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名著阅读选修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落实知识 点更为重要。那么,这篇文章还可以从哪个角度去切人呢? 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启发了我:“从宝玉题的对额看,宝玉 很有才华啊!为什么贾政总是骂他呢?贾政对宝玉到底满 不满意?”学生的问题既道出了他们阅读时的疑点、难点和 兴趣点,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鉴赏角度——父子关系。带 着学生的提问我再次走进第十七回,果然收获了另一番风 景! 首先,贾政赞赏宝玉的才华是确定无疑的。从贾宝玉所 题“曲径通幽处”“沁芳园”“有凤来仪”“稻香村”等匾 额和他发表的一些见解看,确实可以看出他才华横溢、博学 多才、思维敏捷。比如当众清客只拿些俗套来敷衍时,宝玉 建议在古诗词中寻找灵感:“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 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 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 上,倒还大方气派。”当众人都赞贾政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一“泻”字妙极之时,宝玉却更有“蕴藉含蓄”之词:“有 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当众 人都还在为“杏花村”犯了正名而冥思苦想之时,宝玉一句 “杏帘在望”恰到好处,后面“稻香村”三字更是让大家拍 手称道”,等等。每一次点评,都得到了众人的赞赏。尤其 是其关于“天然”二字的一番高论,足以让人拍案叫绝!所 以,就连平常不苟言笑的贾政都多次“笑道”“笑命”“拈 髯点头不语”“点头微笑”,足见其内心里对宝玉才气的赞 赏。虽然时有“畜生”等语,但也是“点头”骂出,骂中不 乏赞赏之意。
但是,为何赞赏宝玉,还要骂他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所 谓的“父,尊而不亲”的一种表现。封建伦理纲常规定“父 父,子子”,父亲要像父亲,要有作为父亲的威严,不能与 儿子太亲近,更不可能有像现代有些父子之间有如朋友的关 系。《红楼梦》中的那些父子,如贾政与宝玉、贾赦与贾琏、 贾珍与贾蓉等之间都有着严格的长幼关系。如二十九回,贾 母清虚观打醮之时,贾珍因不见贾蓉,便喝命家人啐贾蓉, 还让小厮责问他:“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 所以,这样的父子关系在现代、在有些人看来是很难理解的。
到了后来的“稻香村”,贾政的态度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在众清客对宝玉所题的“稻香村”拍手称妙时“一声断喝”:
“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 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原来贾政生气并不是不满意宝玉 所题的匾额,而是不满意宝玉在众位前辈面前狂妄自大、忘 乎所以的举动。宝玉居然“等不得了”,他“不等贾政的命” 就迫不及待地要卖弄自己,甚至还对众位前辈的意见不屑一 顾地“冷笑”,这与贾政所崇尚的儒家文化家教所要求的内 敛、谨慎、谦逊、恭敬简直是背道而驰!贾政能不“断喝” 吗?再回过头来看看宝玉,他从小就不受父亲的喜爱,今天 好容易在父亲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父亲的肯定,难免 会飘飘然一些,更何况他向来就瞧不起那些胸无点墨的“众 清客”们!宝玉率性而为,性情使然;
贾政严以教子,礼法 习惯而已。
宝玉除了率性之外,似乎还有些执拗,也就是世人眼中 的“似傻如狂”。走进“稻香村”后,贾政见“里面纸窗木 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心中自是欢喜”,于是问宝玉的 看法,谁知宝玉非常不识时务地脱口而出:“不及‘有凤来 仪’多矣。”贾政听了便骂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 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 过!”贾政久在官场,未免会为官场大小事务所累,所以看 到这么个所在,难免生出“归农之意”与“欢喜”之心。宝 玉不是不明白他父亲问他的意思,别人也劝他顺着父亲的心 意来回答,但他就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甚至在被贾政骂了 之后,还不知悔改地发表了一番关于“天然”二字的高论。
结果可想而知,贾政气得喝命要将他“叉出去”!这里,贾政端着父亲大人的架子高高在上,有着作为父亲的威严,而 宝玉却不肯如封建孝子般低顺俯就、言听计从! 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是,贾政认为宝玉不欣赏 “清幽气象”乃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到底是不是不读书 呢?不读书岂能有如此敏捷的思维和深厚的文学功底?第 九回宝玉到家塾念书前去见贾政,贾政交待李贵:“那怕再 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 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 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原来在贾政看来,像《四书》这样的儒家经典才能称之为“书”, 而宝玉恰恰不喜欢这些,只喜欢那些在贾政眼中算不得正经 学问的诗词歌赋、小说戏曲……所以,宝玉不是不读书,而 是不读贾政所期望他读的那些书! 经典常读常新,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时,也应该根 据实际情况有不同的鉴赏角度和教学策略。多关注学情,重 视学生的初读感受,教师不仅能从中受到启发,找到新的视 角,跳出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而且能够找到学生与经 典相遇时的兴趣点,从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真正实现教 学相长。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