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丧俗;
文化;
心态 一 绪论 陕南地区是指陕西的南部,北靠秦岭,南倚巫山, 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陕南自西向东依次是汉中、安康、 商洛三地。汉中、安康在自然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南方区域 特征,而 商洛则具有较多的北方地区特征。
商洛位于陕西省东南部,该地区具有南北过渡的气 候条件和秦楚文化融合的人文特征,素有“秦风楚韵”之称。
丹凤更是一个明显多山的地方,人们一辈子在黄土地上劳作, 生于斯死于斯,对土地充满了深深的依赖和眷恋之情。这不 仅决定了哪里民风之淳朴,也塑造了那里的人们闭塞内向的 性格。这使得他们把生死丧葬结婚这样的大事看得很重。本文主要讲述丹凤丧俗,并通过丹凤丧俗来展现丹凤人在丧俗 中表现出的文化心态。
二 正文 一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开始进入人生的征程。伴随着时光 的流逝,走过了风霜雨雪,最后走向生命的尽头——去向他 们来的那个本初世界。死亡是一个人一生所必须经历的一件 大事,不仅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周围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按 照中国人的传统,丧事必须要办的风风光光。
一个人在中年以后。便开始由它的子女为其筹划造墓, 丹凤方言叫箍墓,就是先把墓穴挖好。墓地事先都是请风水 先生勘探好的。因为在人们观念里选一个风水宝地可以庇佑 子孙后代。
从一个人死亡的那一刻真正的丧葬礼也就拉开了 序幕。它具体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停尸,报丧,入殓,筹划 过事,入殓,吊唁,散孝,哭灵,唱孝歌,孝子寻根,起灵, 送葬,下葬,丧宴,设灵位,封墓口,五七、三年.。在这 众多的环节之中,吊唁、唱孝歌和孝子寻根是最具有特色也 是最能体现家乡的丧礼文化的。下面就对这三个环节加以论 述和探讨,以增进读者对陕南风土人情的了解。
(一)吊唁 亲友前来吊丧并且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 于室,前来吊唁的人要在哀乐声中祭拜死者。
在家乡的风俗中前来吊唁的人中有两批是最为重要的,一批是死者的娘舅家,另一批是死者的亲家。当这两批 人来时,所有的孝子都要身穿白色的孝服,头戴孝帽,按辈 分手持哭丧棒,列队到远处,下跪鸣炮表示欢迎,他们则把 事先准备的披红自一肩斜向身体的另一侧,再用别针扣住, 给孝子们披上。这些披红多是床单和被面之类,因多是红色, 且主要是披在肩上 ,所以当地人将其称为披红。这两拨人 来过之后每个孝子都会身挂两个披红,从这时起一直到下葬, 披红都不可以摘下来。这是陕南特有的一个礼俗。在家乡人 的观念之中,阴阳鬼神是很重要的概念,并且很注重他们之 间的转化与调和。身挂披红不仅是要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过 得和乐,也是对活人的安慰和庇佑,保佑他们以后否极泰来。
从这一点来看,人们采取丧葬的最终目的是既要让死者满意, 也要让活人安宁。
(二)唱孝歌 最前边站着最主要的孝子,孝子手里拿着魂幡,领 着三个人绕着灵堂转,往往是在出灵前进行。一般若亡者为 男性则左手拿魂幡,若为女性,则右手拿幡。中间两个人, 分别持鼓敲锣,最后一个人手拿一本孝歌的书来唱。孝歌内 容多是一些描绘古代先贤,比如周文王周武王;
或者是对历 史上有名的孝子的歌颂之词,比如王祥孔鲤,以此来表示死 者生前功绩卓著和孝子门的至善至孝。这个唱孝歌的每唱几 句,大概是一个意群结束,便会停下来,那个持鼓的人就开 始有节奏的敲一阵子,随后敲锣打鼓一起进行,最后一声罗响,那唱孝歌的就又开始唱。就这样不停地反复进行,边转 边唱,持续整个夜晚。只要不出灵,他们每天晚上都要这样 唱。
(三)孝子寻根 孝子要在出灵的前一天排成长长的一队,由主孝子 领着去到曾经埋过他们祖先的地方祭拜,众孝子每人手拿一 根香。每到一个地方先是放炮,然后为祖先烧纸,再前往下 一个地方,最后回到灵柩处。一列队伍素而齐整,再加上一 路上乐手都有敲锣和吹喇叭之声相伴,宛然是人们眼中的一 道风景。这便是借着祭拜祖先来告诉他们亡者已逝的消息, 希望他们可以认得此人。用炮声乐声相伴,也是祭奠了路上 的神灵和小鬼,希望他们可以不要难为此人。
在当晚要为亡者奠酒,为其壮胆,送其上路。在总 管的主持之下,各孝子按辈分和严格的规定,依次来为他奠 酒。先是拜两拜,再端上酒绕三圈倒下去,最后跪在地上磕 两个头。这是出灵前最为隆重的场景之一,往往会有很多的 观众。
三 意义 中国古代是一个宗法制社会,这种制度深深地影响了 中国人的家庭和社会观念。因为这其中有一个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的姻亲,一方面子孙可以从祖先那里继承财产权利以及 荣誉,从祖先那里得到庇佑,从而产生了中国的孝悌观念。
后来中国封建制所提倡的三纲五常成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更使“孝”成为全社会所遵循的道德标准。另一方面致使人 们形成聚族而居的局面,产生了族长宗子等在家族中具有绝 对权力的人。他们可以主持祭祀,掌管本族财产并掌握本族 成员的婚丧事务。每个宗族也都有自己的族谱、序文、谱例、 族规、族田、谱系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宗族就是构成社会 的一个大的固定的单位。在现代社会古代的许多东西都被废 止了,但潜藏在物质背后的观念以及心态却依然浸扎在传统 文化的土壤里,尤其明显的表现在这些闭塞的农村地区。人 们在缓慢节奏的生活中便会引发人对于生命更多的思考,面 对黄土劳作,自然也会产生更多的对于黄土的依恋,进而也 就形成了其特有的丧葬文化风俗。虽然平时人们以自己的小 家为单位各过各的,没有太多的联系,可是到了丧葬这种大 事上,各方的力量也就汇聚了起来。中国毕竟是一个人情社 会。一个丧葬的文化内容不仅仅是尽孝这样简单,它不仅还 连接这个家族人员之间的亲情,同时还体现了这家主人的社 会地位和影响,这些都是传统农耕文化在人们心里留下的印 记。丧葬是古今共同的主题,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正可以 在它们身上找到答案,因此我们正是在通过丧葬来研究人们 内心深处的文化心态,进而研究中国社会的实质——宗法制。
参考文献: [1]赵杏银.陆湘怀著《实用中国民俗学》东南大学 出版社2005年8月. [2]郑小江主编《中国死亡文化大观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8月. [3]程裕祯著《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3年8月.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