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活化 教学做合一 美术魅力 创造生活 据调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85%以上的对美术课非常喜 爱,余下15%的学生不喜爱美术的主要原因,有的是由于成 绩差而没机会上美术课,其中还有小部分原因觉得学了美术 虽然好,但是没有什么用。不如语文数学学了可以考个好成 绩有用。美术在现今“语数英”追分的现实打击中,学生以 “考分”展示教育教学的效果,这无疑是对教育的扭曲。同 时也说明了美术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存在着 种种脱离生活的现象。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 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 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 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在教学中,如果能联系生活实 际,寻找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将学生熟悉生活中蕴涵的美术 引入课堂,能使学生感到美术的“有用”,亲身体验美术生活化带来的情趣。近几年,笔者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 教育原则,在教学中适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美术与生活联袂,探索将美术“溶 解”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中,注意从生活的源头汲取活水, 从而有效的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美术素 养创造美的生活的能力。
一、捕捉“生活现象”——亲近美术 陶行知这样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 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这叫“因材施教”。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 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感兴趣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的 一草一木无一不吸引着我们去亲近它们,富有情感,切近生 活、具有活力的东西。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只有从生活 中细心观察,才能得到较深的了解和感受,才能表现出有着 真情实感的作品来。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引领学生观察 生活,接触自然,认识生活,使他们能常常“有意地接应外 物,时时持一种观察的态度”。每学期,我总安排几课时让 学生来到室外写生,柳条上的一簇新绿,池塘里一朵刚开放 的睡莲,工地上的工程机械,马路上的车辆行人都会进入他 们的眼帘,此景激发着他们去细心的观察,勾起他们的绘画 欲望,引发写生的冲动。如五年级教材中的“风景如画”这 课,学生迫不及待的带着画板来到校园,认真用眼和手去表 现眼前的美丽。对于写生课学生有着莫名的喜爱,说这是他们感觉最舒适自由的课。我想,这就是生活情景带来的一种 亲切。如我还经常带学生来到操场观察他人的运动姿态,常 常引得他们哈哈大笑。在课后,有的学生还画出生活中观察 亲人言行的别致画面:“哭哭笑笑的弟弟””,“妈妈不怕 冷”“我的爸爸爱撒娇”……无一不带着浓浓的生活情趣。
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他由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的口号而改“知行”之名为“行知”。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学 生亲近自然,走入生活,才会从内心去亲近美术。
二、设计“生活情景”——演练美术 陶行知认为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 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 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 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是一个主动构 建的过程。在生活化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实践感知、参与与体 验美术。”这样的学习,学生才会觉得有趣、有味、有价值。
在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在兴趣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实实在在 美化生活的能力。
例如在上苏教版第十册的“我做的图书”这课时,我精 心设计了一个“图书”大卖场的活动,组织全体学生一起参 与。我先模拟图书中心的环境进行了合适的布置:通过教室 的课桌进行了橱架摆放,我预先在一些书台上摆设了各种各 样的范作及其现成的书籍,告诉学生,今天图书卖场快“断货”了,我们一起来动脑子为它增添点新品书。什么样的书 第一眼就吸引人?带这这样的要求,学生一下积极地参与进 课堂,在我的启示下,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了图书的基本类型 和制作方法,很快,学生情不自禁对生活中看到的图书进行 检索、组合、叠加,思维活动进入了最佳状态,最终迸发出 智慧的火花。大家争先恐后为“卖场”增加自己的独特作品, 当“卖场”的图书越来越多时,我给予他们一些“小货币” 进行对自己中意的图书进行贴上价格,间接的评价告诉了他 们创作没有最好,只好更好,让他们在模拟的价值中感受到 创作的喜悦。这样,学生在生动的生活情景中运用他们所获 得的技能和知识再创造,熟练结合本单元的图书封面设计和 内容制作,让学生明白书籍装桢的设计也不是那么的谣不可 及。这样,把生活融进课堂,增长了他们的才干和对生活再 创造的应用。“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 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 育。”陶先生说的多好啊。
三、返回“生活天地”——应用美术 "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精髓。
在这一理论中,他特别强调"做"字。面对这个"做",他认为 有三个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的产生。我们可理解为:
实践-探索-创造。实践是基础,探索是关键,创造是目标。
显然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教学做合一是一条通向创造的阳 关大道。学以致用是美术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把所学的美术知识应 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教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把 所学的美术知识有价值地体现出来,引导学生领悟美术“来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生活处处是艺术,如手提袋,画汗衫,实物的联想,纸 盒包装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上这类课时,我尽量让 学生去挖掘他们喜爱的真实,如在学习了色彩的冷暖后,我 让学生带来各种彩纸剪制服饰,让他们学一学生活中服装如 何搭配,明白色彩的重要性,告诉他们不同的色彩搭配给我 们的视觉所带来的冲击里,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同一件衣服, 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效果,再结合他们自身的服饰,输 入一些简单的美的内涵,这样的课唤醒了学生对美的追求, 学生在课后有时候也会兴奋地告诉我,回去还教了爸爸妈妈 如何穿衣指导,在“秋游”活动中,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怎 么样搭配,集体照的色彩效果会更好。立足于生活作起点, 让他们做从小就有准确的色彩观念的新一代。这样让学生在 生活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又培 养了学生对美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鉴别能力。
四“走进“生活世界”——欣赏美术 陶行知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 应为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的生活中发挥作用。生活中处处 有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带着美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生活的细 节,练就一双敏锐的慧眼。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感受生活中的美,逐渐有一颗创造美的心灵,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这充满 艺术美感的活力课堂。
在美术教学中,有着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特别是我们 无锡的泥人和陶艺,在启迪和提高学生艺术的鉴赏力有着强 烈的感染。美术馆的图片展示,博物馆的古典欣赏,特别是 信息化的今天,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走进网络世界,感受古今 中外艺术品的魅力。每学期,我让学生带一些寻找美的图片 和大家一起分享:非洲的雕刻艺术、西欧的建筑特色、凡高 的资料收集和作品展示、鞋子大世界的演变、世界大牌服饰 衣包、卡通形象大汇总……每次一个系列的主题,不仅让学 生掌握了美术知识,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蕴涵 这么多美的艺术。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美术课堂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 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 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美术课程标 准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 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生活中的美术课堂,让我更多的从 教育的角度来认识课程,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堂 内容,才会更多的关注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我们在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时,必须尽可能地 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寻找适合学生的方式,不要拘泥于书本的形式和 内容,关键要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生活情景,巧妙地溶解入 我们的美术课堂。这样,我们的美术课堂才充满生命活力, 学生的思维才能不断发展,美术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这与我们解决 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 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 象是很有启发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学说》 董宝良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1 2、《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胡国 枢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3、《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4、《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24期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 1972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