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衡阳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3.3万人,加上衡阳生源省外院校毕业 生回来就业和近两年沉淀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估计今年求职的毕业生突破5万人, 衡阳就业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本文利用衡阳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入职 毕业生调查数据,在揭示当前衡阳市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就业 的影响因素和支撑点,提出大学生就业率对策。
一、数据来源和调查内容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2012年进行的“衡阳市工商管理专业高职生入职情 况调研”所得的第一手数据。调查于2012年9月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展开, 调查对象除已正式就业的人员外,还包括正在创业的人员。本次调查共访问大学 生196人,回收有效问卷173份,有效回收率为88.27%。召开座谈会2次,共有31 次参加。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四部分:一是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出生年、文化程 度、毕业时间等;二是目前就业情况,包括就业时间、入职后所从事专业、有没 有就业失败经历、失败原因、就业中遇到的困难等;三是就业后变化,包括就业 初衷、对就业新的认识、个人经济状况主要变化等;四是就业个人感受和意见。
先剔除无效问卷,然后利用统计方法进行问卷处理,客观评价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找出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二、就业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被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1)在性别分布上男性远多于女性。参加本次调查问卷的有效人数共 173人,其中男性134人,占了77.4%,女性39人,占了22.6%。
(2)在年龄结构分布上以青壮年居多。其中26~30岁的最多,达56人, 占32.3%,其次为25岁以下的青年人49人,占28.3%,31~35岁的人数也较多,共68人,占39.3%。
(二)多数入职高职生并不从事企业管理专业 在调查的173名就业大学生中多数不再从事本专业,而改为其它专业, 尤其以酒店管理、文化传媒和企业形象策划比重最高,而入职后仍从事市场营销 专业的共13人,占有效问卷人数7.5%、国际贸易11人,只占6.4%、从事财会管 理的10人,占5.8%。这充分说明管理类高职生所学专业及其所受技能训练与创业 岗位和市场需求的脱节现象严重。
(三)多数入职高职生所从事的行业以第三产业为主 调查发现,入职高职生集棸程度较高的前6个行业依次是:
住宿餐饮 业28人,占16.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19人,占11.0%;信息传输23人,占13.3%;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2人,占12.7%;批发零售业15人,占8.7%;,居民服务和其 他服务业13人,占7.5%。与此对应入职高职生集聚程度较低的行业是:工业(2.3%)、 交通运输业(2.3%)、从事教育(2.3%)、房地产业(1.1%)、从事卫生和社会保障及 社会福利业(1.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1%)。表明衡阳市入职高 职生就业市场定位已经形成独有的特点:其一,有别于农民工的行业分布(农民 工大多是在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一二产业)。其二,不同于本科生和研究生, 充分发挥自己在技能方面的长处,在电子信息行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及 物流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创业,能够较好地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和文化品位,也能 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四)“对行业和市场认识不足”是就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入职高职生认为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是与对市场经济认识不 足,其中有78人(占45.1%)认为就业失败的原因是“对市场不够了解”或“市场估计 不足”,同时也有65人(占37.6%)认为失败原因是管理专业知识不足。此外,25.4% 的人就业观念还未转变,他们还是倾向于去工作较为稳定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 认为现有私营企业主要还是吸收中低学历的人才。事实上,无论是否有过就业失 败的经历,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而言,对市场认识不足几乎是所有入职高职 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当问及“您在就业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时,有43.9%的人认为 是“经验不足”,有35.8%的人认为是“对行业管理认识不足”。
三、提升工商管理类高职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对策(一)高校需要转变办学理念,以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社会需求。
高校在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上必须深化改革,要将社会需求作为考核 衡量办学效果的一个主要标准:彻底改变只顾办学,忽视市场需求;只顾灌输知 识,忽视培养人才;只顾学生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办学现象。高校 应主动与政府部门、社会各方面加强联系和沟通,适时提出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 难与问题,争取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使教学改革得以深化。学校尤其要 加强与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合作,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 性地安排大学生去实习,让大学生有机会了解和体验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二)转变高职学生就业观念,让高职学生走进就业市场。
目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较量,大学生要把 握就业的主动权,就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全面提高,切实按照党的 教育方针和社会需要塑造自己。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争取机 会多接触社会,主动了解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的发展趋势及社 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增强对社会、市场的适应性。要培养主动推销自己的意识, “寻找适合自己、最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打破“一次择业,终生就业”的 观念束缚,增强创业信心与能力。
(三)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工作需要高素质、专业化、专家化人才。就业指导工作既是 一种理论,又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涉及到社会学、教育学、人才学、市场学 以及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走专业化、 专家化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建立起良性发展、规范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因此,要努力提升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建立起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 伍,做好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 条件找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综合考虑个人的价值、兴趣以及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和优劣势,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那么,对大学生而言,做好职 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他们在就业时把就业当作是职业生涯的一个环节来看待,从 而不再去过分计较短期内的利益得失,把眼光放得更为长远。同时,使大学生在 就业时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参照性,缩小就业范围,从而避免漫天撒网。
(四)加快产业升级,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我国正在由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和向一个人才资源强国转移,低端的、 劳动密集型企业还不能满足广大毕业生的需求。国家要加快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努力发展一批自主的、高科技的、创新的企业,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吸引高 职学生就业人才。从根本上讲,只有通过不断扩大经济规模(可用GDP产值衡量), 创造就业岗位(使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来根本解决当前面临的就业困难。对此, 各级政府要积极抓住机遇,把对就业岗位的开发纳入地区发展规划之中,紧密结 合经济结构调整和库区移民迁建工作,在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采 取多种途径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力促进高职学生就业。
(五)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改进就业服务体系。
校园文化也是体现学生精神风貌的标志,其蕴含的行为模式、思想观 念和价值取向自然成为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校园人文景观 能催人奋发向上;一个学术氛围浓厚、追求自我实现的校园文化环境,更有可能 将大学生的职业定向朝靠近学术研究及发展和满足个性要求的职业方向上引导;
一个学术氛围淡薄,注重实利的校园文化环境也将引导学生去选择与之相对应的 职业。
作者:欧阳琳 程旭 王春丽 来源: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4年2 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