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规划方案 > [名词+之+形容词中之的结构功能]形容词加名词结构

[名词+之+形容词中之的结构功能]形容词加名词结构

来源:规划方案 时间:2019-10-16 07:50:00 点击:

名词+之+形容词中之的结构功能

名词+之+形容词中之的结构功能 泰顺中学 庄平悌 “名词十之十形容词”(以下简称“名十之十形”)是 一种常见的文言文结构。在不同句子中,“之”在这一结构 中的功能不尽相同。正确掌握“之”的结构功能,能够更好 地理解句子,正确地翻译。

“名十之十形”中“之”的结构功能大致有三种:定语 后置的标志、充当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具体的判 断,要看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和前后词语的关系。

作定语后量的标志 这种情况的前提条件是“名十之十形”结构在介词或动 词(不包括心理动词)后,作为它们的宾语。此时“之”后 面的形容词作定语,后置修饰前面的名词,为的是突出事物 的某种属性。如:
安能以身之寨寨,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译:怎么能够用自己洁净的身子去蒙受浑浊的脏物的玷 污呢? 解说:“身之察察”“物之汶汶”分别与介词“以”和 动词“受”构成介宾关系和动宾关系,“察察”和“汶汶” 作为定语分别修饰“身”和“物”。

又如: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康颇蔺相如列传》) 译:现在凭借强大的秦国,先把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解说:“秦之强”与前面的介词“以”构成介宾关系, “强”作为定语修饰“秦”,突出秦国强大的实力。

将“秦之强”翻译成“秦国的强大”在语法上也说得通, 强调的是“强大”。但结合原文语境:“且秦强而赵弱,大 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 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强大的秦国”是一 个整体的概念,与赵国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对应关系。蔺相如 正是从两个国家之间的角度来提“以十五城来交换和氏璧” 的要求,并要秦国先作出表率,所以翻译为“强大的秦国” 更合适些。

课本中类似的句子还有: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 阳楼记》) ④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 下矣(《六国论》) 作结构助词“的” 当“名十之十形”结构处于动词(不包括心理动词)和 介词之后,“之”还可能是作结构助词“的”。这一情况下, “之”后面的形容词不再修饰前面的名词,而是直接活用为 名词。此时,在句子中与前面的动词构成动宾关系的.或与 介词构成介宾关系的,是“之”后面的形容词。如: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 译:国君掌握国家的重要职权,占据天地间至高无上的 地位 解说:表面上看,“神器之重”放在动词“当”后面, 构成动宾关系,与前文定语后置的情况相同,但是句子中实 际上和“当”构成动宾关系的是“重”而非“神器”,“重” 活用为名词,表示“重要职权”,而非形容词“重重的”, “之”就成了结构助词“的”,“神器之重”不是“重重的 神器(国家)”,而是“神器(国家)的重要职权”。“域 中之大”同理。

课本中类似的句子还有: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 晋文之事》) ②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 ③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康颇蔺 相如列传》) 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取消句子独立性 “名十形”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主谓短句,在加入了 “之”后,句子就不再独立完整.或成为其他句子的一部分, 或需要后面的语句补足成分。“之”的这个功能往往体现在 两种情况中。一是当“名十之十形”结构在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之后, 表明内心活动的内容。如: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译:哀叹我的生命如此短暂,羡慕长江那么无穷无尽 解说:“吾生须臾”“长江无穷”因为“之”的加入失 去了作为主谓结构句子的独立性,它们处在心理动词“哀” 和“羡”之后,就成了心理活动的内容。

又如:
①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②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 少耻也《勾践灭吴》) ③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 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惟”“恐”“患”“求”“欲”“思”等都是心理动 词。

二是“名十之十形”结构前没有动词或介词,这时候一 般它是作为句子的主语,表示某种状态、情形。如: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译:老臣壮年的时候,还比不上别人 解说:“臣壮也”是完整的主谓句子,加入“之”后, 完整性消失,变成了短语作主语,需要“犹不如人”这个谓 语补充成分。

又如:①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 情表》) ②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五人墓碑记》) ③泾流之大,两浚渚崖之间,不辨牛马(《秋水》) ④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伶官传序》) 以上各例均作主语,表示某种状态。

总而言之,通过具体分析“名十之十形”结构在句中与 其他词语的关系,可以确定“之”的结构功能。不同功能下, 结构内部形容词的成分和作用也会有所变化。

根据讲解,同学们可以尝试分析以下句子中,“之”在 “名十之十形”的结构里具有什么功能。

②吾不欲匹夫之勇也(《勾践灭吴》) 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 ④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参考答案:①③的“之”为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④的 “之”为结构助词“的”,⑤为定语后置标志】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