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 (2016)34-00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18 一、学科建设主要成效 (一)学术队伍结构日趋合理、科研实力逐渐较强、发 展后劲较足 建设期内,4人晋升为教授,4人晋升为副教授,引进博 士3人,在岗教师中5人考取博士研究生。目前,本学科点现 有教授(研究员)5人,副教授12人,讲师13人,其中具有 博士学位10人,2位博士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深造。团队各研 究方向成员相互协作,形成有效的优势互补,发展后劲较足。(二)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成效显著 建设期内,本学科点毕业本科生352名,硕士研究生3 名;
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3篇,其中21篇论文被 SCI、EI收录;
出版学术著作2部;
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3 项;
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4项,在研经费 294万元;
横向、国际合作项目及其他政府项目共计37项, 在研经费247万元;
积极服务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推 广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举办阳光工 程等多种农业技术培训讲座,为安阳市培训现代化农业技术 人员804人次。
(三)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建设有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阳工学院基地)、 河南亚临界萃取工程技术中心(安阳工学院分室)、安阳市 生物信息学重点实验室、安阳市小麦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安阳市谷物淀粉重点实验室、安阳工学院 作物定量化育种重点实验室、豫北地区粮食核心区协同创新 中心等研究机构,新增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特殊显微镜实验 室、荧光定量PCR与梯度PCR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基因 工程实验室、转基因实验室、特殊离心实验室、重点学科科 研实验室等实验室,选派5名团队成员到国外进行进修,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116人次,赴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讲 学8人次。
(四)“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成效显著 三年来,团队在建设好遗传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 2014年,《细胞生物学》获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资助。同年, 《生物学核心课》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生物工 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获校级立项资助。2015年,《微生物 学》《生物信息学》获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资助。同年, 《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获校级双语课程资助。
二、重点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学术队伍水平的高低是学科建设的关键,要建设一流的 学科就要有一流的学术队伍。团队中主持国家项目的只有两 人,中青年学术骨干科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由 于学校不具备区位优势,我校引进博士和高层次人才,尤其 是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困难重重。近年来,我 校虽然进一步提高了设备条件,争取了更为优惠的福利待遇, 但是人才引进成效依旧不够明显。这些都成为制约学术队伍水平提升和梯队建设的瓶颈。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与国内同类院校相比,全校省重点学科只有3个、河南 省重点实验室尚未突破,获国家资助的课题数量也比较少。
科研经费上,虽然三年来累计研究经费达到了541万元,但 年人均科研经费仅6万多元。也没有取得高水平的标志性成 果,表明我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重点学科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规划与管理 虽然我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力度, 学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学科团队规模的不 断扩大,需进一步增大对学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大实验 室建设规模,增大学科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 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考与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团队 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开放式、多元化引人用人机制,加大高水平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及特需人 才的引进力度;
大力扶持各类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和科研团 队,发挥高层次拔尖人才在学科团队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培 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学科团队中的主力军;
引进和培养并 举,加大教师队伍“博士化”建设力度,提升教师的学历层 次。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参加实践锻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企业项目设计、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各类创新活动;
完善 从行业企业引进或聘请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 能人才的机制。重视教师能力发展和提升,有计划、有重点 地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大型企业 进修、培训、访学、研究等。
(二)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学科层次 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新思路,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追踪 学科前沿,积极主办或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加强与国内 外的学术交流;
进一步加大科研奖励力度,鼓励团队成员申 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 年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所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数目、经费上有大幅度增长。结合地方经 济发展,推动重大应用科技开发和推广项目有明显的增加。
争取实现国家级科研成果奖的突破,申报省级科研成果奖和 高水平学术论文尤其是SCI收录论文数量不断增加。(三)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进一步强化科研团队建设, 加强软硬件条件 依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不 断丰富学科内涵,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根据学科建设需要, 加大投入力度,合理科学地增加一些实验室,配备所需仪器 和科研附属设备。鼓励学科组成员与生产企业联合申报科研 课题,积极加大横向经费的引入力度,争取学校更大的配套 支持,努力为学科建设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网络 优势,全面推进大型科研设备资源开放共享工作,避免低水 平重复购置,切实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四)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 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和完 善学术委员会的构成机制、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在学科方 向的凝练、学科队伍建设、重大研究课题的前瞻性把握与确 定等方面发挥作用。坚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度,科 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学科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实施分层管理和 目标管理,调动每一位团队成员积极性,按照研究方向组织 重大科学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参考文献:
[1] 左兵.重点学科建设及对高校发展的影响[J] .教学 发展研究,2008(13-14):69-70. [2] 魏小琳.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的现实困境及其建设 ——基于对浙江省高校的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4 (07):71-74.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