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管理方案 > 【小学数学教学中化静态文本为动态过程的几点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学中化静态文本为动态过程的几点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来源:管理方案 时间:2019-10-06 07:59:24 点击:

小学数学教学中化静态文本为动态过程的几点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化静态文本为动态过程的几点策略 一、问题缘起——简单问题,为何如此困难 下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附录中的练习题:
下面是某校传达室各个班级信箱的示意图:
(1)说说各年级2班信箱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2)如果学校传达室把寄给王洁的信件放在了(△, 4)的信箱里,王洁是几年级的学生? (3)如果(4,○)表示某班级信箱的位置,可能是 哪个班? 学生在独立完成第(2)(3)两题时,明显遇到了困 难,从与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对数对(△,4) 中△的含义不明确;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对数对(△,4)含 义了解得比较清晰,但由于对新知还没有建立敏感,抓不住 解决问题的关键,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住了五年级很多的学 生。究竟是什么原因? 分析原因:1.教材的练习是以静态文本的方式呈现的,没有直接 形成一个活动的情境,学生无法将自己刚学到的新知与这个 练习有效地关联起来,处理起来不知道找哪个关键点。

2.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这样的练习是以静态文本的 方式呈现,并不容易吸引活泼好动的儿童的注意力,因此,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领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对他们解决 这一问题带来了困难。

二、化静态文本为动态过程的几个策略 (一)创设“游戏”,化静为动 基于以上分析,适当调整了教学:
师:谈话,你觉得我们刚学的数对有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用来确定位置。

师:我们用数对的知识在教室里来玩个确定位置的游 戏。老师写出的数对是教室里谁所在的位置,谁就起立。板 书:(4,5)。师:你为什么站起来?(有一个学生很快站起来。) 生:因为数对(4,5)表示教室里第4列第5行的位置。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接着板书:(△,5)。

学生间小声议论了后,教室里第5行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你们怎么都站起来了? 生:因为数对中第二个数字是5,表示在第5行,而第 一个数字是△,表示不知道到底在第5行的哪一列,因此, 凡是在第5行的都要站起来。

师:同学们的关注点真不错。

教师接着板书:(5,△)。学生能很快做出判断并且 说明理由。然后再让学生完成书上的这道练习。

在第一个片段中一些学生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何做个游戏学生就能很简单地理解呢?分析原因:
1.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但是这样的“游戏”, 遵循了儿童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快乐, 最后达到一个不同寻常的效果。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学 会了知识,还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很多的学习内容必 须经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很多知识需要学生亲身经历一些过 程,才能自主建构,才能把学到的知识“串”起来,再用到 这些知识的时候才能关联起来,解决问题。而这个游戏让学 生实实在在地参与活动,经历了活动的过程,而且能全身心 地投入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合作交流,在活动中亲 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地构建数学知识,因 此,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是智慧的根源”,也是 儿童的经验建构方式。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儿童的一种自由 与自觉,因为它摆脱了儿童生疏的纸笔策略,创设了具有真 实的、有意义的、支持性的情境,使得数学学习成为“真实 的数学学习”。

(二)以教材为基本素材,有效组织,落实活动 学生产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愿望,往往是由现实问题与已有经验的冲突引起的。对儿童来说,学数学不应是简单重 复地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而更应是自主探究式地“做 数学”。因为思维的形成必须从外在的可见活动开始,这既 是人类数学经验的起源,也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历程,儿童需 要“用手思考”。教材的活动呈现方式大多为话题,或者一 个活动引子,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应该根据数 学知识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着力改变文本教材的呈 现方式,把教材中的虚拟场景转换成真实可操作的情境,把 教材中的一个活动引子变成一系列的活动,使数学学习有利 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下面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为例,具体阐述。

《观察物体》这节课,看似活动已经很明确,但光回 答问题“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并不能达成教学目 标。特别是从左、右面看,学生不经历现实的情境是无法学 会的。一般情况下,有些教师在教学时会把教材的图片式情 境转变成一个现实的活动,教师会准备一些“猴子”让学生 进行观察,然后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这样的活动, 实际上会因为目的性不强而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活动的 效果。针对以上分析,这节课可以通过三个活动来落实。第 一个活动,看照片,找位置。具体安排:把猴子面朝教师放 好,组长每人任意分发一张照片,拿到照片后,找到你应该 站在猴子的哪一面去观察就和照片上看到一样了?想一想,你是怎么找到的?第二个活动,看物体,找照片。具体安排:
组长把物体统一朝向教室门那一面,学生观察物体后,找照 片,说说是怎么找到的?第三个活动,换位置,找照片。具 体安排:前后、左右交换位置,找照片后说说是怎么找到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原来操作性不强的活动变得有序起 来,生动起来,有效起来。有些时候教材只是一个素材,教 师应该着力改变文本教材的呈现方式,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活 动,并且把活动落实到位。

(三)以教材的基本活动为主线,有效整合,化隐为 现 真实再现问题的产生与解决过程,伴随着过程的展开, 学生不仅能了解知识经验,并获得学习方法和研究策略的训 练,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智慧发 展成为可能。教材的有些内容已经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很 多的操作活动。例如,苏教版《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教 材呈现的都是一个一个具体的活动,教材意图也非常明确。

但是,如果就按部就班地按教材呈现,会导致学生知道今天 做了许多,但不知道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灵活而有创 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所使用的教材适当补充、扩建,进行二 度开发,是非常必要的。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先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需要认识圆周长,接着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测量圆形表面的周长,通过操作学生感悟到每次测 量周长比较麻烦,产生要发现一种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愿望, 这时引导学生猜想验证圆周长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然后 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周长与直径的比率不变,圆周长 的计算方法就油然而生。真实再现问题的产生与解决过程, 伴随着过程展开,学生不仅了解科学成果,并获得学习方法 和研究策略的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 和个性化智慧发展成为可能。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