吗?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验证的。[板书:(3T-6)X4=3X4T-6X4=( )]再请一位同 学说说……有没有哪位同学通过验证发现我们刚才的猜想 是错误的?看来,大家都通过验证发现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 确的。

你能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这个猜想吗?试试看!在小 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现在,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是怎 么表示的?[板书:(△+口)Xo=△Xo+口XO]想到用图形来 表示这些数,真不错。如果用字母a、6、c来表示这三个数, 我们的这个猜想可以怎么表示?[板书:(a+b)Xc=aXc+bX‘:
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作乘法分配律。大家来看,是 不是把两个加数a和6分别跟c配在一起了。乘法分配律其实 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乘法的意义来解释,你能解释吗?先在小 组里讨论讨论……好!你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意见。是呀, (a+b)个c,我们可以看作是d个f加上6个f。反过来,a个c 加上b个c一共就有(a+6)个c。

从上述模拟课片段中可以看出,设计充分利用了主题图, 通过改变条件与问题,自然引出第二个等式,因为发现有赖 于观察对象的多少,观察对象越丰富,学生就越容易发现其 中内隐的规律。在其后的演绎中,教师也充分地让学生经历 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过程,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也累积 起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

3.练习形式多样。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 途径。练习绝不是书本习题的逐一练评,同样需要精心设计。就一节课而言,练习一般分模仿练习、形成练习、变式练习 与实际运用这样几个层次,就某一具体的题目而言,可能也 需要分层次来处理。比如像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这类题,我 们一般让学生先找出对的,再追问其他的为何不是,通过这 种错例的思辨,帮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知识。考虑到练习处 于一节课的后半程,为集中学生注意,更得注意形式变化。

当然,为了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教师有时还需要自编练 习,而在模拟课上可能没有辅助设施(包括小黑板或卡片纸 之类的),这就需要作课者巧妙地将设计练习的主要内容适 时地加以解说,让评委知晓。“倍数与因数”这节课的练习, 模拟课中可以这样设计:
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第一关,说一说。把书翻开到32页,看第1题,说一说 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说好的同学就坐正。第1题 谁来说?第2题?第3题? 再看黑板上,36的因数中,6的因数有哪些?6的倍数有 哪些?(利用板书,画线)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对呀,一个 数最大的因数也是它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恭喜大家通 过了第一关。

第二关,填一填。看32页第2、3题,先在书上填一填 ……哪位同学跟大家说说你的结果。说得真好,下面进入第 三关。

第三关,辨一辨。请同学们认真听题,老师读完题你们再做手势表明对错,听清楚了吗?第1题,“3X8=24,3是因 数,24是倍数”,大家都觉得是错的,怎么改才正确呢?对! 请大家看黑板上的这两道算式(指黑板上2X3=6和2X6-12), 在2X3=6中,6是2和3的倍数,而在2X6 -12中,6变成12的因 数了,很显然,倍数与因数是相对而言的,它们是相互依存 的。第2题,“24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它本身”,这 道题是正确的,大家都判断对了。第3题,“一个数的倍数 一定比它本身大”,多数人认为是错的,谁能给大家举个反 例?看来呀,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就是 它本身,跟它是相等的。恭喜大家进入第四关。

第四关,找朋友。注意,在老师说好要求说起立的时候 再站起来,清楚了没有。学号是6的倍数的同学,起立!老 师报6的倍数,报到谁谁举手,大家做评委,看看有没有同 学错了。6,12,18,24,30,36,42,48,大家都站对了 吗?老师有个疑问了,刚才我们研究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是 无限的,这儿怎么是有限的了?刚才大家表现不错,换个游 戏规则,请听好,学号是40的因数的同学,起立!同样地, 请同学们来做评委,1,40,2,20,4,10,5,8,同学们 学得真好。

在这组闯关练习当中,最后两题都是作课者自编的,因 而在作课时,要作适时、适当的交代,以让听者明晰设计的 内容并透过内容感受到设计的真实意图。

4.总结注重提升。课堂总结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本课知识,并在适当的地方作相应的拓展或延伸,以期 画龙点睛。一般的上课程式为请学生说收获,谈困惑,讲注 意点,教师再作梳理。而在模拟课上,原先好多学生能够说 清的知识无法展现,因此,作课时要充分利用板书来作梳理, 可以教师总结,也可以教师设问,如果能稍作拓展更好。当 然,小结提升并不一定要放在一节课的最后,也可以放在练 习之前,尤其是前面的新知学习中有多个知识点的,教师完 全可以先行梳理提升,再行练习巩固。像上面说的“倍数和 因数”,整个新知包括认识倍数与因数、因数的特点、倍数 的特点这样三块,在新授结束后,一般就会小结。“倍数与 因数”小结可以这样作课:
学到这儿,相信大家对倍数和因数已经有了一些新的认 识,谁能给大家说说你有哪些收获?你说!是呀,倍数和因 数是相互依存的,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平行一样。一个数的因 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一个数的倍数 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有没有最大的倍数?下面,老师 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新授与练习环节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在作课时必须充 分展开,做到层次清楚,目标明确。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 成整节课的教学,教师得作出取舍,不过,要搞明白的是, 千万不能因此而忽略了重点。

策略二:正确处理几组关系 模拟课与常规课还是有着区别的,要在没有学生参与的前提下,用15分钟不到的时间完成常规课堂40分钟的教学任 务,教师必须理顺以下关系。

1.“有”与“无”的关系。首先,模拟课要彰显课堂 特点,必须作“有生”设计,且设计要用在关键处,突出重 难点。无论是自主探索还是合作交流,均要指向于目标落实, 一节课的活动以两至三个为宜。其次,模拟时要掌握“无生” 呼应技巧。可用肯定或表扬来巧妙网话,或者以板书作出呼 应。再次,要摒弃不必要的程式。比如说到主体活动,有作 课者走下讲台,探头似乎在看学生活动,有作课者往左边走 走看看,右边走走看看,其实这种机械的做法实在不妥。

2.“多”与“少”的关系。模拟的时间很短,但又必 须完整,因此要把握好一个度。有些东西必须做加法。比如 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而新授得层次清楚, 环环相扣,且必须辅之以相应的追问与小结;
又如练习编组 必须考虑到多层次、多角度,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技 能。上面有关“倍数与因数”的练习设计,第一关与第二关 均为基本巩固练习,不需要作过多的交待,要干脆地一带而 过,第三关判断题的思辨,就不能简单地以“对错”论处, 必须作相应的追问与解释。有些地方得学会做减法。比如, 例题的读题没有必要,设计的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无 须留足时间,只要稍作停顿,即可切入下面的教学环节,抛 出话题与网话之间同样只需3秒停顿,板书务求少而精、提 纲挈领等等。总之,作课者要把握重点,学会删繁就简,以突出主干,突出重点,完成教学。

3.“快”与“慢”的关系。有些教师唯恐准备的东西 难以在规定时间内讲完,故而语速很快,而且少有停顿,其 实讲解不够清晰与不讲又有何异。大家都清楚,教学自有其 节奏,比如说,提问后适当延迟三秒再理答,重点与关键部 分,速度要适当放慢,甚至语气与语调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我们常说,好的老师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其实就一节课而 言,教师的语言应该有激情,同时应该张弛有度,因为学生 对知识的习得,适当的回味与品悟还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课 堂上务必做到有张有弛,能快的则快,该慢的则慢。

策略三:关注作课细节处理 “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并做好细节,自然能为 模拟课增色。

一是要避免语言重复。也就是避免口头禅,因为同一个 词或句子多次反复出现,势必会令人感到心烦,自然会影响 到最终的评分。比如有人喜欢用“好极了”来评价,其实这 种评价容易让人感到有夸张嫌疑,而且这种词句也容易引起 他人的注意,说多了,大家的关注点就不在作课本身,而演 变成数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了。举此例,意在提醒大家要注意 评价语言的多样与得体。

二是要注意扬长避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的 人长于推理,有的人长于煽情,有的人长于画图……因而, 教师在设计时,就得有意识地扬长避短。板书好而快的,在设计板书时可以适当多一些;
板书慢而差的,要尽可能地减 少板书数量。徒手画图好的,设计时可作相应思考,到时一 展身手,说不定能一鸣惊人。一句话,要尽可能地把自己出 彩的一面展示给评委。

三是要确保语言精准。首先要做到准确,不讲错话,要 尽可能做到得体、完整、到位;
其次要尽量简约,要学会用 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不要拖沓,不要重复;
再 次要善于激趣,要能以自身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 还要启迪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模拟课不同于常态课,没有学生参与,因而有很多环节的教 学需要依靠教师网话,一些重要的结语与知识点均需要以表 扬或肯定的方式提出,这对于作课者来说,要求更高。

四是要争取设计精巧。像上面的“倍数与因数”,在板 书的设计上有多处亮点,比如“说一说”中对于“一个数的 最大因数也是它的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的解读巧妙地用 到了板书,“辨一辨”中有关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同 样用到了板书,而“找朋友”通过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 “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但在具体的班级人数上,一个数 的倍数又是有限的”。这些设计,让人感受到了设计的精巧, 自然也赢得了评委的高分。

五是要做到落落大方。表现在穿衣上,要让人看起来舒 服;
表现在语言上,清晰得体有精神;
表现在教态上,认真 专注很严谨;
表现在板书上,端正漂亮有规划;
表现在评价上,善于肯定激励,评价到位。模拟课同样要注意跟评委的 沟通与交流,可以用“各位评委老师,我已经准备好了,可 以上课了吗”切入,以“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评委老师 的倾听”结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